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万人成功击退七十万人,赢的究竟是什么?为何对方输的这么惨?

以少胜多的战役在历史上并不算少,牧野之战是商周时期的一场大战,也是早期奴隶社会非常有名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此战不是胜在计谋与勇武,而是胜在人心。虽然古时候的人懂得的先进知识不见得多,可是对于人物或国家的感受和评价,和现代人一样。君王善待百姓,百姓拥护他,反之,百姓就会和起义者一起推翻他的统治,商纣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被群起而攻之的灭国之王。

商朝牧野之战(商纣王到底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无能和过错)(1)

从上个世纪到这个世纪,商纣王遭到讨伐的故事一再被搬上大荧幕,难道天下的暴君唯他典型而已?他当然是个典型,却不是唯一,只是古代有人写了本很好的传奇小说《封神演义》给予了编戏的人绝佳的蓝本,加之为了弘扬我国古典文学,这个故事被拿出来讲的时候自然就多了。

商朝牧野之战(商纣王到底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无能和过错)(2)

封神故事是一个神话故事,建立在商朝末年,纣王无道,奸妃当道的大背景下。在姜子牙的指导下,西伯侯姬昌一呼百应发动反抗商朝的起义,之后建立了周朝。故事中加入了不少神话成分,许多抗商大将后来被姜子牙封神,成为天兵天将,如此故事人设更引人入胜,情节一波三折,代入感强。

商朝牧野之战(商纣王到底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无能和过错)(3)

商朝被周朝所替代在当时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商汤与姜周的最后一场大战在牧野,史称牧野之战。牧野之战规模庞大,周武王率战车300乘,武士3000人,步兵4.5万人,宣布讨伐纣王。不久,他在孟津和800诸侯会师,以周武王为首的诸侯们休整几天就出发了。面对强敌周军,商朝守军自知不敌,不战而降,周军一直打到商朝附近的牧野,双方展开最后一场激烈战役。当时的纣王正在花天酒地,听说兵临城下才发动自己最后的70万军队抗击。从70万这个数字来看,想必花天酒地的纣王临了都还没有发现自己的危险,毕竟对方才约莫5万人,纣王以为自己实力碾压姬发的军队吧。可是万让他想不到的是,他的大军上了战场没动几下就自己倒戈,大部分都反过来打他,所以姬发的军队不仅是以少胜多,更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商朝牧野之战(商纣王到底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无能和过错)(4)

牧野之战结束之快速让还在醉生梦死中的商纣王始料未及,当姬发带领人持着兵刃到他面前的时候,他应该很难相信自己的70万大军不仅输了,还输得这么快。纣王少年时并不那么贪庸昏聩,可是后来好色成性,于是事物明辨和分析能力也下降了许多。他只知道自己有那么多数量的军队,却从来没有对这支庞大的军队加以管理和训练,让这些人对于这位君王失去了尊敬与信任,而他自己却不知,明明已经不是自己的人了,可是他还把人留在自己的军营里吃饭充数,这不是很可笑吗?

商朝牧野之战(商纣王到底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无能和过错)(5)

古代有抓男子壮丁充军的制度,一般是按户头指定人员参军扩军,但是会给予一些抚恤和酬劳,而国家极为需要男子为国作战的时候则给予的条件就会更苛刻些,给予的福利也会更少,男子服兵役成为制度是在商以后,而商朝纣王时期已经在抓人充军了。制度有言在先和没有制度约束是两种情况,原本没有此规定,后来商朝国君横征暴敛,弄得民不聊生,又不顾对象心意地扩军,这样的军队怎么能和领导人齐心呢?商纣王经历牧野一战,再也没有后悔的机会,有时候人的一个方面没有想全面,就会导致失败,而且再难爬起来。

商朝牧野之战(商纣王到底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无能和过错)(6)

商纣王失了成汤天下,失在一个人心上。从他开始暴露无度开始,到最后一场战役牧野之战结束,不知道他有没有幡然醒悟,自己手上的实力正在一点点的减少,可是他却在最后关头的浑然不知,还在醉生梦死,以致于到死的时候都是糊里糊涂的。

商朝牧野之战(商纣王到底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无能和过错)(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