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首《我的祖国》,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郭兰英原唱。如今中国老百姓们都习惯亲切地叫它“一条大河”。自诞生之日起,《我的祖国》这首优美的歌曲便深深扎根在中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山川大地,深深扎根在亿万万中国人的心田,一年年,一代代,春夏秋冬,四季长青。即使千百次地听过千百遍地唱过,人们依然是百听不厌百唱不烦。无论是大洋的彼岸还是南极的冰天;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寂寥的僻乡;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还是朝气勃勃的稚子少年,只要听到“一条大河⋯⋯”的旋律响起,全世界所有黑眼睛黄皮肤的炎黄子孙都会肃然起敬,伟大祖国母亲像一轮鲜艳的红日,在心头冉冉升起,祖国万里锦绣河山的一幅幅美丽画面便栩栩如生地在心间呈现。那种自豪、那种温馨、那种依恋的感觉是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的。
时至今日,《我的祖国》仍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成为各类舞台艺术的保留曲目,成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的人情不自禁地记忆和吟唱的歌曲,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创作《我的祖国》时的新鲜感一直存在我的心里
1956年,为了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两周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上甘岭》。尽管片子已经拍出来了,但导演沙蒙心里却并不感到轻松,因为这部影片的插曲还没着落。情急之下,他与林彬、曹辛合几个同事费了好几个晚上写了一首《我的祖国》后,找到了曾创作歌剧《白毛女》的作曲家刘炽。
但这首歌词意思虽然不错,但没有韵律,不但谱难写,而且即使写了,也难于流行。刘炽因此拒绝了沙蒙。后来,在沙蒙的百般恳求之下,刘炽提出邀请乔羽写词。一提到乔羽,沙蒙立即转忧为喜。因为在此之前,乔羽就以创作《刘三姐》、《红孩子》而响誉乐坛。
刘炽马上找到了乔羽,乔羽二话没说便一口应承下来。然而,当他提起笔来,却又有些犯难:这部影片是描写战斗的,按常理歌词也应按这个调子写得雄壮些。但他又觉得这样显得缺少什么似的。多年以后,他在谈到这首歌的创作时说:“当时我觉得上甘岭影片的歌词若要按战斗的调子写,就像舞台演出,红色背景、演员着红装一样,没有反差、对比,效果也出不来。”
乔羽苦苦思索了十多天,却依然没有写出中意的歌词,直到突然有一天,他从长江两岸美丽的江南风光中找到了创作灵感。数十年后,他回忆当时情景说:“在感到自己创作思维几乎枯竭时,我忽然想起了为创作《红孩子》的电影剧本去中央苏区渡江时的情景。我是喝黄河水长大的,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长江,那是多么大的场面啊!长江很阔,我们乘的渡轮要两个小时才能到对岸。长江水很清,江上有许多帆船,那船上的帆很白。过了长江,一眼望去,漫天遍野,到处都是一片碧绿的水稻田,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水稻长得是什么样子的。那时我年轻,才20多岁,对这一切都感到特别的新鲜。那种新鲜感直到现在只要一想起来荡漾在我的心里。当时我就想,何不把我的这种感觉这些写出来呢?别人听了想必一定也会感到很新鲜的。”
以最真挚深沉的情感歌颂祖国的真实心声
创作就是这么神奇,感觉一找到,歌词就顺着乔羽的笔端尽情地流淌在了一张张稿纸上。其后又经过十多天的反复吟颂推敲,乔羽终于完成了《我的祖国》的歌词创作。整首歌词以最朴实无华的语言、最真挚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中华儿女歌颂自己“美丽、英雄、强大”祖国的真实心声。“这首歌词距上甘岭的气氛有些远,从表面上看也没有太强的政治性,大家能接受么?”尽管乔羽很满意自己写的这首歌,但由于是应命之作,他心里总有些不踏实。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稿子交给了前来催稿的沙蒙。
沙蒙拿到稿子足足看了半个小时,一拍大腿就敲定了这篇稿子。乔羽心里还是不踏实,就让沙蒙拿回去给大家都看看。第二天,沙蒙拿着稿子又来找乔羽了:“大家看了你写的歌词都认为写得很好,就是觉得‘一条大河波浪宽’这句写的有点小气。为什么不写成“万里长江波浪宽’或者长江万里波浪宽’,这不就更有气势吗?”
乔羽思考片刻说:“用‘万里长江’也可以,但这样写可能会让那些不在长江边上的人从心理上产生距离,失去了亲切感。而且从对祖国的体会来说,不管你是哪里的人,家门口总会有一条河,河上发生的事情与生命息息相关;寄托着你的喜怒哀乐。只要一想起家,就会想起这条河我想还是用一条大河更好些⋯⋯”乔羽的一番话说得沙蒙连连点头称是,直到这时,乔羽那颗着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
趁着电影的翅膀响遍了全国城乡
当曲作者刘炽看到《我的祖国》歌词时,便一下子被歌词中所描绘的诗意境界所打动了。他决心尽自己最大努力把这首歌曲谱好。这首歌应当是属于全中国人民的,它的曲调也应当是全中国人民所喜爱的。他要为这首歌谱上全国人民喜爱的曲子。于是,刘炽找来解放以来人民群众最喜欢的十首歌曲为了分析把握这十首歌曲的旋律,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唱着这十首歌,唱累了就用笛子吹,整整一个星期,足不出户。
经过反复吟唱,他终于捕捉到了根据《小放牛》改写的《卢沟问答》中的头两句旋律。他把这两句略改动,作为新歌的引子。引子一打开,创作的灵感就接踵而至。很快,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我的祖国》便诞生了。
歌曲完成后,沙蒙又找来郭兰英演唱录音。郭兰英说,最初接到这首歌的时候曾经向乔羽刨根问底地问过一个问题。你这歌词写的“一条大河”,到底是哪条河啊?是《白毛女》里的河?还是长江、黄河?乔羽告诉她,你就想像这是中国土地上一条伟大的河,也许它就从你家门前流过,你每天都能看到它的波涛汹涌,让人心潮澎湃,郭兰英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从而激发了她许多联想。
此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拿了这首歌曲去作为非电影插曲播了出去,并立即在听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以至电影《上甘岭》还未播映,人们就会哼唱了。电影《上甘岭》播映后,这首歌更是趁着电影的翅膀响遍了全国城乡,成为各类文艺演出的必唱曲目。
声明:
部分所载内容来源于各大网络平台,对此观点我们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学习等非商业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