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的这两句诗很明显地在伤春。而其中引人思绪低落的关键,就是梨花。

白居易形容杨贵妃:“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这里又是梨花,而且是哭泣的状态。

实际上,“梨花”这一绽放在春天的花儿,在古诗词中,却经常带有感伤色彩。

个中缘由呢,墨酱做了一些功课,分享给大家。

梨花的古诗有哪些(古诗词里的梨花)(1)

首先,开放的时节让梨花“清冷”。

梨花一般在寒食清明时节开放,而清明要回乡祭祖,寒食多冷雨,因而诗人借梨花抒发思乡之情。

钱起的《下第题长安客舍》:

不遂青云望,愁看黄鸟飞。

梨花度寒食,客子未春衣。

世事随时变,交情与我违。

空馀主人柳,相见却依依。

漫天纷飞的梨花,恰逢寒食节,身在异乡的诗人便有了思乡的情绪。而梨花,无疑就是一种感情的催化剂。

岑参在《送绵州李司马秩满归京因寄呈李兵部》也有:

久客厌江月,罢官思早归。

眼看春光老,羞见梨花飞。

也是见到梨花表达春去而不能归家的伤感。

而梨花生命极短,一经风雨便容易飘零,给人一种薄命之感。加上梨花是白色的,古代讲究的人家是不会把梨树种在特别显眼的地方的,因为白花不太吉利。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中有“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用梨花比对生死离别,是没有问题的。

悼亡诗词中有不少就是借梨花来伤美人的红颜薄命,如元稹的《离思五首·其五》:“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这里可以看作是借梨花随风飘零凋谢的脆弱,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追忆。不过也可以说借洁白如雪的梨花比喻亡妻的纯粹的美好人格。

纳兰性德《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

夕阳何事近黄昏,

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

为伊判作梦中人,

索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以春光比喻曾经的美好时光,用梨花凋谢来指代爱人英年早逝,不写悼亡而悼亡之伤自现。梨花意象所具有的伤悼意义,对纳兰容若的显然产生了影响。

白居易用“梨花一枝春带雨”形容杨贵妃哭泣的样子其实没毛病,正史记载杨贵妃在马嵬驿香消玉殒,而《长恨歌》里的杨贵妃后来化成仙子,才有了“梨花带雨”式的哭泣。并且,即便成为了仙子,杨贵妃依然是孤立无援的。使用梨花这一意象,正是杨贵妃悲惨命运的映照。

梨花的古诗有哪些(古诗词里的梨花)(2)

其次,睹花本就容易伤春。

日本学者青山宏有一段分析说:“为什么有伤春、惜春之情,这是因为春天原来是一个快乐和美丽的季节,人们希望它能长久地延续下去,但是春天的消逝是那样的无情,而且最明显地表示春天消逝的就是落花。”

讲真,敏感的诗人见到春天的任何一种花都能愁绪满怀,不独对梨花如此。李后主不都说了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东西,可是却让人见之产生无限的烦恼。

而梨花的花期又很短。在清明寒食前后盛放,再过一段时间,到了暮春,梨花凋零,长出果实,就让人不禁感叹时光飞逝,浮生若梦。

李颀的《遇刘五》:

洛阳一别梨花新,黄鸟飞飞逢故人。

携手当年共为乐,无惊蕙草惜残春。

看到今年新开的梨花,遇到故人,想起曾经的快乐时光,于是生出许多伤感。只恨太匆匆,时间过得真快。

苏轼有一首《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

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

人生看得几清明。

很明显,诗人因为见到梨花而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但后两句也能看出诗人对人生有很通透的思想,便能从失意中得到解脱,而且可见其坦荡的为人。这很苏东坡。

梨花的古诗有哪些(古诗词里的梨花)(3)

最后,“梨”的谐音,赋予梨花怀人的愁。

“梨”与“离”谐音双关,因而梨花往往会与别后相思有关,特别是分别了很久很久的那种相思。

唐代戴叔伦的《春愁》中有“金鸭香消欲断魂,梨花春雨掩重门”,就是用梨花暗喻相思。这两句诗与开头所引的“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有异曲同工之妙,深闺中的女子,目睹梨花,思念远方的人,心情更加失落,于是便把门关紧,更加不想接触外面的热闹。刘方平的那首诗,题目是《春怨》。

罗邺的《春闺》:“梨花满院东风急,惆怅无言倚锦机。”两句诗营造了满满的画面感:把梨花被东风吹得满院飞舞,而那个女子倚着织布机无限惆怅,思念异地戍边的丈夫。

纳兰性德《清平乐·风鬟雨鬓》中有:“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结合这首词的前几句可知,这写的是一对恋人由于各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而分开,因此男子在春天的黄昏看到梨花更加烦恼。

梨花的古诗有哪些(古诗词里的梨花)(4)

以上,大抵是梨花作为感伤之花的情形。

不过作为一种花,梨花也因其洁白美丽被诗人赞赏。

所以岑参把梨花比作雪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如果没有见过边塞的雪花,你可以用你所见的大片梨花去类比想象。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这两句诗被认为是晏殊创作呈现出的富贵气象,洁白的梨花俨然又是十分优雅的。

梨花本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在诗人笔下不仅摇曳多姿,而且寄托情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