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唐长安城到今天的青海境内的日月山,文成公主走了近半年时间,这里是大唐初期时吐蕃与唐朝的分界线。松赞干布亲自远道前往黄河源附近迎接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背景(文成公主进藏带进去中原文明)(1)

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背景(文成公主进藏带进去中原文明)(2)

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背景(文成公主进藏带进去中原文明)(3)

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背景(文成公主进藏带进去中原文明)(4)

文成公主进藏时,队伍非常庞大,唐太宗的陪嫁十分丰厚。有“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又有多种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识别善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100种治病药方,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还携带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随同文成公主一起入藏的,侍女都是能工巧匠,还有很多千挑万选的工匠厨师,还有吐蕃所缺少的粮食、蔬菜、水果种子和药材、蚕种等。

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背景(文成公主进藏带进去中原文明)(5)

文成公主入藏后的生活情况,文成公主虽只是唐宗室之后,但其在吐蕃的地位却很高。当迎亲和送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地进入了拉萨,吐蕃人民为文成公主准备了最高规格的欢迎仪式。之后,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按照汉族的礼节,举行了十分盛大的婚礼。全吐蕃的人民都为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高兴,松赞干布在宴会上对其大臣激动地说:“我的祖辈父辈,从来没有与上国通婚的先例,今天我能娶到大唐的公主,实在是太幸运了,我要为公主修建一座华美的宫殿,以留给后人观看。”自此之后,唐蕃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凡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而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修建的华美的宫殿就是后世著名的布达拉宫。

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背景(文成公主进藏带进去中原文明)(6)

布达拉宫

吐蕃史籍《贤者喜宴》记载,文成公主进藏后,“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可以看出,文成公主是享有赞蒙(王后)尊称的,另在她去世以后还有祭祀,这也是吐蕃王后才有的待遇,在松赞干布的所有女人中,唯有文成公主有这个待遇。

著名的布达拉宫至今保存着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结婚的洞房遗址,拉萨的大昭寺里至今还供奉着她的雕像。另外,她与松赞干布的故事以及推进藏族文化的功绩,仍以戏剧、壁画、民歌、传说等形式在汉藏民族间广泛传播,而她在藏传佛教中也被认为是绿度母的化身。

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背景(文成公主进藏带进去中原文明)(7)

唐卡

文成公主进藏满足了松赞干布对大唐这个上国由衷热爱的长久愿望,中原文化为藏文化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藏文化和中原文化结合给唐朝和吐蕃带来了空前大融合,两地人民来往密切,达官显贵出游长安像今天的五一和十一假期一样盛行去大唐旅游观光。

而大唐也有记载,《新唐书》中说,说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几乎言听计从,如公主不喜欢吐蕃人“以赭涂面”的习俗,松赞干布当即下令予以废止。连松赞干布自己也脱掉毡裘,改穿绢绮,并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读书,学习大唐文化。陈陶《陇西行》中说:“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可见当时对吐蕃吸收汉族文化对自身文化的巨大影响。

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又在吐蕃生活了30年,继续致力于加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她曾设计和协助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她带来的金质释迦佛像,至今仍为藏族人民所崇拜。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近四十

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背景(文成公主进藏带进去中原文明)(8)

释迦牟尼金佛

年,680年逝世,为汉藏两族的友谊做了许多工作。随公主入藏的工匠,把中原地区的农具制造、纺织、缫丝、建筑、造纸、酿酒、制陶、碾磨、冶金等生产技术传入西藏。吐蕃的农业技术原来比较粗疏,土地不加平整,不打畦,没有阡陌,水土容易流失。汉族农业技术传入后,吐蕃劳动人民开始挖畦沟,田野间阡陌纵横,大大提高了产量。公主带的水磨,深受劳动人民欢迎,公主和她的侍女,还把纺织、刺绣技术传授给吐蕃妇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