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石、青铜、铁、石油和数据受到所有关注? -乔西·格劳修斯

木头可以承载时间的记忆(木头贯穿人类历史的脉络)(1)

英国佩特沃斯之家的七十年代后期雕刻。来源:国家信托摄影馆/阿拉米

木材时代:我们最有用的材料和文明的建设 罗兰·恩诺斯·斯克里布纳(2020)

木头在人类历史上像一条静脉一样奔跑。从早期的铜和铁冶炼到车轮、风车、维京长船、凯尔特桶、文艺复兴时期的克鲁姆角琴和斯特拉迪瓦里乌斯小提琴,它都是不可或缺的。它甚至是新生的皇家学会出版的第一本书的主题,该书受到航海帝国的贪婪要求的困扰(见G.Hemery Nature 507,166-167;2014年。

所有这些和更多都与《森林时代》相吻合,这是一段生动的生物学、力学和文化史,可以追溯到6000万年前,从人类共同祖先共同的小型树木居住的丛林婴儿的进化而来。它以我们更清醒的现代告终,因为气候变化推动下的特大火灾烧毁了澳大利亚和美国数百万公顷的土地,数千平方公里的巴西雨林被夷为采矿和养牛让路。

生物学家罗兰·恩诺斯认为,在人类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对森林的影响要良性得多。即使使用木材制作长矛、工具、斧柄、小屋和船只时,我们的祖先也找到了保护这种最通用材料来源的方法。木材的卓越技能在我们的进化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从用牙齿或石头磨 ?? 挖掘棍的能力——一种归因于半树栖早期人类的技能——到控制火,火的控制使我们的祖先能够烹饪肉类,使他们能够从中吸收比从生肉中吸收更多的能量,从而保持更大的大脑。

被遗忘的时代

作为一名木材力学专家,恩诺斯对他的话题有着强烈的热爱。他写道,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倾向于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石头、青铜和铁器上——以至于19世纪的丹麦古董学家克里斯蒂安·汤姆森根据这些材料将“人类时代”归类为一类。“木材时代”及其脆弱、迅速腐烂的残留物已被抹去。

木工的最早证据来自坦桑尼亚一个名为佩宁杰的150万年前直立人遗址。在这里,研究人员发现了粘附在石手斧上的金合欢木残留物。恩诺斯写道,这些斧头最有可能用来雕刻长矛,“可能看起来没什么进步”,但“这涉及人类想象力的一步变化”。木材便于狩猎:最早有记录的木器,紫杉砍伐木矛,已有40万年的历史。在英国沿海小镇附近发现,它可能是武器、雪探针或长矛。至少2万年前,澳大利亚原住民发明了回旋镖,岩石艺术证明了这一点。

大约在12000年前开始的新石器时代,人类首次对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气候变暖,森林向北推进,人类将小燧石叶片拖到木柄上,制作“手架”斧头砍伐树木,为农业清理土地,并导致一种新的物质文化的兴起。他们还开始复制——大约每二十年将橡树、灰烬和栗子等树木砍到地面,以刺激树干低洼的休眠芽快速重新发芽。在加利福尼亚州,温图人和卡维拉人发展了“巴拉诺文化”,照顾橡树林,以橡子粉制成的食物为生。

生产悖论

矛盾的是,正如恩诺斯所解释的,铜等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更加依赖木材。这些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燃烧木炭,这是通过将木材加热到高温产生的。铜和青铜等金属是砍伐树木的更好斧头。

在耗尽了自己的森林后,新兴帝国将目光转向了其他地方。恩诺斯描述了十七世纪末法国和英国之间发展的军备竞赛。当各国竞相建造海军时,他们需要足够高的树木来制作长达36米的桅杆。对法国来说,比利牛斯山脉的荒野产生了巨大的冷杉树;在英国,树木覆盖率被削减到10%以下。该国转向了其美洲殖民地,“新英格兰古老的森林中似乎数量无限,种植着巨大的直截了的白松树”。他们长到70米高,成为英国海军的“首选之树”。

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现在的美国大约有4亿公顷的森林,占陆地总面积的一半。定居者清理了大约1.16亿公顷的土地,大约相当于哥伦比亚。在巴巴多斯——葡萄牙探险家佩德罗·坎波斯(Pedro a Campos)显然以留胡子的无花果树(Ficus citrifolia)命名——95%的原始森林覆盖被清除,为甘蔗让路。它被被奴役的非洲人培育和切割,是英国种植园主可怕的财富来源。

面对持续的森林砍伐,很难保持乐观情绪,但恩诺斯做出了勇敢的努力。他指出了埃塞俄比亚的大规模植树项目(2019年7月一天种植了近3.54亿棵树);以及英国西萨塞克斯郡克内普庄园的野生。他认为,允许欧洲、新英格兰和新西兰大片废弃农田和草原恢复森林,可以吸收数十亿吨的吸热二氧化碳。这与许多人在这个世界末日时代感到的厄运感相呼应。

读到关于荒野,我想起了挂在我祖父母家里的一幅心爱的画:约翰·康斯特布尔1821年的杰作《干草屋》的复制品。在昏昏欲睡的场景中,黑色的杨树高耸立在英格兰斯图尔河的水域上,那里矗立着同名的哀嚎,说话很深。我向恩诺斯学习,农民将手推车留在浅水池里,以保持木轮膨胀和关节绷紧,这曾经是常见的做法。遗憾的是,一战时,被马屁划出召唤的杨警官被砍伐,用来制造手推车、房屋框架和农业设备,以及步枪枪托。人们不禁渴望回到那个郁郁葱葱的森林世界。

自然 588,26-27(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