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高考,工地停工,交警开道,整个社会紧张兮兮。

忘带准考证的,进错考场的,出的乱子五花八门。

高考确实很吓人,今年报考人数高达1193万。

不知道那些走进考场的学生是否真的很紧张,但是为了让他们不紧张,老师和家长们确实出尽了洋相。

考场内严肃紧张,考场外则变成五花八门的秀场。

妈妈们穿上旗袍陪考,意喻着旗开得胜,这是最老套的表演。

新潮的景象是,爸爸们穿上旗袍在大街上逛一圈,那才叫夺人眼球。

高三老师穿旗袍(男老师集体穿旗袍)(1)

当然,若是觉得爸爸穿旗袍尺度有点大,那就穿上黄马褂。

天热咱不怕,马褂在身马到功成。

而且还要换着颜色穿,第一天穿红叫“开门红”,第二天穿绿叫“一路绿灯”。

高三老师穿旗袍(男老师集体穿旗袍)(2)

除了衣服上的讲究,还有的举着向日葵,寓意是“一举夺魁”。

南方流行甘蔗头上挂香蕉,据说采自粤语方言,意味着有朝一日、功成名就。

也有的说,代表着考交大、进浙大。

别管怎么说,这么做挺环保,出了考场直接吃香蕉、啃甘蔗,祈祷吃食两不耽误。

除了行为艺术,还有磕头跪拜、烧香求神的。

高三老师穿旗袍(男老师集体穿旗袍)(3)

登名山、求大师、敬高香,满心都是无比虔诚。

除了菩萨、佛祖,连牛顿、爱因斯坦面前香火也都很旺盛。

给鲁迅点烟,喂鲁迅吃苹果,保佑娃娃们金榜题名。

高三老师穿旗袍(男老师集体穿旗袍)(4)

某种程度,高考最紧张的并不是学生,而是家长们。

除了家长,老师也参与进来。

河南以125万参考人数,稳坐全国高考头把交椅。

郑州四中作为百年名校,一直以来都是985和211大学优质生源的摇篮。

高考前一天,学校老师和校领导集体穿旗袍亮相。

高三老师穿旗袍(男老师集体穿旗袍)(5)

最抢眼的是那些男老师,一个个穿着鲜艳亮丽的紧身旗袍,在操场上款款走来,浓妆艳抹,搔首弄姿,好不怪异。

牺牲自己,娱乐别人,这种勇气和精神确实可嘉。

然而,然而……

前几天,第11版《新华字典》因为对“玩弄”一词进行释义时,举了“玩弄女性”的例子,而遭到一片讨伐。

有人认为有侮辱女性之嫌,而且会影响孩子的三观。

有人指出这个问题后,全州检察院急吼吼冲到第一线,跑到学校和新华书店,把这些《新华字典》全部下架。

一个词语的解释都这么紧张,要是发现男老师不男不女地穿着旗袍招摇过市,岂不都得抓进号子里禁闭思过。

字典的问题留给语言专家去解决,把学生眼睛捂住不让看所谓的敏感字词可能也是个问题。

但是男老生全体总动员穿旗袍这种事,恐怕还是要慎之又慎。

男扮女装虽然在动漫角色扮演、戏剧表演中较为常见,但终究不是主流和常态,很容易产生到“异装癖”、“性别错位”等心理暗示。

所以,男扮女装往往比女扮男装更容易让人感到视觉不适,产生负面联想。

从本源上看,这是一种审丑行为。

一旦恶俗搞多了,真的会习以为常、见习不怪,对学生的影响可比字典里的所谓不恰当字词严重多了。

莫言写过一篇陪女儿高考的文章,他在陪考过程中,除了联系好住的地方外,整个过程就是保持沉默。

有多少瞎折腾,是在故意制造紧张氛围。

时代变了,个性和自由的宽容度更大。

不变的是老师为人师表,向学生潜移默化传递的精神力量。

行为怪异的老师,教不出举止端庄的学生。

高考需要放松心情,除了男扮女装,难道就没有更好办法了么?

保持一颗平常心,适可而止,啥事别做太过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