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事情说得多了,今天我们来说一下日本。说实话这个题目是一个非常有争议性的话题,不光我们中国人,可能连日本人自己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它到底是中华文明圈的一部分还是独立的文明。所以今天我们稍微讨论一下,不求能够得出结论,但是看看是否能得出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依照个人之见,要解答这一点挺难的。日本文化很难说不是中国文明圈的一员,同时也很矛盾地、很难说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化。因为它太特殊了。

我们现在就将日本文化中的核心与重要元素一一罗列出来,看看哪些是属于中国或者是中国影响的,哪些是日本人自己的或者是他们改造成自己的。

首先,日本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员,这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假名也是根据汉字来发明的,日本现在共计使用和式汉字近2000个,新年号“令和”,每个中国人都认识。日语中也有大量汉语介词,很多词汇发音相同,这都是两者文化联系的明证。

日本的文化来源于哪(日本文化属于中华文明圈吗)(1)

日本文化深受中国影响,图为日本常用汉字表

再者,它属于筷子文化圈的一员。这也没有什么问题。筷子不仅作为一种餐具,它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是我们东亚人区别于地中海文明的最明显的标志。像埃及这种阿拉伯国家,它近年来从用手吃饭改成使用刀叉,说明它在西化,在被西方纳入自己的附属体系,但是我们东亚国家没有如此,这一点是非常明显的。

然后,日本的律令制,它的公卿文化,或者说公家文化,是一种大量汉化的文化,这一点也非常明显。

然后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服饰,和服,与我们的服饰,也是一个文化圈里的。虽然和服在东亚中日韩越琉五国服饰中可能是最特殊的一个,但是大体还是一个圈子里的。称之为汉服文化圈或者华服文化圈很恰当。

最后,日本的茶道、花道、剑道这些东西等等,每一个都带有非常强烈的中国影响的特征,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那么综上所述,本来日本属于东亚文化圈应该没有什么争议,但是我们明确看到它的争议很大,到底是为什么呢?

接下来就列举日本文化中与中国文化不一样或者变质的地方。

首先日语是个孤立语言,与汉语不属于同一语系。日语没有亲属语言,它的起源很模糊。

然后,日本很难说属于儒家文化圈。就东亚文化圈而言,名称很多,称呼为汉字文化圈、筷子文化圈、汉服文化圈都不错,日本也毫无疑问带有上述特征,但是说到儒家这一核心思想的时候,日本开始变味了。

我们再看,日本历史上存在公家和武家两种势力,公家汉化很深,武家作为后起的武士集团,却日益脱离中国,很难认为像黑田孝高那样在头上扣一个类似夜壶的头盔的武士风格属于中国的风格,日本武士头戴各种很夸张的、顶着大角的盔甲,其实感觉太平洋土著风格浓厚。

日本的文化来源于哪(日本文化属于中华文明圈吗)(2)

但日本很难说属于儒家文化,图为日本武士赤备盔甲,风格独特,带有某种太平洋岛民特征

武家的崛起导致了日本陷入了长期的战果动荡时代,开创了幕府这种体制,这种体制导致了日本长期进入一种封建割据的形态当中,与中国的大一统中央集权政治传统很是不同,却类似欧洲历史上的封建割据,这一点也是深受西方人喜欢。

日本的天皇在中国也没有对应物,天皇作为君主,其实更类似宗教祭司,但是神道教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没有类似的存在,中国也没有日本那种万世一系的传统,天皇到现在126代、2680年了,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

最后,还有一点不同的是,因为日本对于儒家思想接受有限,所以它没有中国文化中那种仁德孝顺的观念,儒家的“仁”,日本人不接受,“孝”,也没有概念。日本盛行养子文化,长子继承家业,其他儿子哪个人厉害就可以认别人当继父,并且到时候继父还真把家业传给养子,这在中国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这种奇怪的现象造成了日本这种纠结的情况:一方面,它与东亚各国、与汉文化占主导的各国,实在是太像了,走到世界各地人家也认不出来哪个是中国人,哪个是日本人。但是另一方面,似乎好像又越看越不像,像汉语的姓氏,朝韩和越南都是汉姓,日本就搞出一些什么犬养、我孙子之类的奇葩姓氏。到底应该来界定它呢?

一种观点认为,日本文化是一种深受中国影响的、独立的文明。就是说它起源于中国,后续自行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东西,后来成为了独特的文明。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日本文化是独立起源的,但是后来汉化了。它是一种独立起源的、后续接受中国文化大量影响并最终成为中国文明圈的具有独特性的一个成员的文化。

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种观点都认为日本与中国关系密切并保有独立性,但是其观点其实恰好相反,类似于一个是你本来的家庭成员后来独立出去了,另一个是本来是个外人后来做了养子,这可不一样。

无论怎么说,那种认为日本是中国文化的延续、并且甚至是中国文化的正统的观点,都是极其错误的。中国人还没有衰落到要靠日本来延续文明的地步。另一种认为日本完全是独立文明,与中国没有任何关系的观点,也是极其错误的,无论如何都不能否认日本文化中存在的大量中国元素。

个人倾向于后一种观点,即日本文化具有独特起源,但随着不断受到中国影响,最终或者正在成为中国文明圈的一个成员,虽然它仍然具有特殊性。

日本的文化来源于哪(日本文化属于中华文明圈吗)(3)

神道教是了解日本最重要的窗口之一,主导了日本民族的内在核心意识,图为神道教标志性建筑鸟居

部分学者把日本作为一个受到中国影响的、独立的文明,这一点或许可以,日本文化中与中国同质的那一部分我们所有人都很熟悉了,我们今天就来重点讨论一下它不同的那些方面。

我们知道,每一个文明都有它的内核。这种内核往往是两种方面。其一是语言,要是语言不通的话,很难认为连说话都听不懂的两帮人会融合成为一个文明。另一个是宗教或者是意识形态,也就是思想文化。大部分文明看重宗教,但也不一定是宗教,但是必须要有一个可供输出的意识形态或者是核心思想,不然很难认为这是一个文明。

西方文明,我们重点讨论过它的文化特征,其最重要的两点,就是西方语言和西方基督教的结合,一般我们说起各种文明,都会是它们的语言和宗教并列。

比如日耳曼新教文明圈、拉丁天主教文明圈、斯拉夫东正教文明圈、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圈,还有以前的波斯拜火教文明圈,以及印度婆罗米文明圈。语言同时也是民族,这个定式换成中国,就是华夏儒家文明圈。

日本文化它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它不接受儒家。中国自秦汉统一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无论现代人对儒家有多么大的意见,中国两千多年的大一统历史,儒家都是毫无疑问处于官方地位的。同时在政治上,儒皮法骨,儒法结合,在宗教上儒释道三教互补并高度世俗化,这种范式是中国文化的基本核心,也符合越南和朝韩的相关文化。

但是这个定式不符合日本。比如我国最厌恶的武士道,有人说它吸收了儒家文化中“忠”和“义”的那一部分。这没有错,这也是日本与中国的又一文化联系。但是它没有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在儒家乃至在中国人看来,一个人没有仁德之心,很难认为它是儒家的传人,而且儒家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两千多年,也没有发展出武士道那样的集体切腹的风俗。

日本人在民族上,自称天照大神的后裔,不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日语也是孤立语言。在宗教或者是思想上,它长期实行“神佛习合”,即神道教融合日本佛教,形成了日本特殊的信仰体系。

神道教是塑造日本民族性的关键,天照大神是日本的最高神灵,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嫡系子孙,其他日本人是天照大神的旁系子孙,日本人自称是天孙民族,图腾是太阳,而不是龙凤,这是日本之所以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一个最大也是最根本的特征。

日本的文化来源于哪(日本文化属于中华文明圈吗)(4)

天皇崇拜是日本不同于敬天法祖的华夏文明的核心意识,图为天照大神,天皇家族据称出自其中

如果说是语言,那韩语也是孤立语言,但是韩国毫无疑问是中国文明圈的一部分,没有任何争议,但是轮到日本,争议性极大,原因就在于此。

神道教最明显最典型的文化符号,就是天皇本身。可以说,有了天皇日本人才能感觉到自己是日本人。新天皇继位的时候很多人说感觉像是个宗教仪式,其实它本来就是个宗教。

日本人就属于什么呢?使用着汉字,和东亚各国混在一个圈子里,从这一方面看,它确实是我们文明圈的一员。但是言谈之中,汉族、朝韩、越南,包括琉球人,包括其他很多少数民族,都讲要祭祀祖先,结果日本人讲要效忠天皇,这就不一样。

敬天法祖是中国文化的根本与核心,在日本没有这个概念。敬天是首要的,然后就是要尊奉祖先,这是中国古人做人的根本。即使是现在,孝顺父母这种观念还是保留下来了对吧。但是日本的“天”和日本的“祖”都是天皇本身,所以在日本也不可能改朝换代,谁想取代天皇相当于在印度打倒婆罗门,是绝对不受日本社会认可的。

日本佛教在这种逻辑下,也与众不同。我们都知道日本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僧人喝酒吃肉、甚至组织僧兵割据一方,很多大名都有过出家的经历,然后该吃肉吃肉,该杀人杀人,什么都不耽误。甚至出现了和尚家族,佛教贵族,僧人与神道教的神官一起,被明治政府册封为华族,在日本除了公家和武家之外,还有一个寺家,说的就是这些宗教贵族,这在中国不但是不可想象的,也是逆三观的。

像前文说的黑田孝高,号称日本凤雏的那位,这个人很厉害,帮助丰臣秀吉成为了天下人,晚年也曾出家,法号如水,但是人家出家之后怎么样呢?剃了光头,也不穿袈裟,在家里和夫人一起住着,过了几年招兵买马,他儿子在关原合战中为德川家拼命卖力,他自己在九州岛上大干一场,竟然想与关原取胜的任意一方争夺天下,幸好关原一天就分出了胜负,他来不及进兵,所打的正好都是他的死对头石田三成的人,于是就坡下驴,反倒落了个好人,再加上儿子的功绩,给封了福冈五十多万石的大名,也算是名利双收,人生赢家。

日本的文化来源于哪(日本文化属于中华文明圈吗)(5)

图为日本战国大名本愿寺显如真人,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这在中国也是不可能的

这里要说明什么呢?就是黑田这样的行为在日本很常见,号称出家,然后住在家里,该干什么干什么,我们一般都觉得这种行为是不是躲避政治漩涡等待出山呢?他确实有这个意思,但是另一方面,日本佛教本身就有这个传统,参与了关原合战但是被吉川家吃了一顿八个小时的饭而挡住未能下山出战的安国寺惠琼,就是日本著名的僧人大名,而与织田信长整整打了十年的本愿寺势力,更是在日本建立了历史上少见的佛教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这些奇葩的现象都说明日本的特殊性已经到了什么地步。

这其实不是日本佛教有什么问题,而是因为,佛教历来的传统是入乡随俗,到了哪里就和哪里结合,到了西藏就政教合一,到了汉地就世俗化,到了东南亚就化缘托钵,本来也没什么问题,但是到了日本就开始搞出这样的事情,这就是日本本土的文化逻辑造成的影响。

所以这个问题,要是有什么最合理的解答的话,就是日本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然后随着不断受到中国影响,它或许会越来越接近中国,并最终成为中国文明圈的一个特殊成员,但它现在是不是呢?天皇神道那个内核不能算,其他的,恐怕就是见仁见智了。

那么这个特殊的民族,它是怎么来的呢?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并且很扑朔迷离的事情。

按照日本官方的解释,日本人是渡来系的弥生人,融合本土的绳文人形成的。这也是老生常谈了。但是他们不说明这些弥生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只是含糊地说“来自东亚大陆”,而不说明是从东亚大陆的哪个位置来的,也不说明占主导的是东亚的哪个民族。

徐福东渡的说法在中日两国都很盛行,而且都不否认徐福之前存在土著,都认为是徐福大大提高了日本人的文化水平,因此这是一个说法。

其实历史上后来证实,徐福确实到了日本,但是并没有成为天皇。其实想想也知道,虽然徐福确实为日本带去了中国的影响,但是天皇制度本身不可能是徐福建立的。别的不说,就看看一个早期的日本名字:县犬养三千代。你觉得中国古人能起出这样的名字吗?尤其是这是女人的名字。这个县犬养三千代还是日本四大贵族之一的源平藤橘中的橘氏的开山祖,她的父亲名叫县犬养东人。

日本的文化来源于哪(日本文化属于中华文明圈吗)(6)

图为日本四大氏族之一的橘氏家纹,始祖为民间女子县犬养三千代,名字风格独特

像日本天皇的和式名字,比如神武天皇,神武是汉风名称,他本名叫神倭伊波礼毗古命。再随便举一个:大倭足彦国押人尊。也就是说这种奇葩名称才是日本的底色。

徐福不可能带去这样的文化。那是不是朝鲜或者说韩国呢?

我们都知道韩国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好像全世界都是它的,而且日本天皇前几年也承认了天皇家族来自朝鲜半岛,要知道日本官方可是一直强调天皇是日本本土的,那是不是说日本人来自朝鲜呢?

也不是。现在朝鲜民族的主体是发源于朝鲜半岛南部,确切说是东南部的三韩土著,经过史称“鲜人北拓”这一历史过程,才占据了朝鲜半岛,韩国人历史上没有大批跨过朝鲜海峡前往日本的记载。后来的中、韩等国人到了隋唐以后再前往日本,都被日本人称为“归化人”,也就是说已经不是主体了。

现代日本的文化,在主体上也不可能是土著阿依努人的文化,日本官方再强调也不行,阿依努人的主体是日本历史上的毛人,也就是虾夷,之所以叫他们毛人是因为这些人体毛极其发达,长得一点儿也不像大和族人,直到现在日本人还能明确区分出两种长相的人,一种绳文风格,一种弥生风格,其实一般说到日本人,根本就不是说它本土的阿依努人,而是弥生人,这种弥生人起源极度诡异,语言孤立,文化独特,没有亲族,不知道他们是从什么地方进入日本的。

还有的人说是日本人是阿尔泰语系的人,这个观点其实是泛突厥主义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不光日本,韩国、满蒙甚至汉族,都和匈牙利人、芬兰人、土耳其人和中亚人是亲戚,因而要统一欧亚大陆如何如何,这是毫无依据的。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极具争议性但是又非常可疑、非常有可能的一个来源,那就是日本人是在东北亚大陆上已经消失的古代扶余人的后裔,或者这些扶余人是他们的亲戚。

这个说法的依据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日语作为孤立语言与已经灭亡的扶余语的相似性,扶余语虽然灭亡了,但是还留下了各种考古证据,将这种语言留下的文本与日语对照,据说相似性极高,这一语系还包括高句丽、百济等历史上与日本人交往甚厚但后来被中韩两国联合灭亡的民族的语言,历史上也有大量的高句丽和百济的遗民逃亡日本,融入了日本。个人不是语言学家,这里不好评论。

日本的文化来源于哪(日本文化属于中华文明圈吗)(7)

日语最有可能属于扶余语系,但目前有争议,在此不做评论

据称韩国人也携带有大量的扶余人基因,但是文化上和语言上是三韩文化和韩语,百济人的文化没有被保留下来,在日本倒是有一个百济王的姓氏,是日本天皇赐予逃亡到日本的百济王族的姓氏,百济王族本身就姓扶余,说实话这是记仇啊。

另一个依据是,根据对日本弥生人大量进入日本的时期,即日本古坟时代早期,那个时候日本各地突然之间出现了大量的风格奇特的大型贵族坟墓,这些坟墓的样式与扶余、高句丽、百济王族的王陵高度类似,都是类似于一种鱼的形状,样式较为扁平,在世界其他地方也鲜有发现。

目前中日韩三国对此极具争议,我国认为扶余和高句丽是我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后被同化,韩国认为这些都是它祖先,日本也认为这些是它亲戚,最后这个事情成了一桩悬案。据说现在只要对日本历代天皇的陵墓进行考古,就可以找到它与高句丽的王陵是类似还是不类似的证据,但是日本官方不允许。

日本官方为什么不允许呢?因为日本官方一直宣传天皇万世一系,是日本本土的伟大人物。要是现在发现是从东北亚经朝鲜半岛进入日本的,所有日本绳文长相的人都得有意见,宫崎骏就认为自己是绳文人或者说阿依努人的后裔,他认为现代日本是一个被外来民族也就是弥生人殖民的国家,这样一来的话日本全部的历史都得改写,天皇就会变成殖民者,所以日本人一方面重视自己与扶余的关系,总想着争取,还不敢大方承认,那它自己都不敢完全承认,其他两国也就各说各的,于是这个事情也就糊里糊涂弄到了现在。

所以这是有争议的,弥生人来源于扶余人的可能性很大,后期又来了不少汉人,所以要说日本是中国起源的呢,或许说是东北少数民族起源的更合适一些,但是经过与当地土著混合以后,弄成了现在这个全球找不到第二家的模样。

这其实是很诡异的,一个在陆地上已经消亡的民族,在海岛上却留了下来,而且殖民了当地的土著,现在自己还不承认。

整体上,日本分为西日本和东日本,你可以从这里看到一些逻辑,即真的有一个民族在从西到东殖民日本的本地土著。西日本是弥生文化为主,而且大量汉化,表现为公家文化。以优雅的公卿和诡异的忍者为代表。公卿是汉化产物,忍者吸收了一部分中国的东西,主要是弥生人自己的东西。东日本则是不断向东拓殖的征夷大将军为代表的武士集团,融合更多的虾夷人形成的一种文化。表现为武家文化。征夷大将军后来发展为幕府将军体制,以将军为代表的武士集团带有弥生人的特征,又融合了很多虾夷人的东西,像奥特曼,就主要产生在关东。

日本的文化来源于哪(日本文化属于中华文明圈吗)(8)

图为日本原住民阿伊努人,被来源不明的弥生人征服,但也导致了东西日本的文化差异

总结来说就是,西日本是弥生文化与汉文化的结合产物,东日本是弥生文化与绳文文化的结合产物,而且东日本西化更厉害。关东的武士、后期的资本家大多产生在东部。

所以日本应该是东北亚某个民族殖民本地土著的产物,而且其本身也已经大量汉化了。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内核没有汉化,即天皇崇拜。后续随着不断发展,日本的最终归宿,应该会像他们在东北亚陆地上的前辈一样,融入中华文明圈,做一个保持特色的成员。至于现在,不涉及核心意识的时候,把它作为中华文明圈的一员没有问题,但是要保持清醒,它之所以狼子野心,与它的天皇崇拜的传统有很大的关系,也是这一传统导致它始终游离于东亚大陆的边缘,这一现象,在将来也会是一个问题。

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蓝海动能,会经常与大家分享中外历史知识,欢迎 关注 并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