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云半雾半山松(栖霞山看树叶吹落)(1)

栖霞山,一直以美丽绚烂的样子出现在我的遥想中。

好多次,我都想去看看它。

栖霞山位于南京城东北栖霞镇,北临长江,东望龙潭擂鼓台,西与南北象山隐隐相连,南为低矮丘陵。主峰形状如伞,古称“繖山”,因山上“金药举,可以摄生”,又名摄山。南朝齐永明七年(489),明僧绍舍宅礼佛,创建“栖霞精舍”后,始名栖霞山。

一下车,就远远望见两座山峰在朗净的天际下翠红交错,含情相对,俨然一对神仙眷侣退隐江湖之图。

寺内香火旺盛,前来烧香的人很多。据说,栖霞寺是南京第一大寺庙,进去之后,感觉山门殿与天王殿之间分外宽敞,这是我见过的佛寺中两者间距离最长的寺庙了。

山门殿后有一个小湖,湖中有一尊观音雕像,白色肃穆,立在湖心。湖边有一石碑上写“彩虹明镜”。凡进入寺内的人,大都会在此留影纪念。旁边还有乾隆皇帝的御题诗,诗就不摘录了,因为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曾五次来到栖霞,留下诗篇达119首之多。但文人们似乎却从不买账,因而今人选取的众多诗选本中,依旧很少看到乾隆爷的诗作。可见,文章排名不以官员大小来选定的。这还是相对公平的。

只是这世间又有多少完美的事情。最终我还是孤单一人只身来到栖霞。

一个人来栖霞是不合时宜的。

一个人来栖霞赏枫叶更是不合时宜的。

因为这里的枫叶红得让人不忍目睹,一看见它们鲜红的样子,就会想起曾经轰轰烈烈的爱情,那些天涯相望的爱情。这怎么不让人肠断呢。

偏偏栖霞的枫叶是如此的多,如此的红,如此的肆无忌惮。它们一棵棵长在山路旁,却仿佛长在了我的心上。

从大雄宝殿后面的舍利塔拾阶而上,栖霞山就用它无比鲜艳的红亮瞎我的眼。这样的红甚至打败了刚刚从寺中修来的那么一点点禅意。

为何要在这枫叶之山下修建这么一座佛寺,还是佛寺修建好了,人们才在山上广植红叶,这似乎都在有意考验我们的定力。

我是没有这样的定力的。

才至小营盘,我的心就整个荡漾开来,真是恨不得突然出现一位寂寞的少女,而我则可以一路相伴而行。这样邪恶的念头一直在血红的枫叶下延伸着,目光所及之处却始终一无所获。

登山的大多数为老爷爷老奶奶,还有少数情侣则手牵着手慢悠悠的边攀登,边寻景拍照。风景越是美丽,人却越是孤独。心

许多的快乐无人分享,这是痛苦的由来。佛家云“凡事不必太执着,一切随缘”,哪里是那么容易修炼成的。

枫叶是不能看了,须得去找一处僻静的地方来洗净内心的浮华与寂寞。在这偌大的栖霞,躲避枫叶最好的去处,自然是山顶的“始皇临江处”。

山顶处硕大的石刻记载着秦始皇登临此山的文字《横绝东南,扫空万古,秦始皇登临此山》:“公元前二百十年(始皇三十七年)秦皇帝嬴政第五次出巡,十月(秦历一月)癸丑,出咸阳,十一月先至云梦泽,次洞庭君山,望祭九嶷山大舜,复浮江东下,过丹阳(今江宁小丹阳)趋钱塘,渡浙水,上会稽祭大禹,望祭南海,北归过吴(今苏州)西上金陵,驻跸摄山西北麓,江乘浦,因就此建江乘县。始皇此次登临摄山纵目,并埋双璧以祭告天地,更敇李斯篆文立石,以明示天下等举动,皆表明此次登临非一般仅为巡视大江与觅渡;贵为一次体现始皇为混一宇内,巡狩藩疆,横绝六合。雄视千古之意。因天地之悠悠,亦旷世之盛事,应塑像立石以志。”

从历史中来逃避现实的失落,总是很实用的。我真怀疑秦始皇不曾登临此山,因为我想秦始皇即便来到南京,也不会登临此山,道理很简单,此山离城市过于遥远,南京风物名胜众多,就一座紫金山就足以看遍金陵的王气了,又何须到这偏远的栖霞山来。

半云半雾半山松(栖霞山看树叶吹落)(2)

像我们这样到过南京数十次的人,才第一次到栖霞山游玩,想必秦始皇是没有那么多闲情逸致的。加之倘若不是这初冬时节,倘若那个时候山上没有这么多红叶,哪里的长江不好看,始皇非要跑到这里来看,真没这个道理。

栖霞山以寺庙和枫叶闻名,而在始皇时期,这两者恰恰没有,城内的狮子山、燕子矶都是看长江的好去处,始皇就为看长江来此登山似乎太不现实。根据文献记载,这一年是秦始皇去世的一年,此时的身体已经不允许他登临此山,想必乘舟渡江路过此山,倒更可信。

然而不管始皇有没有登临此山,我却要义无反顾的登上山顶了。那里应该是没有枫叶的,我要逃离这些惹人情绪的红枫。

一路没有停息,气喘吁吁地就爬到了山顶。这山顶真没有让我失望,上面似乎住着几户人家,因为一大群鹅声着实让我意外的笑了。

这里真的没有枫叶。

所见的只有浩浩汤汤的长江,自此长江转了一道小弯,又不舍昼夜的向东流去。江上千艘巨轮,来来往往,奔着各自的目的地去了。而我却不知道,我来栖霞的目的。

我是为了看枫叶来的,却在这山顶之上躲避枫叶,这真是一个讽刺。

眼光稍稍移转,漫山遍野的红枫又如何逃避的开去。

一个人注定是无法排遣心中的某些小情绪,逃避也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需要的只是时间,只是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