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上海,今天是我隔离的第19天。
上周加上小区互助群后,我第一次认识了我的邻居们。
原来,从未谋面的隔壁住着两位老人,有时吵闹的楼上是一家三口。
这段时间里,我帮邻居奶奶团到了一盒鸡蛋,还用可乐换了楼上大哥的水果。
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切切实实的温暖连接,让我在一天天的抢菜焦虑和满屏的求救信息中,终于找到一点慰藉。
2022年,每天都在发生悲剧,耳边充斥着争吵、求助、敲锣、哭声......
幸运的是,还有人,托举起人。
今天,我收集到了13个发生在普通人之间的互助故事,想要分享给你——
欢迎点开音乐
收看以下
《新型邻里互助故事》
01
你有邻居的电话号码吗?
疫情后,博主@_王逅逅 习惯在早上和邻居爷爷打通电话,问他还需要什么吃的。
一来一往中,爷爷对她的称呼从“小王”,变成了亲切的“小王老师”。
邻居爷爷是个有原则又很可爱的人。
有天,他敲开小王老师的门,先是递给她两大盒新的小人书。
然后颤颤巍巍地从怀里拿出一张纸,里面是钱和写好的话,让小王老师一定收下。
纸条上面写着:
“谢谢近段时间的照应,先予付500元,以后一并结算,亲兄弟明算账。
小人书、连环画先给你们两种,看完后再与我调换其他内容的书。”
图片来自@_王逅逅
02
你知道你的邻居,年龄多大吗?
张兆星,今年58岁,是站点年纪最大的配送员。
4月8日,是他留守站点的第17天。
他每天为北蔡附近的居民们派送200余件包裹,送去米油等生活物资。
在一篇采访中,他坚持留守的原因质朴得动人:
“我是退伍军人,这个时候不上,谁上?”
图片来自@每日热搜
03
住在你隔壁的人,也许有一份特别的职业。
上海疫情期间,上海西林禅寺和地藏古寺的20位法师,开始在社区做志愿者。
僧人们每天进行分装药品,分拣蔬菜等工作,因为在现在的上海,蔬菜和药品是最紧急的。
在这条视频下,有条触动人心的评论:
“凡尘俗世修佛心。”
图片来自@西林禅寺
04
害怕与人打交道的社恐患者,能自救吗?
当然可以,网友@云宝 说,自家小区里就自建了一个社恐友好的物资交换区。
交换的物资除了水果蔬菜,还有调味品,生活用品,儿童用品,和医疗用品。
缺什么可以按需自取,取用的同时,也欢迎添一点进来。
这样一来,一把葱可以有3-4家拿到,还能收获开盲盒的感觉。
@云宝 还说,隔离期间,邻居们重新拾起了纸质书,也已经开始交换书籍了。
图片来自@云宝
05
疫情期间,有人和自己的“新邻居”一起过了生日。
上海静安方舱医院开舱首日,恰逢一位患者阿姨过生日。
医疗队员们推着用巧克力、牛奶、水果堆成的“蛋糕”,走到阿姨床前,说:
“买不到蛋糕,就把这个给你当生日礼物了。”
大白和患者们一起唱着生日歌,为阿姨过了一场特别温馨的生日。
我想,如果阿姨在心底许下了愿望,那一定是许愿大家都能健康平安。
图片来自@法制新闻眼
06
有些人则会被意外和缘分,困在一起。
因为疫情封控,一位装修师傅被困在毛坯房里,20多天。
隔壁邻居看到后,隔空喊话:“嘿,爷叔,缺不缺东西?能下楼吗?我给你点。”
师傅不善言辞,只要了盐。
但邻居送来的物资里,不仅有盐,还有蔬菜和鸡蛋。
后来,装修师傅的女儿们通过视频联系到了这位邻居。
为了不让女儿担心,师傅一直在说自己没事。
图片来自@二世大哥哥
07
身边有位好邻居,是什么体验?
住在上海莘庄的一个女生@xxxipeace 说,她们楼有位热心又厉害的阿姨。
不仅用共享文档做了核酸路线安排,楼道电梯定期消毒,统计抗原核酸结果。
最近还开始帮大家团购果蔬海鲜了。
现在虽然小区天天还有确诊,但有这样的邻居在,真的让人安心很多。
图片来自@xxxipeace
08
有人的送菜方法,思路清奇。
疫情期间,上海一个男生一直用无人机给邻居“空投”食材。
第一天送青菜,第二天送橘子,第三天是黄瓜......往后还有粽子,维C。
就连买到一条鱼,都要分给邻居半只。
如果不是这场疫情,我们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住在隔壁的是这样可爱的人吧。
图片来自@新闻夜班
09
这次疫情中,也有人在默默关注着志愿者们。
他们不仅要一遍遍扫楼送抗原,还要忙里忙外为居民们配送物资。
于是,一位大哥在自家车窗上贴了一张纸,邀请志愿者们进车休息。
为了让大家放心使用,还特意说明:
“没有贵重物品,不用担心。”
图片来自@晓晓晓晓晓
10
想和邻居们搞好关系,什么是硬通货?
小区群里,有人发了几罐可乐的照片。
他说,这是之前囤的可口可乐,用酒精擦了之后放在了1楼大厅,想喝的可以去拿。
有人用一瓶辣酱,换走一瓶可乐。
有人说自己到了必须服用可乐的时候了,留下一瓶牛奶,提醒大家注意营养均衡。
有人没什么硬通货,留下一包拉面。
再后来,这个小小的纸盒里有啤酒,有咖啡,还有巧克力。
我想,可乐不是硬通货,爱才是。
图片来自@还是一碗泡面
11
在上海,还有一群小猫,小小年纪就挑起了养家的重担。
网友@小肆和胖虎 说,她带猫咪出去social,换来了十个鸡蛋和腊肠。
小猫有时去邻居家串门,邻居还会送来饼干。
评论区有人开玩笑说,
“谁家带孩子出门,不得让各位长辈疼爱疼爱。”
图片来自@小肆和胖虎
12
城市停摆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流浪猫将无人投喂。
一位爷爷放心不下,用鱼竿“钓”了一罐猫粮下去,隔空投喂猫咪。
很快,猫咪们三五成群围上来,吃起了“爱心餐”。
我点进爷爷的主页,他的签名写着:
“前行路艰辛曲折,但也充满了希望...”
图片来自@津C1L5734567
13
如果不巧生病,会被邻居讨厌吗?
4月10日,一位转阴的大哥推着行李回到小区。
这些天来,因为新冠的事情,他心里总觉得对邻居们有点抱歉。
这时,楼上突然传来一声,“大哥欢迎回家。”
抬头望去,楼上一排邻居都探出头来,和他招手,居民楼中传来此起彼伏的——
“欢迎回家。”
图片来自@浦东发布
写在最后
哲学家沃尔泽说,现代社会中,我们被分裂成了一个又一个孤立的自我。
对于年轻人们来说,邻居是一同搭乘电梯的面孔,是周末早上的噪音,是认识但默契不打招呼的合租室友。
我们只有自己,和“遥远宏大的世界”。
然而这次疫情,却把我们拉得很近。
我发现原来,楼上大哥有一个爱喝可乐的小朋友;
对面的阿姨会给叔叔在家理发,技术是专业的;
小区的志愿者姐姐养了一只可爱的猫咪......
以前“遥远”的陌生人们,具象成了屋外晾晒的衣物,隔壁阳台上种的小葱,和对面楼层传来的音乐。
这些以物易物的情感连接和以情换情的集体关怀,在这个解封遥遥无期、城市秩序瘫痪、向上求助无门的当下,就像黑暗里的一束光,温暖着我。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正在经历着无力和倦怠,希望这些故事能让你记得——
我们生活在人间。
这里禁止拥抱,但要相爱。
比病毒蔓延更快的
是爱
文 案 龙克斯
配 图 网络
审 稿 又一、阿若、阿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