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山石碑内容(一块歌功颂德匾额)(1)

6月20日,笔者在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滍阳镇西滍村村民何延彬家中发现一块“庐江高隐”匾额;经过仔细辨认、识别以及何氏家族描述,引出一段敬老爱老的佳话。

该匾额疑似选用榆木材质,长1.8米,宽0.9米。匾额全文为:“大德望襄澜翁何老伯父大人,聪昆仲也。襄臣公入邑痒,澜清公弃儒就医,早卒无子,取襄臣公子武痒中三为嗣。怡怡望重,因显额门,以致庆云。”

落款是:“八十岁次己未仲秋,邑痒生表侄刘明伦顿首拜题”

这块匾额有什么来历呢?

据匾文介绍及何氏族人回忆:何襄臣、何澜清为同胞弟兄。昆仲是指称呼别人兄弟的敬词。昆古义为哥哥,胞兄。仲是弟弟的意思。昆仲的意思是兄和弟,比喻亲密友好。出自于《礼仪·丧服》里的“昆仲,四体也,故昆仲之义无分。”。

何襄臣先期考取邑痒生;“邑庠生”指的是秀才。“邑”指本地行政区划;“庠生”,古代学校称庠,故学生称庠生,为明清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庠生也就是秀才之意,庠序即学校,明清时期叫州县学为“邑庠”,所以秀才也叫“邑庠生”,或叫“茂才”。秀才向官署呈文时自称庠生、生员等。

何襄臣之弟何澜清弃文学医,但去世较早。何襄臣之子何中三遂过继给何澜清。何中三系武痒生,“武痒生”在明清科举制度中就是武秀才,准备考武状元的一个阶段。

据了解,何中三在何澜清去世后,一边闻鸡起舞,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准备考取功名;一边晚出早归,嘘寒问暖,端茶倒水,侍叔母至孝,恪尽人伦之情,故在滍阳街声名远播。

在我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56年称“己未年”。以下各个公元年份,年份数除以60余59,或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6,除以12的余数是8,自当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的岁次内均为“己未年”。

参照《何氏家谱》推算,“庐江高隐”匾额应为1919年,即民国8年所创。但匾额中为什么会出现‘庐江’字样呢?

据了解,西汉刘向于公元前23年在《庐江何氏家乘序》中说:韩王安削弱,其次子非,为李斯忌才,客死于秦。非之次子庶,弃南阳窜庐江居焉,改韩为何,不然与若父若祖同煨烬矣!何氏自庐江始,祖庙设家乘作,亦是庐江始。

明朝《庐江县志》记载了何氏远祖何叔玉、何成、何比干、何桢、何恽、何睿、何点、何名远、何武、何嘉、何求等80多人的事迹。不少人在魏晋担任名臣,有的任地方太守,如何武曾任庐江刺史,何嘉亦任过庐江长史,等等。

以上记载,无论其尊哪一位何氏先人为始祖,都认定何氏肇启于庐江。当今天下何氏族人,其家乘谱牒追根溯源都至庐江,其宗庙祠堂大都标明“庐江堂”。这说明天下何氏的“根”在庐江。

匾额上清清楚楚镌刻有于景芳、吴建礼、王秀玉等50人在中秋日到何襄公家中参加盛会,宴请滍阳名流欢聚的记录。这些或被邀请或主动请缨的“人物”应为当时滍阳街的上流绅士,亦或是“乡贤”或“乡绅”。据何延彬回忆,其父亲何庆林曾给他讲述过曾祖父讲述过的“盛况”;在当时的滍阳街及周边乡镇引起轰动。(何俊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