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作为当代最庞大的“邪恶”势力,正如《波斯猫》中所唱的那样:“不理任何人,不回电,不上线……他总是若即若离若隐若现。他的高傲和高贵,也让猫奴们心甘情愿地臣服在那一双超大圆眼之下。
当然,身为猫奴中的一员,在面对“吾皇”时那毕恭毕敬的虔诚,自然是深嵌入灵魂的供奉,是源自于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就是“猫奴的历史”。
如果对一个当代猫奴说,你对猫的热爱跟3000多年前的古人比起来简直弱爆了,我想他一定会立马反驳,指着自己买的猫砂,进口的猫粮,琳琅满目的猫玩具还有高贵精致的猫舍,这些都是他爱它的证据,是的,它即使再如何高高在上,也只是宠物。
但是在古人眼中,它是真正的神。
“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迎猫,为其食田鼠也。“《礼记·郊特牲》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说猫在古人眼中是八腊之一,为猫神,每年腊月都是要举行“迎猫”祭天仪式的,而这“迎猫”的主角可不是普通人,往往是当朝天子,可想猫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吕氏春秋》里面就有“狸处堂而众鼠散”之句,而清朝著名的评话家石玉昆在我国武侠小说开山之作《三侠五义》中更是给了南侠展昭“御猫‘的称谓,可见远至三千年前,近至满清,古人对于“猫”之敬畏,由来之久,令万千猫奴倍感光荣。
但是猫主子自有猫主子的架子,那就是俗话说的“养不熟”,这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在极长的一段历史时间内,猫对于古人来说都是一个微妙的存在,似宠而不是宠。比如有家猫记载的文献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但是直到宋朝的《尔雅翼》都在说中国在唐之前根本就没有猫,是随着玄奘法师一同从印度而来的。虽然这个说法并不值得推敲,却也从侧门说明了在隋唐之前,真正的猫奴们还是非常稀缺,直到唐之后才逐渐开始变多起来。
正所谓“穷养狗,富养猫”,从南北朝到隋唐一统,战争的平定和水活水平的提高,地主家们自然是有了余粮也有了闲心,便开始打起了猫主子的意思。比如唐代文学家杨夔著有《蓄狸说》,《朝野佥载》中记载了令武则天汗颜的宫廷猫主子。
则天时,调猫儿与鹦鹉同器食,取示百官传看未遍,猫儿饥,遂咬杀鹦鹉以餐之,则天甚愧。《朝野佥载》
但不管如何,猫主子在唐朝时期还是个非常高傲,不食人间烟火的存在,而从唐入宋,犹如庄重的唐诗转变成掐媚的宋词,我国的猫奴开始出现了历史上真正的第一次井喷期,既“第一次猫奴时期”。这个时候,不仅出现了李迪的《秋葵山石图》,苏汉臣的《冬日婴戏图》等这样以猫互动写生为主的传世名画,在《武林旧事》中同时也记载了宋朝时期已经出现了专门只为猫服务的宠物店,而写下“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服役无人自炷香,狸奴乃肯伴禅房。”的著名爱国诗人陆游,而今更是凭借其无与伦比的爱猫情节,被誉为千古第一文艺猫奴。
如果说宋朝是我国养猫的井喷期,那么明清则是真正的发展期。猫奴也从普通地主阶级一跃跨度到当朝天子,其中最为疯狂的猫奴则莫过于明朝的嘉靖皇帝。据记载,嘉靖不仅建有专门养猫,不,服侍猫主子的“猫儿房”,更是在他最爱的一只叫做霜媚的狮猫去世时为其制作金棺,还有专门的猫官服务。到了清代的小说中,除了上文所提及的《三侠五义》,尚还有《品花宝鉴》中的“玳瑁梁间燕子飞,鸳鸯瓦上狸奴睡”之句,甚至出现了有关于猫的百科全书—《猫乘》和《猫苑》。
所以从上文中我们看到,“猫奴”的历史不仅由来已久,相比于今人吸猫之疯狂,古人更是毫不逊色。好了,先不扯了,要给我家大爷铲屎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