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松台山历史文化提升工程已经启动,此次工程的一大重点,就是重现来福门、三牌坊场景。来福古街地处松台山南麓、古城西南城门来福门内,温州民歌《叮叮当》所唱的场景山脚门、孤老堂、松台山、妙果寺,都在这一带。这里地处古城的“坤位”,是大儒叶适笔下的“生姜门”,是老温州熟悉的“三角城头”,走出过“来福门陈氏”家族,附近有近代十大私家花园“曾宅怡园”……城门内外,流传着老温州的诸多典故与传奇。本期,三十六坊君就来聊聊来福门的前世今生。

寓意吉祥的城门名

明清时期,温州古城设有七大城门,在明弘治年间的《温州府志》中记载,温州郡城城门从东到北逆时针分别为:镇海门、瑞安门、永宁门、来福门、迎恩门、永清门、拱辰门。

温州朔门街的由来 温州有个寓意吉祥的城门(1)

七座城门的名字各有出处:永宁门、瑞安门、永清门分别以唐宋时温州古称永宁县、瑞安府,以及永嘉乐清各取一字而得名;镇海门、拱辰门以地理位置而得名;迎恩门则以迎接过宋高宗赵构而得名。

相比之下,西南来福门的名字却显得特别接地气——它寓意吉祥,与边上的信河街一样,充满市井烟火气息。这或许与来福门的位置与功能有关:来福门是古时城西百姓进城贸易经商、出殡习俗的必经之门。城西乡下的农民欲将农产品进城经销,要从水路划船靠岸,从来福门进城再转运他处。而凡是城内有人亡故,其棺厝也必从此门出来,抬到城门外清明桥下船送葬,因此温州人有一句俚语叫“棺材抬到清明桥”,比喻时机已过、无可挽回。

其实在宋元时期,来福门被称为“集云门”。宋代温州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出现了“永嘉四灵”之一徐照诗中“十万人家城里住”的繁荣景象。宋绍兴年间(1131-1189),城区外围设置了集云厢、广化厢、城南厢、望京厢四个厢,以加强对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集云厢就位于集云门外。到了明代,集云门的名字才被“来福门”所替代。

温州朔门街的由来 温州有个寓意吉祥的城门(2)

来福门

来福门还有“三角门”的别称。相传郭璞筑城时,三溪之水汇聚会昌一带,煞气未消,因此在将此处城门建为三角形状以挡之。也有说因位于古城三角地带,老温州把这里叫做“三角城头”。

温州朔门街的由来 温州有个寓意吉祥的城门(3)

来福门(三角城头)

至于民歌《叮叮当》里的“山脚门外罗哩”,则是地处松台山山脚下得来的俗称。不过在宋代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笔下,却把这个城门叫做“生姜门”,写下“生姜门外山如染,山水娱人岁月长”等诗句。叶适出生于瑞安,或许是受瑞安方言的影响,“山脚门”、“生姜门”读音类似。想来这也是与《清光绪八年城池坊巷图》里妙果寺被写成“妙骨刺”道理相通吧。

来福门内外典故多

来福门在古城矗立千年,城门内外可谓典故众多、名人云集。

宋代大儒叶适

正如前文提到的,南宋大儒叶适曾在来福门外西湖上居住,他曾自述在庆元戊年(1198)“始居生姜门外西湖上”,西湖也就是指如今的会昌湖。此次松台山历史文化提升工程将在来福门一带重建叶适祠。

温州朔门街的由来 温州有个寓意吉祥的城门(4)

叶适像

唐武宗会昌四年(844),韦庸任温州刺史。当时西南三溪(瞿溪、雄溪、郭溪)之水入境,经常发生水患。他“每以吏民为念”,着手治理郡西南水患,开凿通江排洪河道十里,将雄溪、瞿溪、郭溪之水会通于湖,既防水患,又有利于农田灌溉,并在来福门外修筑堤堰。从此,三溪之水至帆游与瑞安古塘河相接。郡人感其恩德,称湖为会昌湖,堤为韦公堤。会昌湖河道主要分二支,近城西的称西湖,也就是如今我们常叫的会昌湖;在城南的称南湖,也就是如今的南塘河。

宋嘉定元年(1208),59岁的叶适落职回乡,在城郊水心村居住。看到松台山上唐代古寺“净光禅寺”损坏,他便出资在绝景亭下重建“宿觉庵”,并于次年作《宿觉庵记》。叶适还在松台山建有“松风阁”三间。

妙果寺

妙果寺坐落在松台山南麓,来福门外,背靠九山公园、面向人民路,是一所居处闹市的梵刹。

温州朔门街的由来 温州有个寓意吉祥的城门(5)

上世纪80年代妙果寺旧貌 孙守庄摄

妙果寺始创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当时在府城西南门外的集云厢,又名“妙果院”。妙果寺中有钟亭,置放温州人熟悉的“猪头钟”。据清康熙《永嘉县志》载:“有古钟,相传神异,向堕土内,今置亭于其上。”相传宋代继忠和尚主持妙果寺期间,有个僧人前来挂单。在寺院的数月内,僧人将化缘得来的钱财全都用来买猪头,并把骨头埋在地下,并称七七四十九天后便能炼成一口钟。人皆以为奇,于是不满四十九天就开始从地底下挖。据说当时挖出来的时候,钟通体烫红,就像刚从炼炉中取出来一样,还有两个猪头作钟钮。因此得名猪头钟。也有人说,该钟原名“济陀钟”,后人谐称“猪头钟”。

温州朔门街的由来 温州有个寓意吉祥的城门(6)

妙果寺西靠张璁碑亭,东有孝子亭。张璁碑亭为明代嘉靖皇帝敕赐大学士张璁所建,原位于松台山北面大士门的张氏家庙,新中国成立后移至此处。东侧为孝子岭,因纪念孝子陈宗而得名。宋淳祐十一年(1251),郡守陆德舆为陈宗与其母合葬于此。

温州朔门街的由来 温州有个寓意吉祥的城门(7)

张璁碑亭

孤老堂

山脚门外孤老堂,大概位置在现在的妙果寺商场一带。孤老堂相当于如今的敬老院,相传是在明末清初时温州城里一位胡姓富户发起兴建的,是收留孤寡老人的慈善场所。

温州朔门街的由来 温州有个寓意吉祥的城门(8)

温州有句俚语“孤老堂里挑好汉”。据说在清朝,温州新来了一位赵县令,上任不到一月便遇到大难题:上级限五天内将温州一带主要土特产汇总上报。正当赵县令无计可施时,有人建议他去孤老堂请教老人们。果然,“茶山杨梅”、“灵昆鸡”、“黄菱”等土特产,经孤老们介绍全都清楚,赵县令高兴不已,称赞“孤老堂里个个都是好汉”。从此这句俚语便流传开来。

来福门陈氏

在近代温州,来福门陈氏是一个颇具传奇的家族,人才辈出。

清末大粮商陈崇鼎在松台山下的八角井至来福门一带建有陈宅,育有五子一女,五个儿子依次为:陈励任、陈云舟、陈禹门、陈守庸、陈亦侯。

温州朔门街的由来 温州有个寓意吉祥的城门(9)

陈守庸故居

民国时期,来福门陈氏家族出了很多传奇故事:老三陈禹门和老四陈守庸率众参加辛亥革命,是光复温州的重要组织者、参与者;老四陈守庸还曾帮助著名民族企业家吴百亨,打赢了“白日擒雕”炼乳与英国英瑞公司“飞鹰”炼乳的国际官司,为振兴民族工商业立下功劳;老五陈亦侯更是因为冒死保护国宝金编钟,至今为人称颂。

曾宅怡园

近代温州十大私家花园中规模最大的怡园,园址就在来福门内、今信河街松台山东麓现松台大厦附近。

温州朔门街的由来 温州有个寓意吉祥的城门(10)

怡园雪景

清嘉庆年间,温州名士曾佩云(字小石)、曾裔云(字次石)兄弟邀请当时号称“本朝永嘉第一”的诗画家项维仁,吸收苏州名园建筑的精华,精心设计施工,历经三年建成怡园。

怡园曾是温州城中名人墨客云集之所,当时的温州名士、瓯隐园社诗人等都曾在怡园聚会,留下众多名章佳句。怡园主人曾家与瑞安玉海楼孙家交往颇深,清太仆寺卿、孙诒让之父孙衣言曾作《怡园图记》,在其中讲述与兄弟孙锵鸣和曾小石的交往。上世纪20年代温州著名的词社“慎社”,就是在怡园举行成立大会。

温州朔门街的由来 温州有个寓意吉祥的城门(11)

李松士本《春园叙乐图》,图中描绘的正是怡园的场景

来福门还见证了“温州模式”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后,来福门鞋革市场是我市较早形成的一个贸易集散地。来福门鞋革市场曾是温州地区最大的皮鞋批发市场,聚集1000多家经营户,为温州鞋业的发展和兴盛作出了突出贡献。1999年,来福门鞋革市场整体搬迁至黄龙温州商贸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