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喜铁人纪念馆(王进喜铁人)(1)

王进喜铁人纪念馆(王进喜铁人)(2)

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21年第12期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为了帮助全国广大青年加强对党史的学习和理解,中国青年杂志新媒体集中选取在我党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作出过突出贡献的100位优秀共产党员的英雄故事,展现四个时期青年共产党人的壮丽青春,以此共勉奋进:中国共产党是拼出来的,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这些优秀共产党员中,很多与《中国青年》杂志关联密切。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978年)的共产党人 。

王进喜铁人纪念馆(王进喜铁人)(3)

王进喜铁人纪念馆(王进喜铁人)(4)

“百年英雄:共产党人,永远年轻”系列报道(27)

王进喜:“铁人”这样炼成

@文/本刊记者 于丹

“万分紧急的时候,铁人没有想到任何个人的得失,他大声地说:‘加水泥!’一个个像小老虎似的队员们,各就各位,迅速行动。泥浆池里倒进一袋又一袋水泥和土。铁人一看,需要搅拌,又没有搅拌器,他把拐棍一甩,大声喊:‘跳!’跟着一个箭步跳进齐胸深的泥浆池里,工人周正荣、戴祝文等七八个人也跟着跳了进去。他们拿着铁锹搅拌水泥和土,足足搞了三个小时,终于压住了井喷。大家把铁人背上来时,他的腿痛得都动不得了,立刻扑在钻杆上。泥浆把他的手都烧起了水泡。”

王进喜铁人纪念馆(王进喜铁人)(5)

在大庆会战初期,“铁人”王进喜为了保住钻机,不顾左腿重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奋战3个多小时制服井喷(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刊载于1966年第2期《中国青年》杂志的《工人阶级的光辉形象——王铁人》一文,记录下王进喜在泥浆中奋力抢险的故事。

1923年10月8日,王进喜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市赤金堡一个赤贫的家庭。“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一句俚语似乎昭示了王进喜与石油相伴的命运。1950年春,曾经乞讨、放牛、做过苦工的王进喜迎来了人生转折,他在玉门矿报名,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石油工人。

1956年4月29日,王进喜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他的《入党志愿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父亲死了,上级马上派车把我送回家,还给我钱安葬父亲,家属有病还给叫医生到家去治病......感到只有党才能解放受苦的人,只有共产党才能使农民、工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因而,我为了给人民给祖国贡献出更大力量,所以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人们说,铁人身边有件宝——《毛泽东选集》。这件宝使他永远充满翻天覆地、压倒一切的革命气概,使他永远迎着困难上,冲锋陷阵,勇往直前。”入党后,王进喜更具使命感。担任贝乌五队(1205队前身)队长期间,他与工友在玉门油田试验钻机“整拖搬家”成功,开启了在广阔天地间的红色奋斗史——

1958年9月,王进喜带领全队月钻井进尺5009.3米,创下当时全国最高纪录,荣获石油工业部颁发的“钻井卫星”红旗。1959年10月26日至11月8日,王进喜被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在北京参加全国“工交群英会”,汽车因缺少汽油背着“煤气包”穿梭街巷的场景,刺痛了这个石油工人的心,也让他憋起了一股让国家再也不缺油用的劲儿。

1960年3月15日,王进喜带领1205队从玉门出发,赴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4月2日,王进喜与工人们开始在冰天雪地中“人拉肩扛”安装钻机。由于经常不顾伤痛连夜加班,房东大娘惊叹的一声“铁人”成为王进喜的“雅号”。4月9日到11日,大庆油田首次技术座谈会号召向铁人王进喜学习。4月14日,组织全队破冰取水,萨55井开钻,19日完钻,用时5天零4小时,创造了新纪录......在那个建设生产亦被称为“会战”的燃情岁月,王进喜带着石油工人喊着“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豪迈口号,让中国彻底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王进喜铁人纪念馆(王进喜铁人)(6)

1970年初,已经成为大庆主要领导的王进喜(右)仍和工人一起在油田奋战。新华社发

1970年11月15日,一生在风沙冰雪中接续奋斗的王进喜因胃癌在北京逝世,享年47岁。国家领导人给予他高度评价,毛泽东曾称赞他是“工业的带头人”,周恩来评价:“铁人同志为中国石油事业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而今铁人已逝,但精神永存。“百年中国十大人物”“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最美奋斗者”......人们不断送上对王进喜的敬意与缅怀。“铁人精神”含义丰富,涵盖着“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的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至今,“铁人精神”仍大放异彩,为无数奋斗者的精神世界洗礼升华。

王进喜铁人纪念馆(王进喜铁人)(7)

《中国青年》杂志曾如此评价王进喜留下的精神丰碑:“把这种革命精神用在工业上,就会出现大庆式的革命化企业;用在农业上,就会在改天换地的斗争中创造奇迹。用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任何岗位上,都会搞得意气风发、热气腾腾。”

“百年英雄:共产党人,永远年轻”系列报道

李大钊:青春无尽,自我无尽

青年毛泽东:能耐艰苦劳顿,不惜己身而为国

青年瞿秋白:辟一条光明的路

青年向警予: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青年夏明翰:抛头颅,洒热血,视等闲青年恽代英: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青年萧楚女:东风飘荡志未酬,慷慨长啸几度秋

青年邓中夏:清操厉冰雪,赤手缚龙蛇

青年张太雷:为天下人谋永远的幸福

青年杨靖宇:不管遇到多大困难,革命总会胜利的!

青年林育南:风吹起烛焰

青年周恩来:想人世成败繁枯,心无碍着

青年任弼时:“我辈青年将来造成大福家世界”

青年周逸群:诗书抛却,志跃八荒

青年赵一曼:“白山黑水”民族魂青年陆定一:敌人皆是 “纸老虎”,何惧之有

叶挺:半生戎马,一叶千古

冼星海:“一曲大合唱,可顶十万毛瑟枪”

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江竹筠:学霸,革命者,母亲青年梁军:巴莎,安格墨娜与保尔

金秀兰:治淮女杰,谁说女子不如男!

黄继光:一身硬骨头,满腔赤诚血

邱少云:纪律重于生命

向秀丽:她在烈火中永生

监制:皮钧

终审:蔺玉红

审校:陈敏 刘晓 刘博文

责编:曾宣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