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自责如何避免(怎样做才能缓解自责)(1)

图画:焯焯

生活案例——

本人今年20岁,女学生。就在今天我干了一件极其离谱的事情,当时没感觉,现在想想是真后悔。由于家庭原因,我从小就被要求学会干家务,做饭给爷爷奶奶吃,心里面就有落差,就一直压着。

今天舅妈来家里,然后聊天不知怎么就聊聊到了家庭琐事,然后我就不受控制了,听我妈的意思就是我一直在和我舅妈诉苦,当时是真的不觉得,现在真的是后悔,我就不停地说在家烦,不开心,心里面不平衡什么的,反正全是我家人不好的话,关键是说着还眼泪汪汪的,我当时只知道说出来是真舒服,完全没有考虑到后果有多严重。

我舅妈人不坏,就是嘴碎,我这些话全当着我妈的面说给我舅妈听,我舅妈就以为我在家里受了多大的委屈,然后就会在外面说我家人对我不好,别人就会以为我不孝顺长辈。

我当时讲上头了,我妈都拦不住我。我妈和我舅妈还在一个单位上班,我真的是一点都没有考虑到。如果我妈要是不和我讲道理,我是真的不知道,我是真的笨,没脑子。现在想想当时我爸还挺生气,想道歉但是不敢打电话,打算偷偷摸摸发微信,希望来个人可以骂醒我,感觉自己真的好丢人,什么都对外说。

其实我家人对我不错,只不过是当时我讲上头了没忍住,我舅妈家和我家情况不一样,所以有时候就真的是会有落差,本来舅妈和外婆就不对付,我还说了奶奶的不好,然后就加剧了舅妈对外婆的反感,然后我舅妈这个人什么事儿都喜欢对外说,反正说到底确实是我的错,当时确实是缺考虑,我感觉真的是一点都不听话,这么多年的书白读了,怎么办?我感觉真的是自己犯了好大的错!

明镜解析……

说话是情绪释放最直接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也有的人使用文字记录,听音乐,录音。所以,人是需要释放情绪的,而唠家常就是说话方式的其中一种方法,只不过大多数的时候都是自然流露出来的,这是因为有情绪的作用在里面,随着说话的内容递进扩展,情绪的感觉也会被调动起来,也就更愿意多说,聊到开放的时候,就会把很多内心思量已久的话一股脑地吐出来,这是积压内心很久的想法和感受,并不是一时灵感,所以也就出现了人们常说的“话赶话”。

在随意聊天的过程中,很少有人带着心机,当然,需要带着觉知,毕竟不是一个人的独白,防患意识肯定是要有的。但是,对于已经造成的结果也无需自责和内疚,因为这样解决不了接下来可能发生的问题,所以,最好是停止对自己任何的否定行为,同时,关注“接下来怎么办”,把即将要发生的伤害性降到最低,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除此之外的信息都成为未来的经验参考,可以帮助我们去完善自己的思维逻辑体系和有效表达模式,这就是螺旋式成长的规律,现在这样做,为的是将来少后悔,吃一堑长一智可能是当下最好的总结了。

我们选择了告诉对方我们的想法,就有责任来承担一切后果,哪怕是最糟糕的后果,这是让我们渐渐成熟的过程,没有谁生下来就会这些,都是通过自己的经历感悟并总结出来的,只不过是早和晚的事儿,亦或是刻意和无意的事儿。既然已经觉察到了这个缺失,看到即解决!重要的是做与不做。否则就是记吃不记打,咎由自取了。

把最坏的结果想出来,直接面对和接受这个结果,再坏也就是这样了,没有比这更坏的了。因此,那个坏的底线就在那里。不是能不能承担的问题,而是怎么承担的问题,那么,如果不想做些什么,就放到一边,任其自由发酵;要是想做点什么,就做自己能做的,能改变的,至于结果只能是接受。还是这样的循环,根据结果做出相应的改变,通过这个过程的不断重复循环,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一套自己的价值观体系了,这就是人格的完善。

总结,过去的事儿只能给我们作为经验参考,仅此而已!而我们可以更多地去用这个经验不断地验证,验证这个经验是否有效,有效就可以继续,无效就需要改换了。而只停留在事件当中是无法做出更有效的选择,也无法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因此,需要从事件中跳出来。比如,尝试思考:我还能做些什么让结果变得更好些?遵循事物向前发展的规律,才能解决问题,否则就会掉到自己的思维黑洞里,直到精力消耗殆尽,估计,这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所以,转身向前,下一个转机就在可能性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