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德是一种德行最主要看什么(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去做事)(1)

文:赵学勇

《了凡四训》表面上是教人们如何改变命运,其实全篇就是教人们如何积累德行,只有厚德,命运才能改变。

什么是德?德,是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规律去做事。客观规律是什么?就是道。按照道去做事就是有德。

《了凡四训》至少告诉我们三个要遵循的道:

一是因果规律。了凡先生一生改过,积善,所有这些努力,都是在种因。自省、改过是拔掉过往种的恶因,行善是种新的善因。因变了,命运跟着也就变了。

他没有刻意地在果上追求,但当善因足够了,善果自然现前。

所以,相信因果,多种善因,身体力行,德行自然增长,命运自会改变。

判断德是一种德行最主要看什么(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去做事)(2)

二是利人就是利己。为什么利人的同时自然就会利己?为什么单纯的利己就会有恶果?

这背后有很深的道理:众生是一个整体,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唯有彼此利益才能共存共赢。命运共同体的长久存在,唯有利他才是通行的规则;利己,只能整体灭亡。

利人是天道,天道则善。

所以布施是成就圆满的六大途径之一,只有舍,才能得,只有给予别人,自己才会受益。只有利人,个体的能量才会增长,人的境界才会提升,众生整体的境界才会提升。

今天我们感到自然和社会环境恶化,本质上是利人之心越来越少了。人的整体境界下降了,我们所处的环境就越来越恶劣了。

因此,遵循利人的天道,就是有德,有德自然会积累福报,有福报,命运自然会发生变化。

判断德是一种德行最主要看什么(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去做事)(3)

三是从有我到无我。《了凡四训》谈到了对善的真假、端曲、阴阳、是非、偏正、半满、大小、难易的辨别问题,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凡真善、正善、阴善、满善、大善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着眼于众生长远的利益,而不是局限于一人、一事、一时之利益。这里包含了从有我到无我的问题。

只要与私利相关,善就不圆满,只有放下小我,真正站在国家、天下、众生的利益上去行善,才是圆满的大善。说到底,人只有到了无我的状态,行善才会有真效果、大效果。所以,行善的至高境界是无我。无我之人必有大德,有大德,修身自会有成就,命运改变也就是自然的事了。

《了凡四训》之所以在最后谈谦德之效,就是因为人容易生慢心,慢心就是我执未破。有我就不究竟,行善功德就不圆满,所以需要谦德来保障。达到无我之境,我执破除,慢心自然不生,德性自然流露,功德自然圆满。

所以,依道而行就是有德,厚德就会改变命运。

判断德是一种德行最主要看什么(就是按照客观规律去做事)(4)

依道而行就有德。

摘自《了凡四训学记》(赵学勇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