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伟大著作的诞生,往往来自于作者一段极平凡的经历。《老人与海》的问世,便是如此。

海明威评价老人与海(老人与海:同样为了尊严)(1)

一次,海明威与好友去古巴的途中,碰到一位老人和一个小孩,他们正在吃力地捕捉一条马林鱼。

马林鱼拼命挣扎,眼看着一老一小体力不支,海明威和朋友想助他们一臂之力。

不料,老人不但一口拒绝,而且还出言不逊,两个人只好识趣地离开。

老人为何拒绝帮助呢?也许他以为两人伸出援手,是轻视他的能力,这会大大伤及他的自尊。

无疑,这是一位过于自尊、又过于自信的老渔夫。

后来,海明威把这次经历写成了小说,把那位自尊又自信的老渔夫,当作了主人公。

但小说用什么题目呢?于是他征求了那位朋友的意见。朋友说:“那里不是有个老人,还有个海吗? ”

海明威一听,高兴了:“就是它了!”就这样,旷世巨作《老人与海》诞生了。

小说一面世,就创造了人类出版世上的奇迹:48小时,售出530万册!

而且,《老人与海》第二年就获得了普利策奖,第三年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本人也认为,这是他“这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一部作品”。

小说情节很简单: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加勒比海捕获一条大马林鱼。

而他带着大鱼返航时,却被一拨又一拨的鲨鱼袭击,老人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和鲨鱼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较量。

大鱼被鲨鱼吃光了,老人只带着一副大骨架回到港口,回到他的小窝棚。

但老人没有服输,他认为:“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就是这么简单一句话,却道出了老渔夫作为一个人的无比自信和自尊。

海明威评价老人与海(老人与海:同样为了尊严)(2)

圣地亚哥是一位运气不佳的老人,妻子去世后,一个人孤独地住在海边一间简陋的小茅棚里。

最初,小男孩马诺林跟他学习捕鱼。可他们一起度过了四十天倒霉的日子后,孩子的爸爸让他到另一条船上去了。

从此,圣地亚哥就独自出海,早晨划着小船到大鱼出没的墨西哥湾流去,晚上便两手空空地返回小窝棚。

他,已经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了。

马诺林喜欢并心疼圣地亚哥,他宁可忍饥挨饿,也要保证老人吃到新鲜的食物,即使去偷窃,也要供给老人充足的鱼饵。

老人一边谦卑地接受着男孩的好意,一边保持着他的自豪和自信。

他给孩子谈论年轻时的出色和强健,谈论捕获过的大鱼,谈论和一个黑人大力士掰腕子,最后拿了冠军。

夜里,他经常梦见几年前远航去过的非洲,和那里海滩上雄壮的狮子。

他有过自己的高光时刻,现在贫穷、衰老又孤独,而且“倒了血霉”,但他从未小看过自己,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个好渔夫。

老人是有尊严的,他的尊严便是骨子里的永不服输,行动上的百折不挠。

生而为人,可以没有权力、没有金钱,可以失去青春、失去健康,但最不能失去的,就是尊严。

老人坚持相信:无论命运多么不济,只要不放弃,凭借自己的本领,就不会永远“倒霉”下去。

圣地亚哥,就是一个从不服输、永不言败,骄傲而自尊的老渔夫。

海明威评价老人与海(老人与海:同样为了尊严)(3)

在第八十五天,圣地亚哥在寒冷的黎明前,架着小船出了港口,一直划向深海。

中午时分,一条鱼开始咬起一百米深处的那块鱼饵。根据丝线的分量,老人判断出那是一条大鱼。

过了很久,那条鱼不但没有浮出水面,反而拉着小船向西北方向游去。

老人打起精神,把钓线斜挎在肩膀上。尽管体力不如以前,又是孤身一人,但他自信,凭着技术可以征服大鱼。

日落之后,老人冻得浑身发抖。坚持到黎明时分,他的左手变得僵硬并且抽起筋来。

老人的右手也受伤了,肚子里饿得难受,他从做鱼饵的金枪鱼身上割下几块肉放进嘴里。

直到太阳出来,那条鱼才蹦出水面,老人发现,钓到了一条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最大的马林鱼。

但把马林鱼杀死,却不是一件简单事。而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先把大鱼拖累。

又是一天一夜过去了,第三天日出时,马林鱼开始打转,老人双手都带了伤,而且头晕目眩。

他努力让自己保持清醒,大鱼每转一圈,就把它拉得近一点,虽然已精疲力尽,最终还是把马林鱼拉得和小船并排在一起。

他用尽力气,把鱼叉插入了马林鱼的身体,然后把它捆绑在了小船的侧部。

根据目测,这条鱼体重足足有一千五百磅,身长十八呎,比老人的小船还长出两英尺。

当第三次在海上看到日出的时候,在没有助手、双手受伤、疲惫不堪的情况下,老人终于把大鱼杀死了。

老人征服马林鱼,靠的就是不服输的那股劲。他在和大鱼周旋时就想:我拿它没办法,它拿我也没办法。只有打起精神,鱼总会上来的。

海明威评价老人与海(老人与海:同样为了尊严)(4)

在大海上与马林鱼搏斗了三天三夜之后,老人张起那带着补丁的帆,带着他的战利品返航了。

可当马林鱼那暗红色的血,向大海深处和远处不断扩散的时候,一条鲨鱼顺着血腥的味道靠近了小船。

老人看出,这是一条所向披靡的灰鲭鲨。他准备好鱼叉,等鲨鱼啃食马林鱼时,他一叉扎进鲨鱼的头部,鲨鱼翻了个身便沉入海底。

但马林鱼已经被鲨鱼咬得残缺不全了,老人不忍心再看它一眼,他就像自己被鲨鱼袭击了一般。

他痛苦不堪,真希望这几天发生的事情不是真的,而是一场梦。但老人转念之间,突然想到——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鱼叉被鲨鱼带走了,老人只好把刀子绑到浆柄上当武器,然后吃下一点鱼肉补充体力,来迎接下一次的战斗。

两个小时后,两条巨大的鲨鱼又来了,老人使尽力气举起上面绑着刀的浆。

两条鲨鱼风卷残云一般,啃食着老人的战利品,还差一点把小船给掀翻。

老人的手疼痛难忍,他一咬牙把船桨上的刀子扎进第一条鱼的眼睛,拔出来又扎进第二条鱼的额头。

两条鲨鱼又被老人战胜了,但他的刀子也被后一条鲨鱼带走了。现在可以做武器的东西越来越少了。

直到日落的时候,又一群鲨鱼来袭击马林鱼了。老人攥着船桨,又一口气把他们打退了,只是那条大鱼已经被吃掉了一大半。

老人孤独地漂泊在在黑暗的大海上,双手受伤,浑身疼痛,而且武器也没了,他实在不想再战斗了,但他知道战斗并没结束。

到了午夜,最大的一拨鲨鱼出现了,它们是成群来的,直向那条残破不堪的大鱼身上扑。

老人看不清目标,只听到它们咯吱咯吱啃咬的声音,感到小船在摇晃,他拿着船桨啪啪一阵乱挥,浆打断了,半截船桨也插入了最后一条鲨鱼的身体里。

老人知道,鲨鱼不会再来了,因为大鱼已经被吃光,他几天几夜的收获已化为泡影,他感到一阵轻松。

海明威评价老人与海(老人与海:同样为了尊严)(5)

三毛说过:“上天不给我的,无论我十指怎样紧扣,仍然走漏。”

关键是已得到的东西“走漏”之后,我们应该保持什么心态,才不失作为人的良好风度。

得之不易的大马林鱼全部成了鲨鱼的美食,老人却没有悲哀,反而感到很轻松。

他感觉已超脱了一切,他什么也不再想,只顾尽可能出色而明智地把小船驶回他家乡的港口。

他终于驶进了港口,港湾里静悄悄地,人们都已进入梦乡。没有人来帮忙,他尽力把船划得紧靠岸边,把它系在一块岩石上。

老人疲惫到了极点,他一路歇了五次才回到他的小茅棚,然后坦然地一觉睡到天明。

等他醒来后,发现马诺林正在床前大哭。孩子看着失踪三天三夜的老人突然归来,又看到他那双伤痕累累的手,心痛得不能自已。

老人告诉孩子他被打败了,原因是自己出海太远了。孩子表示再也不叫老人一个人出海了,他要跟老人一起去捕鱼。

老人自豪地笑了,他有许多东西要教给孩子,特别是捕鱼的技术,他觉得自己是个合格的渔夫,也能把马诺林培养成出色的渔夫。

一老一小开始为下一次出海做计划,他们打算用旧福特牌汽车的钢板,来改制鱼叉的矛头。

孩子走后,老人又睡着了,他又一次梦见了遥远的非洲,梦见了雄壮的狮子,却没有梦见那条大马林鱼。

过去的失败不值得挂心,但失败之后不屈服、不退缩,收拾心情重新出发,才是一个硬汉应该保持的自信和自尊。

海明威评价老人与海(老人与海:同样为了尊严)(6)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理性能力。而自我尊重,相信自己,正是人优于动物的品质之一。

《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衰老、贫穷、孤苦无依,倒霉的事情总是找上他。

但他自尊自爱,依然认为自己是最棒的渔夫,相信自己会捕获最大的鱼。

在与马林鱼和鲨鱼较量的过程中,他精疲力尽、浑身疼痛,几乎忍到了所能忍受的极限,但他还是坚持勇敢而富有风度地忍受着。

人,即使不能征服自然万物,但也不能轻易被它们征服。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中的那位淘金者,在被饥饿伤痛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时候,又被一匹病狼盯上了。

不战胜狼,一个堂堂男子汉就会成为病狼的果腹之物,这可是一件令人作呕的事情。

经过一番较量,垂死的淘金者最终咬死了垂死的狼,成了胜利者,在保住性命的同时,也维护了人的尊严。

当然,不是所有人像他那样幸运,圣地亚哥就是一个倒霉蛋。他在刚得到大马林鱼的时候就琢磨:这是真的吗?这种情景不会维持太长久吧!

尽管他品尝到“鱼肉鲜美”,也知道“能卖个好价钱”,且能靠大鱼改善他的窘迫处境,但他感觉终将会失去大鱼。

既然知道大鱼会被鲨鱼吃掉,老人为什么拼了老命也要与袭击者决斗呢?

说到底,就是为了“尊严”,大鱼可以不要,性命可以失去,但人的尊严不能轻易放弃!

人活一生,是以尊严立于世。你可以使我一无所有,你可以使我流血流泪,唯有尊严神圣不可犯。

海明威评价老人与海(老人与海:同样为了尊严)(7)

《老人与海》的问世,使海明威名声大噪。同时他得到了一笔不菲的稿酬和奖金。

但随后几年里,他再也没有重要作品问世,就像那位老渔夫很久没有捕获大鱼一般。

老年的海明威与圣地亚哥一样,陷入了孤独的困境:高血压、糖尿病、铁质代谢紊乱、皮癌、精神抑郁症,一起找上了他。

因为健康每况愈下,海明威写作时越来越吃力,以致后来完全丧失了工作能力。

1961年7月2日清晨,这位被孤独和疾病困扰着的“硬派作家”,把心爱的双筒猎枪放进嘴里……

对于海明威结局,大概有许多人和我一样,感到不理解。一个以塑造“硬汉”而出名的“硬派作家”,为何用这种无奈的方式结束自己呢?

后来我偶然读到这么几句话:

作为文学家的海明威,他无法回避对人生细致捉摸和深刻领悟后产生的苍凉虚无的悲哀,也无法回避由于衰老多病不再寓于文学想象力而产生的无奈和窘迫,所以不得不用死亡来维持另一种圆满。

当一个硬汉,不能再为他所爱的事业去拼搏的时候,他只能选择一种合适的方式,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一个句号。

美国评论家贝次说:“海明威的作品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死亡。”毫无疑问,在海明威的许多作品中,都能嗅到死亡的气息。

在《老人与海》里,海明威虽然没有忍心给予圣地亚哥一个死亡的结局,但死亡的阴影一直笼罩着他。

只是,圣地亚哥这个铁打的“硬汉”,用他不屈的意志和自身的力量,超越了死亡。

海明威评价老人与海(老人与海:同样为了尊严)(8)

写在最后——

《老人与海》是一部发表于70年前的旧作,自问世以来,各种解读从未间断。

这是一部常读常新的佳作,每一个时代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精神营养。

圣地亚哥是个“硬汉”,是一个失败的英雄,无论命运赐予他多少磨难,他都欣然接受,坦然面对。

他始终保持着一个男子汉的自尊,他自信“人可以被毁灭,但永远不会被打败。

即使像海明威那样,在命运面前献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也不能抛弃作为人的尊严。

活着,要活得自尊自信,死亡,也要死得极有风度——这大概就是海明威要告诉我们的。

生活是一片大海,其中有突如其来的惊涛骇浪,有不期而遇的艰难险阻,只有拿出自信自尊的“硬汉”精神,就能一路乘风破浪。

海明威评价老人与海(老人与海:同样为了尊严)(9)

#我在岛屿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