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我记得你的好”是我最好的告别

5年之后你们的关系会怎么样(15年的关系为什么渐行渐远了)(1)

在每个环境里都能找到玩得很好的朋友,可一旦离开了那个环境,这段关系就会自动终结。

从曾经的“可以开随便哪种玩笑”到如今的“点个赞都要反复掂量”;

从曾经的“你不理我,我就揍你”到如今的“一个不主动,另一个也不主动”;

从曾经的“隐身对其可见”到如今的“在线对其隐身”………

明明当初那么要好的两个人,突然就陌生了,没有任何矛盾,没有利益纠葛,没有背叛,没有斗争,没有交恶,就像一条河,突然分了汉,悄无声息地流向两个方向。实际上,你和大多数人的关系都是:既没有坏到形同陌路,也无法好到推心置腹。你们只是巧合地进了一所大学,只是被分到了一间寝室,只是凑巧进了同一家公司。当时的他需要一个在此时此地能陪自己的人,而当时的你想避免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的尴尬。你们结伴同行,看起来感情很深,但也只是在各取所需;你们形影不离,互诉衷肠,但也不过是因为离得很近。所以,一旦有人换了寝室,毕了业,又或者换了工作,你们当初的亲密感就会瞬间土崩瓦解。

时过境迁却要求感情一如从前,这和刻舟求剑有什么分别?

残酷的真相是:没有谁是真的消失了,只是在和比你更重要的人联系着。

换言之,不是友情这种东西太浅薄,而是你们之前只是在浅薄地交往着;不是谁变了,只是露馅了。没有说明缘由就从你的世界里消失的人,其实都是在无声地告诉你:“不必追。”

散伙是人生的常态,我们都不是例外。

长大的过程就像是从开阔的平原慢慢走进了迷雾森林中。之前是风光旖旎的大平原icon,你们当然可以边走边玩,可一旦进了迷雾森林,那里麻烦密布,险象环生,每个人都要用九十分的精力走自己的路,找以后的出路,那么“散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大家都不是故意要与你疏远的,只是因为后来的生活中有了比“跟你联系”重要得多的事情要忙。

结果是,曾经五毛钱一分钟的长途电话,你们可以聊到“倾家荡产”;如今一千多分钟的免费通话,却不知道该打给谁。

慢慢你就会明白,“祝你前程似锦”的意思就是“我们再也不见”,而“后会有期”的意思就是“拜拜了您嘞”。

成年人的友谊是不深究,是不解释,是心照不宣,是自然而然,是一种冰冷的默契。

比如,我絮絮叨叨地跟你说了牛肉怎么炖才好吃,然后分享了最新要上映的电影,还发了一个好笑的短视频,你可能当时有事在忙,没来得及回复我。但当你看到消息时,你会逐一回复:“我今天下班了就试试你说的方法”“新电影上了,我们一起去看啊”“视频里的小狗也太好笑了,哈哈哈”。我就会觉得你特别值得我投人热情。

但是,如果我对你说了一大堆,你只回了一个“哦”,或者敷衍地回了一个“哈哈”,又或者干脆不回复。那么我保证,从今往后,我都不会再发给你了。

一旦我察觉到了你的不在乎,我就会自觉地退避三舍,然后将我们俩“互动关系”的评级下调到“点赞之交”的级别,而不是想方设法去焐热这段关系。

当我无法从你身上感受到我的重要性时,那么你在我这里也就不重要了。所以,我不会在莫名其妙被人删除之后去追问他“为什么”,我只会把存储这个人回忆的文件夹从我的脑海里扔进回收站里,再点一次“清空回收站”。不管我们是有多亲密,谁想离开,随时都可以,你甚至都不用告诉我为什么。

散伙是人间常态,但有极个别是例外。例外是什么样子呢?

(1)见面的时候不用特意戴上面具,吃饭的时候不用考虑坐姿和吃相,聊天的时候不用斟酌用语或者逻辑,发视频或者语音前不用整理情绪。

(2)知道“我有个建议”的意思是“你可以不听”。知道“我给你提建议”,不等于“我在否定你、操控你”,只是给你一参考,如果你没看上,是可以不参考的。而如果“我没接受你的建议”,并不等于“不识好歹”或者“好心当成驴肝肺”,只是我几次三番地权衡之后,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

(3)明白“我喜欢和你做朋友”的意思是“你在我这里不必完美无缺”。因为“我喜欢你”,所以不会要求你必须怎样,或者逼着你改成什么样,而是希望你能继续真诚地做你自己,因为“我既喜欢你的清澈和光芒,也喜欢你的混浊和晦暗”。

(4)不管我们认识了多少年,即便现在没有从前那么亲密,但我企是会发自内心地盼着你一切都好,并且我确信你也会这样祝福我。

(5)我们有各自的秘密,不会要求对方毫无保留,但如果谁哪天想说,对方随时都肯洗耳恭听。

6)明白“我跟你痛斥谁,不是为了听你讲正人君子那套大道理,只是单纯想要你和我一起骂娘”。

(7)明白“分享心情多多少少都带着一点儿‘希望被你认同’的成分”,因为于对方而言,你和其他人是不一样的。

长久交往的秘诀就是:激烈地赞同彼此,愉快地各抒己见;得意时互相关照,失望时互相原谅;志同道合时齐头并进,天各一方时遥祝君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