说到北京,印象最深的便是天安门。

1949年10月1日,国家领导人登上城楼,在千千万万人民面前郑重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前夕,天安门大厦暂时对外关闭。

经过几个月的修缮,世界再一次欣赏到它雄伟的外观。

无论什么形式的建筑,在岁月面前,都有老化的时候。

其实,我们的天安门是经历过秘密拆除和重建的,这期间发生了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呢?

毛主席说原样不动,周总理说留下传统元素。

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2)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天安门

天安门,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宫的南端,与天安门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隔着长安街遥遥相望,占地面积约4800平方米,以杰出的建筑艺术和特殊的政治地位为世人所瞩目。

天安门是明清时期北京皇城的正门,主要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还有汉白玉石的须弥座。

根据测量,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总高34.7米。

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大门是最大的,位于北京城的中心轴线上。

过去,只有皇帝才能从这个门进出。

现如今,中央大门上方悬挂着毛泽东画像,两边的标语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3)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举行成立典礼,天安门开始向公众开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这里举行。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宣布,它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4)

二、“原样不动,尺寸不变”

其实,天安门并不是从明朝修建以来,就一直被完好地保存在那里的。

李自成进京后,一场大火烧毁了北京的九扇门。

清朝顺治皇帝又重建了承天门遗址,天安门这才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城楼风格。

同时,他把名字改成了天安门。

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5)

顺治皇帝

1949年夏秋两季,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北京市市政府对天安门进行了清理,修复了一些受损的地方。

据资料记载,当时在城楼上光是鸽子粪就清理出好几车。

1952年,北京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大会决定对天安门城楼进行更全面的改造。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天安门城楼的首次大修。

此后每年,工作人员都会对天安门进行小修。

特别是重大节日前,工作人员都会提前来修检所有设施,一直到节前一天才会离开。

工作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天安门存在很多地方使用的材料质量很差,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1969年河北邢台地区发生了6级到7.5级强烈地震,这一次地震使得天安门城楼受损的程度更高了。

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6)

为了保证天安门城楼的正常使用,1969年,国务院决定拆除天安门城楼,按照原规格和建筑形式,在原址重建。

鉴于当时的社会环境,重建天安门城楼成为一项高度机密的工程。

为了彻底拆除天安门城楼,十余名经验丰富的技术干部仔细视察天安门后,提出了三个方案:

一是保持古建筑原形,保留红色老城台,并用木料对城楼进行全面整修;

二是保留老红城平台,拆除现有城楼,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三是拆除所有建筑物和平台,用钢筋混凝土重建,并在其内部设置人民防空空间。

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7)

这三种方案看似简单,但每一种要求的工艺难度都很大。

项目拟邀请外国人承建,但最快时间为两年。

周总理看到三个方案后说:“我们不能崇洋媚外。”

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8)

最终,工程移交给当时的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

为了保证工期和质量,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选派了一批技术精湛的工人组成施工队。

拆除城楼前,要进行严格测量。

姚来泉和测量局的同志将城楼上每一个地方都进行了详细的数据记录,当这些数据上交给毛主席,毛主席批示:“原样不动,尺寸不变。”

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9)

这样浩大的工程怎么在天安门城楼进行呢?

有人认为,传统风格的“金龙印”彩画、“神仙兽”等属于“四旧”,这是封建迷信造成的,应该用代表新时代的向日葵和延安塔来代替,于是向周总理汇报。

周总理看完报告后,在批示中补充说:“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原主体不应改变”,强调要“保留传统元素”。

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10)

三、重建天安门准备工作

这样浩大的工程怎么在天安门城楼进行呢?

一是,作为大型建筑公司,第五建筑公司拥有大型机械设备,如起重机、大型运输车辆。

但房屋修缮公司没有这些相应的设备和相关技术力量,如水、暖、电等设备安装力量。

天安门的大型木结构非常庞大,没有大型车辆和塔吊,很难快速运输和安装到位。

第二,公司的一些技术工人曾经在古建筑中工作。

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11)

这些工人虽然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从事过古建筑工程,但与从未从事过古建筑工程的工人相比,仍具有一定的优势。

施工人员先将城楼西南侧的整个角落拆除,然后在旁边的中山公园进行详细地拆解。

同时,他们对上面的结构进行编号。

当他们想在拆迁后恢复原状时,却无法恢复原貌。

经过专家的研究,虽然结构的顺序是正确的,但仍然需要考虑结构的方向是否正确。

于是施工人员重新编号,在木头上清楚地写下方向,并画了一个草图。

同时,他们请新华社的一名记者拍摄了数千张照片。

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12)

最后,他们根据素描和照片,反复拆装,终于摸清了塔角的内部结构,拆除工作终于顺利地进行下去。

据现场参与安装大型木构件的工匠介绍,当时天安门城楼大型木构件的安装分为两个工作组。

两个作业组的分工是:

沿天安门西北角和东南角划一条边界,由第二房屋维修公司和第二房屋维修公司组成的第一组负责南部和西部的安装;

第二组由第五建筑公司的木工组成,负责北部和东部的安装工作。

第二房屋维修公司的郭树考和孙永林被派去为第五建筑公司的安装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当时工程是在冬天开工的,距第二年劳动节只剩下4个月,天气太冷了无法施工。

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13)

脚手架连连长杨贺

林接到搭建雨棚的任务后,被告知搭建雨棚不仅要保密,还要保暖。

接到任务之后,杨贺林在月坛附近反复试验模型,但是他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 。

他从未建造过如此大跨度和高度的模型。

起初,有人试图建立了一个模型,但一旦他们放手模型就塌了。

后来他们想到用杉蒿和苇席缝制在一起,这才顺利地罩在天安门城楼上,同时用20多块3吨重的钢锭来打牢天棚的地基。

12月15日,天安门重建工程正式开工。

就连附近中山公园的工作人员也不知道天安门发生了什么事。

当时天棚其实只搭成了四个面来遮蔽以及挡风,没有封顶,所以并没有达到保暖的效果。

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14)

四、中华民族的象征必须保留

天安门的重建,要求所有的材料都要更新,重要地方的构件要用整体木,也必须是高质量的。

在安装过程中,工人们发现木柱上有一个约两厘米的洞。

如果再次更换,数百名工人将停止工作。

在向周总理请示后,工人们在洞里钻了一个五厘米的洞,把整根柱子打开,里面装满了防腐剂。

天安门城楼上有60多根柱子,每根柱子长12米,重7吨,其中最薄的柱子直径为0.6米长。

当时,在海南岛和西双版纳发现了适合做柱子的原木,但运输成了一个大问题。

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15)

火车运输时间太长,直升飞机抬不动。

最后,他们决定直接从国外进口。

这种木材类似红木,它很硬,遇火不会燃烧,它只会冒烟。

那时,木匠们说他们一生中从未用过这么好的木头。

按道理来说,木料必须要等到完全干燥之后才能够使用。

但是由于工期很短,时间比较紧张,新木料在送到木材厂加工的时候还没有完全干透,甚至用于做柱子的圆木在拉到天安门的时候还往外冒水。

如果想等木材完全干透,就会耽误工期。

最后,机智的工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先用城楼上的柱子,然后在柱子外面铺一层胶合板,胶合板和柱子之间留几厘米的空隙,保证空气流通,再在胶合板上刷油漆。

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16)

这样可以在不耽误工期的情况下,对柱体进行缓慢干燥。

组装大木头时出现了一个新问题。

当时,我国最长的起重臂只有25米。

当起重机从前面抬起时,从后面就够不着了。

为此,工人们想出了“斜滑”的主意。

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17)

他们要求两台塔式起重机同时吊起一根立柱,然后将柱子滑到基础石上。

安装后,由于柱子直径大、重量重,几个人都推不倒。

做完木工活,就轮到油漆工作了。

山脊两端原本是龙,但有些人认为龙是四旧。

他们想把龙的图案改成向阳花。

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18)

周总理知道后,坚持龙石上的龙图案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必须保留,原有的主体部分不能改变。

所有工程完工后,指挥部组成检查组,按图纸顺序进行检查。

当时,他们用的探雷器非常灵敏,连一颗钉子都不会放过。

据粗略统计,整座城楼,共有各类柱子132根,各种梁,包括桃尖梁、接尾梁、天花梁等112 根,正心檩、挑檐檩等160余根,额枋、承椽枋等180余根,各类斗栱138攒,椽子、望板等构件数不胜数,所用木材将近40000立方。

1970年3月7日,天安门所有的避雷网和彩灯全部安装完毕,比原计划提前了两天。

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19)

之后,毛主席的画像和两边的标语被悬挂,天安门上方的天棚一夜之间被拆除。

最后一步是安装国徽,国徽直径1.7米,需要八个人抬才能抬起来。

周总理对于挂国徽非常的重视。

他说:“天安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平台,资本主义国家需要看到我们的国徽。如果没有正确地展示,人们会嘲笑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甚至没有正确地展示国徽。要派可靠认真的人把这个关。”

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20)

这个任务又交给了姚来泉,国徽被两侧的滑轮吊到一个固定的位置。

其他工作人员站在中轴线上,用经纬仪帮助姚师傅测量。

姚师傅根据对方左右手的两面旗帜调整国徽。

三个多小时后,终于把国徽准确地挂在了北京中轴线上。

1970年3月11日,周总理视察天安门,与工人们一一握手。

他对工人们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为重建天安门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

现场的工人们非常激动,不停地喊着“毛主席万岁!”

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21)

结语

现在,每当我们再一次来到天安门,眺望天安门城楼的时候,看到的不应该只是城楼的金碧辉煌,更应该看到的是当时参加重建的工作人员们的辛勤汗水。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开放的今天,我们在吸收其他文化优秀内容的同时,也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

只有这样,世界文化之林才能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健康发展,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传承文化不仅需要新生代的继承和创新,更需要和其他文化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天安门曾被秘密拆除重建)(22)

参考文献:

[1]马炳坚.天安门城楼重建历史补遗[J].古建园林技术,2017,{4}(04):5-9.

[2]贾英廷.天安门曾秘密重建[J].晚报文萃,2014,{4}(13):23.

[3]崔静.天安门的故事[J].现代班组,2020,{4}(02):51.

[4]白木 ,周艳琼.天安门的历史与重建[J].湖北档案,2003,{4}(Z1):82-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