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瞬间一座城市毁灭,24万人罹难,16万人伤残,7千户断门绝户,4204人沦为孤儿。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急电全国各地支援唐山。先后有10万解放军、5万医护人员和10万建设者到唐山抗震救灾,帮助唐山重建家园。

在纪念抗震46周年之际,再翻阅《瞬间与十年》,回味那段特殊的岁月。

重温曾经的美好(重温昨日的感动)(1)

重温昨日的感动

葛昌秋 张薇

走进7月,唐山就聚集了一城的情愫。46年,46个7月,46次心灵的触动,平静中蕴藏着情感的狂澜,翻江倒海中将770万颗红心凝聚,随一个节拍跳动脉搏。

今天,人群变了,城市变了,时间变了,但昨天那份悲壮、那份温暖、那份真情没变。7月的唐山就是一部厚厚的历史典籍,当你轻轻翻动,从扉页到正文,一篇篇一页页一行行都会跳动世间的呐喊,撼动记忆的日历,挥动强劲的手臂,呈现历史的一幕幕,品味细节,感触一座城市从毁灭、到重生、到发展、到辉煌的足迹。那一组组简单的数字,那一句句朴实的话语,那一个个平常的故事,都会带着温度直逼心窝,禁不住让人两眼朦胧。

再念亲人,再念感恩,那就是一道道脊梁,支撑了唐山的日子,扛起新唐山的精神支柱,成为唐山和民族的财富。

在纪念唐山抗震46周年之际,我们再读《瞬间与十年》(1986年地震出版社)从中选辑了几组数字,几段话语和几个故事,让我们重温那份真诚与感动,让人们记住昨天那些为唐山重生奉献的人们,把这份感动揣在胸中,心怀感恩,聚集在镰刀铁锤的旗帜下,投身新唐山的伟大建设中,实现“三个努力建成”的宏伟目标。

截止到1976年8月10日,河北省委、省前指和唐山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共收到问电1300多件,慰问信38000多份。

截止到1976年10月底统计,全国各地共运来救灾物资约70万吨,其中熟食品974万吨,成品粮1亿5千万斤,价值总计2亿4千4百多元。

从地震发生当日到7月底,短短4天内,全国各地支援唐山灾区的人员已达十几万人。其中人民解放军指战员10万人,医务人员近2万人,各地派出的汽车达5千多辆。7月28日到30日,仅唐山机场就飞进飞机874架次,运进救灾人员数千人,救灾物资几千吨。

据事后统计,唐山地震中,共有242419人丧生,164581人受重伤。各地接受唐山外转伤员105589人。全家震亡的共7218户,4204名孩子成为孤儿,造成2200名截瘫患者。

数字可能简单、枯燥、平淡,这些熟悉的阿拉伯数字,这一刻,她却是神州大地上最富韵律、最富内涵、最富情感的表述。在那个人们并不宽裕的日子里,全国人民勒紧腰带从口中攒出的数字,与心同色,这就是救命的数字,就是一道新的长城,这是新唐山最好的基石。

一位副团长,从外地带领部队经过数百里行军,地震当天下午赶到了自己的家乡唐山,并得知家人遇难的消息,同志们让他回家照顾一下,他却拒绝了,他坚定地说:“我是来救灾的,不是来救家的。”

在一家住了100多名旅客的旅馆里,在突然遭难的惊恐下,一位解放军挺身而出,高喊:“谁是共产党员,请到这里来!”

许多人面对死亡的威胁,表现了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的高尚风格,河北矿业学院的一位学生,四肢受重伤,当同学抢救他时,他说:“先不要管我,先救容易救的同学吧!”

太谷县1000多名小朋友自动组织起来,每人给伤员献出一个鸡蛋,用红纸包好,上面写着:“一个鸡蛋一颗心,颗颗鸡蛋送亲人。”

12岁的男孩范士山在地震中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居民杨淑兰抚摸着他的头说:“孩子,我们大家都是你的亲人,往后有啥事尽管跟我们说吧!”

6岁女孩李玉琴地震中失去了父母,腿也被砸断了,转到山东昌邑县医院,医务人员说:“小玉琴失去了亲人,我们都是她的亲人。”

一位饱尝旧社会苦难的老工人深情地说:“真是‘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啊。”

面对震灾,华新纺织厂工人发出豪言:“救灾不等支援,要为国家多贡献。”

或许这些话没有色彩,不是豪言壮语,没有时髦和新潮,离我们有些遥远,可她却是千百年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最好的见证。脑海里有这些话,心里就觉得踏实,就有力量和温暖。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唐山就是最好的教科书,这些话,喊出了一个民族的气概,喊出了新唐山的精神与源泉。

一位70多岁的老人转到湖北治疗,当有人问他多大年纪时,他流着热泪说:“刚1岁。是毛主席和共产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要在旧社会,我不被砸死,也得饿死,饿不死也得病死。是社会主义救了我,我要从1岁开始计算我的年纪。”有一个小伤员,别人问他家里几口人,他毫不犹豫地说:“八亿!”

兰州部队一位军人在慰问信中说:“我是人民解放军,我应当学习雷锋一辈子。今天我把自己仅有的150元寄去,委托省委把这点钱放在震区最急需的地方去!千万不可退回。”河南省息县路口乡李树荣在信中说:“为了表达对灾区人民抗震救灾斗争的一点心意,寄去平时节约下来的200元。”还有山东省梁山县后集村农民电汇1万元。许多人给灾区人民汇了款,寄了邮件,但不写自己的单位和姓名。有一封信内装了人民币10元,河南省粮票20斤,署名是“一个共青团员”。西藏加查县的一份电汇150元,电汇附言中写到:“请收下边疆新农民的心意。”没有写单位和姓名。

驻马店镇支援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工作人员突然发现院中的大槐树上,拴着一只二百多斤重的大肥猪,旁边还放着一口袋小麦。口袋上用土块压着一张纸条,上写着:“我的全家。"指挥部的工作人员立即四处查找送东西的人,结果在街上看见一老一少推着独轮车的农民,才知道是他们放下的慰问品。

不是战场,没有硝烟,故事没有迭宕起伏。不贪金钱,不图名利,素昧平生中的微笑,握住陌生双手的救助,就因为同在一片蓝天下,祖国就是一个家,手足情深。那份真情如同当年沂蒙红嫂的乳汁,滋养了唐山。唐山在四面八方都有了亲人,有了温暖和世代亲情。从此,我们有了不竭的动力,有了奋斗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