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名网友发现,日本的中文教材里居然飙起了东北话。“老高兴了”、“不扒瞎、“眼瞅着”、“可劲儿造”……没想到,在国内各地被玩坏了的东北话,已经走出国门了。

最能让外国人听懂的东北话(东北话已经走出国门)(1)

最能让外国人听懂的东北话(东北话已经走出国门)(2)

更有意思的是,很多东北人并不认为自己说的是方言,他们都以为自己说的就是标准的普通话。

满口东北味儿的林更新,曾在微博上坦言:由于大学老师是东北人,导致他一直以为自己说的都是普通话。

最能让外国人听懂的东北话(东北话已经走出国门)(3)

从本山小品到《乡村爱情》,从“你瞅啥”到“扎心了老铁”……东北话的火不可否认。东北话为什么那么容易传染?东北话幽默的秘诀又是啥?今天咱们就来捯饬捯饬。

东北话接近普通话,这是它得天独厚的优势

最能让外国人听懂的东北话(东北话已经走出国门)(4)

历史上,东北地区的汉族主要是来自河北北部(原热河省)的移民北迁,以及部分山东闯关东的移民。他们的方言在受到东北当地的满语、蒙古语的影响后形成了东北话。

而普通话则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北京方言为基础音的语言。普通话标准音的采集地就在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即河北人闯关东的“发源地”。

最能让外国人听懂的东北话(东北话已经走出国门)(5)

东北方言分布图

所以东北话与普通话很接近,除了辽宁省各地区错综复杂的口音以外,吉林和黑龙江的东北口音中几乎没什么难度。

在新中国以普通话作为官方语言的情况下,东北话一直都距离普通话不曾遥远。只要会说普通话,学说东北话就几乎没有什么难度。

大量独有词汇和发音,语气矛盾感强烈制造喜剧效果

最能让外国人听懂的东北话(东北话已经走出国门)(6)

东北话词汇

东北话有大量区别于其他方言的独有方言词,形象生动,幽默风趣。

例:嘚瑟、唠嗑、扯淡、忽悠、嗯哪、溜达、滚犊子、吊儿郎当、五迷三道、破马张飞、武武铉铉、磕了吧碜、杨了二正、鸡头白脸、五脊六兽……

有些词汇看着老土,其实内蕴丰富。比如“嘚瑟”,词源为唐朝至宋辽的一种多功能腰带名称(嘚瑟是蹀躞的音转),后来引申为琐碎、浮漫不庄重的意思。

整、老、大这几个字的高频使用,更是让东北话显得极为幽默。

说到发音,东北话可以说是最省力的方言,没有那么多仄起平收,嘴型不用变化太大,字与字之间过度地很平稳,相邻字音的韵脚反差不大。例:干什么vs噶哈呢?(gàá né),考虑vs寻(xin)思。

再就是大量的连读和省略。例:普通话:那谁知道呀?东北话:谁道了?(séi dào le)普通话:你看我干什么?东北话:你瞅啥?(ni cou sa)。总之,能一个字儿的不废俩,能连读的不分家。

最能让外国人听懂的东北话(东北话已经走出国门)(7)

东北话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语气词特别多,一段话的句尾有可能会改动较大或者添加一个语气音。

例:普通话:你没吃饭吗?东北话:咋的你魅吃ra?

解析:把“咋的”放前面,加强惊讶效果。“没”发音为“魅”,属于加重音,强调语气,同时与后边的“吃”相辅,不会造成音调浮动太大。“ra”为语气音,同“啊”。

这样说出话来就显得感情色彩极为丰富,而东北话幽默的秘诀就藏在这种感情丰富的语气里。

东北文化流行,东北人外出谋生四海为家

东北话的流行,也跟东北文化的输出与崛起有着密切的关系。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东北文艺作品登上春晚舞台,他和他标志性的东北话,便成为了很多国人最欢乐的记忆。

最能让外国人听懂的东北话(东北话已经走出国门)(8)

赵本山小品《昨天、今天、明天》

随着《刘老根》、《乡村爱情故事》等影视剧的播出,东北话有了更加深厚的群众基础。

当赵本山渐渐淡出春晚舞台,另一股网络东北文化却在持续发酵。从某贴吧爆出“大砍省”,到直播平台贡献出“扎心了老铁”,东北人热情冲动的性格持续遭到调侃。

而幽默豁达的东北人不怕被黑,干脆唱起了“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小烧烤”、“爱扒蒜,爱买貂”这种网络歌曲。

最能让外国人听懂的东北话(东北话已经走出国门)(9)

这种漫画式的形象特别符合网络时代表情包文化的需要,把东北人鲜明的性格特点提炼了出来。特别是热情幽默、霸道而又不怕黑的品质,受到追求个性的网络少年们的追捧。

近几年喊麦和直播的风行,让天生热爱表演的东北草根们有了新的舞台。再加上东北并不景气的经济环境,越来越多的东北人走出家门去闯荡,你会发现东北人已经遍布全国。无论在哪里,几乎都能听到东北话。

全国各地方言争霸赛,论方言影视剧的重要性

影视剧对方言的推广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很多方言的流行都是借了影视剧的光。

最能让外国人听懂的东北话(东北话已经走出国门)(10)

电视剧《我爱我家》剧照

八十年代起,由王朔和梁左主导的一系列影视作品,《顽主》、《我爱我家》等,把北京话的儿化音和贫侃文化传播开来。以马三立为代表的相声作品,使得天津话红极一时。而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羊肉串》更是奠定了国人对新疆话的初步印象。

一部《武林外传》更是糅杂了各地方言,老板娘的陕西话、李大嘴的东北话、燕小六的天津话、邢捕头的山东话,无不令人捧腹。

最能让外国人听懂的东北话(东北话已经走出国门)(11)

电视剧《乡村爱情》剧照

而关于东北话的影视剧就更数不胜数了。除了赵本山以及本山一众弟子领衔的东北小品之外,还有《乡村爱情1~9系列》、《刘老根》、《马大帅》等影视作品。

最能让外国人听懂的东北话(东北话已经走出国门)(12)

网剧《屌丝男士》剧照

而除了赵家班,还有黄宏、潘长江、宋丹丹、大鹏以及开心麻花等众多喜剧明星,源源不断地输出东北方言喜剧作品。再加上网络新型媒介的兴起,本来就十分幽默的东北话就这么缠绵不绝地火了起来。

网络热词解释:

砍省:以前在李毅吧,有一个黑龙江的哥们说过一句“来黑龙江信不信我砍死你”,被吧友总结为“来信砍”,成为风靡一时的公用口头禅。加上现实中的黑帮大佬乔四和小说中的黑帮大佬谢文东都是黑龙江人,以及东北人讲义气但有些冲动的特点,所以砍省在网上,尤其是李毅吧就指东北,特指黑龙江。

老铁扎心了:扎心的意思是被别人说到心中的痛处。老铁是东北话朋友的意思。扎心了老铁,意思是被搞的心痛,最早是快手上有人在说,本来是一句普通的东北话改造版,后来被网友们学会而且经常调侃,逐渐演化成了网络流行语,被制作成各种表情包。

出品:浙江省科协、《新闻课》

统筹:高振宇 作者:马大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