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姗姗出演《煎饼侠》剧照
2015年暑期,由大鹏、袁姗姗、柳岩和岳云鹏等主演的电影《煎饼侠》笑翻全国,票房超过10亿, “煎饼花”袁姗姗那句“拿几个煎饼走吧”让观众笑喷。
看过《煎饼侠》,但你未必知道《煎饼赋》,这里竟藏着你不知道的历史。
煎饼历史久远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山东淄川县人,有名著《聊斋志异》,还写过《煎饼赋》一篇。首句就问:“煎饼之制,何代斯兴?”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故居位于山东淄川
煎饼到底源于何时?
1967年,山东泰安东羊楼村一户村民家发现了一份明代万历年间的分家文书,记有“鏊子一盘,煎饼二十三斤”一句。可见,那时就有了煎饼。鏊子,是摊煎饼的工具。
那么,还有更早的吗?有。
据唐代张九龄和李林甫等编写的《唐六典·光禄寺》记载:“正月七日、三月三日加煎饼。”
正月初七为“人日”,即“人的生日”,传说女娲娘娘造物,第七天造出了人。这一天用煎饼祭祀并食用,是为了纪念女娲补天之功。
三月三是黄帝生日,后为“上巳节”。人们为了祈福,这一天要去水边沐浴和祭祀,后来变成皇室贵族、公卿大臣和文人雅士临水宴饮的日子。在野外祭祀和宴饮,携带不易发霉的煎饼也容易理解。
以上两个节日在汉代就已经定下来,说明煎饼历史久远。
相传,煎饼是齐国军队行军打仗时配备的军粮。山东临淄为古齐国首都,至今流传着齐桓公宠臣易牙首创煎饼的故事。
煎饼是山东人发明的。那么,山东煎饼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山东人怎样做煎饼我生长在山东农村,深知做煎饼是个既有趣又辛苦的过程。做煎饼主要包括“碾糁子”“推磨子”“摊煎饼”三步。
第一步:碾糁子
石碾子
头一天,主妇把玉米和豆子洗净、晒干,装进三升箢子,然后第二天拿到碾坊去碾碎。
碾坊有的露天,有的有顶。我家附近的那个,就是一个上面有顶、三面有墙的棚子。在棚子下推碾子至少有三个好处:一是墙上有个洞,晚上干活可以放油灯;二是挡风,免得风把米面子刮走;三是有一种安全感,三面墙会把说笑声挡在里面。
推碾子一般需要两个人;家里有驴的,也可把驴拉去。但驴会拉粪撒尿,弄得臭气熏天,所以用驴的人也少。
玉米糁子
把三十几斤玉米和豆子碾成糁子得用一个小时。石碾子推起来,轰轰隆隆响,仿佛历史的车轮在转动。
碾好的糁子弄到家,用水泡在大瓦盆里。蒲松龄《煎饼赋》说“溲合料豆”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我们家有十几口人,每次都要泡上两大盆。因推磨子的活计一般在早晨,所以糁子必须在头天晚上泡。
第二步:推磨子
石磨子
那时,家家院中有石磨。
第二天鸡叫两遍,母亲就把我们叫起来推磨子。
据说石磨由鲁班发明。它有两个圆柱体的盘,上下压在一起,上下接触的那一面都有齿沟,呈辐射状。下面那片固定,中心有个朝上的铁轴;上面那片中心有个孔,两者凹凸相合,两边插上杠子一推就可以转动了。
上片有一个磨眼儿,可随时往里面舀糁子;又不能舀过多,多了就“噎”住,得拿一根筷子搅。一圈圈推着,面糊糊就从两片磨缝间淌下来,颜色黄白,细腻柔软,散发着香气。(《煎饼赋》说“磨如胶饧”)
煎饼糊糊
因为磨子小,转的圈数多,特别容易发晕。但那时,谁要是因推碾、推磨头晕而逃脱劳动,大人肯定骂:“晕什么晕?就是推得太少,干多了就不晕了!”
可我还是晕!他们骂得对。
第三步:摊煎饼
“扒须两歧之势,鏊为鼎足之形,掬瓦盆之一勺,经火烙而滂澎,乃随手而左旋,如磨上之蚁行,黄白忽变,斯须而成。”
这是《煎饼赋》描写摊煎饼的句子,写得生动。但不知道,蒲松龄亲自干过没有?反正我家都是女人干这种活计,奶奶、母亲和姑姑轮流摊。
摊煎饼的主要工具是鏊子和耙子。
铸铁鏊子
鏊子像一面扣在地上的大锣,有三条腿,是铸铁的,中间高四面低,底下烧柴火,上面摊煎饼。“鏊”与“鳌”音同形近,说明是因大龟的形状而得名。
据记载,从古至今,有石鏊子、陶鏊子、青铜鏊子、铁鏊子。山东是“家家有鏊子、户户摊煎饼”。据说,当年山东人闯关东,也是背着鏊子去的。
煎饼耙子
耙子,是一种竹子或者木头制作的摊煎饼工具。一块板子,装一个把儿,形状像耙子,所以得名。也有的不装把儿,还听说有用擀面杖的。
厨房里的鏊子被柴火烧热了。女人拿起油擦子,沾上一点豆油,飞快地在鏊子上擦一遍,鏊子变得光亮如镜。接着,她从盆里舀起一勺糊糊扣在鏊子中央,用耙子一圈圈摊满整个鏊子。略微一停,煎饼烙熟,她拿起小刀,顺着鏊子边沿划一下,一张纯圆大煎饼就揭下来了。每张煎饼“圆如望月,大如铜钲,薄似剡溪之纸,色似黄鹤之翎”。( 蒲松龄《煎饼赋》)
做煎饼很费力气,不单是大人,孩子们对推碾子拉磨也习以为常了。
煎饼卷大葱
煎饼大葱大酱
煎饼趁热吃最香。整张煎饼对折再对折,变成了直角扇形。随手抄起一张,抹上大酱、卷上大葱就可以大快朵颐了;还可以抹一些猪大油,再卷上大葱、咸菜,更好吃。赶上有好菜的时候,你能多吃一个煎饼。
那时候,我一顿能吃三个煎饼,因为正是“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的年龄。
蒲松龄《煎饼赋》最后说“有锦衣公子过而羡之曰:愿以我鼎内之所烹,博尔手中之所遗可乎?野老怃然,掉头不易!”
意思是说,蒲松龄正狼吞虎咽吃着煎饼卷大葱,这时有富家子弟走过来说:“蒲大爷,看你吃得那么香,我也想吃,我拿我炖的肉换你手里半截煎饼行吗?”蒲老爷子先是吃了一惊,然后头一摆,清高地说:“哼,俺不换!”
邮票上的蒲松龄
现在,读蒲先生这些酸酸的文字并不觉得倒牙,我反而觉得他吃出了情趣,吃出了气节,吃出了人间烟火气。
早年山东人远行,包袱里带一叠煎饼和几块咸菜疙瘩,就去勇闯天涯了;在解放战争中,为支援“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战役”,山东老乡献出的军粮中就有大量的煎饼。
寂寞的磨盘
如今,山东人日子好起来,煎饼吃得少了,那些出过力的碾子和磨子,已成为历史的见证。
但是,我总忘不了那一口,探亲时必买些煎饼来吃。故乡的煎饼吃起来是那么香甜,因为,它抚慰了游子的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