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依依,春风拂面,蒙蒙细雨,飘飘洒洒地下着。一位老和尚,慢吞吞地从一条小船上下来,顺手把小船系在河边一根古树下。他拄着一根用藤条做的拐杖,顺着小路走上一座小石桥,来到桥东。丝丝细雨并没有打湿他的僧袍,忽然,迎面吹过了一阵春风,拂过脸庞,并不感到有一丝寒意。

史上水平最高的三十首七言绝句(平生只留下一首28字的绝句)(1)

这是宋代一位名叫志南的老和尚,写的一首描写春色的诗《绝句》中的情景。这首诗的全文是这样写的:“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是南宋时期有名的诗僧,他的俗家名字,已经无据可靠。史料记载,在南宋光宗绍熙元年,他任天台国清寺的主持,当时人称“治山法师”。

史上水平最高的三十首七言绝句(平生只留下一首28字的绝句)(2)

志南和尚,擅长诗文,对书法也颇有研究。在天台山的国清寺和万松寺,都有他的石刻手迹。他曾经和南宋时期的理学大家朱熹,来往甚密,交情深厚。志南曾经有一本诗集《指南集》流传于世,朱熹曾经为它写过序言,只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这本诗集没有流传到今。朱熹对于志南的诗,给与了很高的评价,说他的诗“清丽有余,格力闲暇”,没有当时文人的酸腐气,是僧人诗中的上品。

史上水平最高的三十首七言绝句(平生只留下一首28字的绝句)(3)

志南的这首诗,一经问世,就在社会上广为传颂。人们之所以赞赏他的这首诗,主要是因为他把平常的景物,诗意化了,给人以美的感受。初春时节,河边的杨柳刚刚抽出嫩绿的枝芽。这个时节,从河面上吹来的风,是春风,是和风,没有一丝寒意,而是一种暖暖的感觉。天空中,时紧时慢地扬着霏霏细雨。因为这个时节,正是杏花开放的季节。所以把这个季节下的雨,称作“杏花雨”,听着就有诗意。

史上水平最高的三十首七言绝句(平生只留下一首28字的绝句)(4)

“短篷”,短小的乌篷船,这里指小船。“杖藜”,是倒装句,藜杖的意思。一般人都说拄着藜杖走过小桥,而志南和尚却反其意而用之,说藜杖扶着他过桥东,意思虽然没改,可是情趣顿生。不禁使人浮想联翩,究竟是和尚拄着拐杖,还是拐杖借助着和尚呢?从这一句不难看出,志南写诗,可是行家里手。

史上水平最高的三十首七言绝句(平生只留下一首28字的绝句)(5)

在这个初春时节,杏花几乎是春天的代名词。也是南宋时期,就曾有一位大诗人写过一句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作者就是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后来,唐朝诗人杜牧也写过一首《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也把杏花和春雨,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史上水平最高的三十首七言绝句(平生只留下一首28字的绝句)(6)

明代大文学家汤显祖,游览天台山后,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池暖风丝着柳芽,懒妆宜面出山家。春光一夜无人见,十字街头卖杏花。”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风春雨现春色,街头传来卖花声。这是多么诗意的一个画面啊。春色让人迷,春景惹人醉。

史上水平最高的三十首七言绝句(平生只留下一首28字的绝句)(7)

他拄着藜杖去桥东,是去桃花源赏花,还是去杏花村买酒呢?那位叫志南的老和尚,可别光顾了赏花观景,忘了回家的时间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