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杨先生,以最真实的角度,记录10后、30后、50后、80后的往事回忆!感谢阅读,如果您喜欢,可点击右上方“关注”,每天为您分享过去普通百姓的真实往事!

我父亲很早前有一辆女式摩托车,大概是1983年的时候,还是那种初代的皮带车,他非常爱惜,所以经常维护这辆摩托车,也掌握了基本的摩托维修技巧,这也为日后开摩托车修理店打下了基础。

哪里有拆解旧摩托车市场(生意惨淡的摩托车修理铺)(1)

网络图片,类似这款车

1993年工厂停产,父亲又买了一辆摩托车,做了一段时间的摩托车载客。积蓄了一些钱,在1993年9月到10月,去到当时广州的某理工培训学院参加了全日制摩托车维修培训,认真学习了两个月后顺利拿到了摩托维修资格证书。

从广州回来后便开始着手寻找合适的店面,终于在做生意的堂哥资助下,1993年10月26日成功申领了营业执照,在我们小县城市区的一条公路旁开了一间摩托车修理部,那条街周边以销售衣服和糖烟酒的店铺为主,人流不多但也不会很少。

哪里有拆解旧摩托车市场(生意惨淡的摩托车修理铺)(2)

父亲九十年代中买的摩托车,一直到现在还在用

只是,店铺门口刚好是一个大型的变压器,非常不好的位置,给人的感觉很不安全,有些人路过这里时都刻意避开变压器。但当时也没办法,在县城里基本找不到空缺的店铺,那时候私营经济飞速发展,许多人都停薪留职自己开店做生意,而稀缺的店铺供应一时无法满足需求。

大家都说初始的客人非常重要,但摩托车修理铺一直不见起色,开业后根本没几个人愿意来修车,那个时代还是嘉陵摩托主导天下的时代,摩托车在我们当地的普及率并不高,人民出行还是以自行车为主,加上那个让人缺乏安全感的变压器,生意极为惨淡。

哪里有拆解旧摩托车市场(生意惨淡的摩托车修理铺)(3)

早期店里的柜子,因为没钱,所以进货很少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那条街虽然说人流量是有的,但处于住宅区和菜市场的中间,基本上都是住宅区过去菜市场的老人家,他们也许会去看看服装店或糖烟酒店,但没人骑摩托,人流也就不匹配。

哪里有拆解旧摩托车市场(生意惨淡的摩托车修理铺)(4)

爸爸摩托车修理店的商品柜,后期货品已充裕

每到周末我都出去县城里陪着爸爸在店铺,想着打打下手帮帮忙也好。但从早上9点开门,到下午7点半关门,完全没客人。父亲无聊得只能经常修自己的那台摩托车,但也招引不来生意。父亲那台摩托车也挺可怜的,老是被拆掉这里,拆掉那里,有时候还把机头也拆了清洗再装上去。

哪里有拆解旧摩托车市场(生意惨淡的摩托车修理铺)(5)

退休后,妈妈每天都来店铺帮忙,例如补胎

一起和父亲无聊。两父子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再看看门口,就是一点生意都没有。我无聊就清洁维修工具或配套商品,那些用来销售的摩托车头盔我都不知道擦拭了多少次了,那个郁闷啊。

哪里有拆解旧摩托车市场(生意惨淡的摩托车修理铺)(6)

1999年开的店铺在郊区,城乡结合部

半年后父亲就把店铺关了,又做了许多其他工作,才把开店的债务还清。

直到1999年,父亲在县城郊区开了一间摩托车修理店,那里居住着许多因为失业而做摩托车载客运营的人,父亲以性价比为主打,突出店铺的定位,所以吸引了许多运营摩托车主的帮衬,这才把摩托车修理店做了起来。

后来我读大学,学的是经济管理,我才知道一家店铺的位置和自身的定位,才是重中之重。这家摩托车店,在我大学毕业工作前,也是全家的经济来源。

直到现在,我依然觉得,没生意没客人,比亏本还令人沮丧和痛苦。

作者简介:

杨先生,80后旅游从业者,早期在某论坛撰写连载小说。现在扎根头条,收集整理编写10后、30后、50后、80后真实生活回忆系列。

自我评价:虽水平很业余,但文字很真实!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