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逝者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分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解析:

这一章的重点在于如何理解“逝者”,它到底指代什么?

很多人认为“逝者”指代的是时间,孔子感叹时光的流逝从不停息,自己的政治理想还没实现,但是人已经老了,推行“仁政”的机会已经不多了,因此发出了时不我待的感慨。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认为“逝者”指代的是“学习”。

水流不息,物生不穷,运乎昼夜,未尝已也。是以君子法之,自强不息。

孔子感叹自然的变化永不停息,人们的学习也永无止境。

人们只能通过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完善自我构建的心灵世界,从而和真实的客观世界达到辩证统一的境界。

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朱熹称之为“纯亦不已”,“纯亦不已,乃天德也”。周文王之所以为“文”,正是因为达到了这种境界。

“逝者”也可以理解为“意念”。

大脑的思维就像流逝的河水一样,无日无夜的不停流转。

一念一世界,一花一菩提。

每一个念头就是一个“相”:

想到了自己就是“我相”;

想到了他人就是“人相”;

想到了幸福快乐,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想到了懊恼悔恨,就是一个抑郁的人;

想到了他人对你的伤害,就是一个仇恨之人;

想到了他人对你的恩情,就是一个感恩之人……

一个人的意念想到了什么,就进入了什么“相”,成了什么样的人。

所以说,相由心生。

意念如梦幻泡影一样流转不息,“相”的生灭变化也永不停息,人的本性也变化不息。

何时把心念放下,不再起心动念,“相”也就不再生灭,人的本性也就自显出来了。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一章对“逝者”的理解不同,做出的解读就不同。

但是,不管怎样解读,这句话之所以引起人们很多的共鸣,关键在于它准确地描述出了世间的真实。

这世间的哪一样东西,哪一种境界不是“逝者”?

万事万物哪一个不像川流的河水一样日夜不停,迁流无常?

懂得了诸行无常,我们就能更加宽容的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这个世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