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自带治痛穴,如果只是单独应用某一个治痛穴,虽然有效,但是遇到一些突发性的疼痛时,可能会略显力度不够,效果不佳,这时我们只要找到与之相对的一些辅穴,效果倍增!
艾灸选对主穴 辅穴
① 合谷穴 太冲穴
功用:此二穴相配具有镇痛、镇静、镇痉、疏肝利胆的作用。
艾灸:合谷与太冲相配称四关穴,二穴均为原穴,前者为手阳明大肠经,后者为足厥阴肝经。五脏有疾,取之十二原,肝与胆相表里,太冲疏肝利胆,清利肝胆湿热,理气止痛,合谷调和气血,气调痛止。
合谷穴可以调理头面部的病症,称之为“面口合谷收”。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要注意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一般不要按摩合谷穴。三阴交穴和合谷穴,具有催产下胎的作用,所以孕妇尽量不要去刺激这个穴位为好。
合谷穴: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太冲穴:
太冲穴在足背侧,在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② 内关穴 足三里穴
功用:此二穴相配具有健脾和胃、宽胸理气、降逆止呕、宁心安神的作用。
艾灸:内关穴为心包经的腧穴,又为该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与阴维脉相通,以宽胸理气之功为主;而足三里穴为胃经之合穴,合治内腑,疏通中焦气机,健脾和胃止痛。
内关穴:
内关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③ 支沟穴 阳陵泉穴
功用:此二穴相配具有疏肝理气、清除肝胆之湿热、通调腑气的作用。
艾灸:支沟穴为三焦经腧穴,可疏通三焦气机,通调腑气;阳陵泉穴为胆经合穴,又是八会之一的筋会,可疏肝利胆通调少阳,清泄肝胆湿热,特别对胆道疾病有特殊之功。
支沟穴:
支沟穴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阳陵泉穴:
阳陵泉穴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④ 外关穴 悬钟穴
功用:此二穴相配具有疏通三焦之郁热、泻肝胆之火、通调经络之气的作用。
艾灸:外关穴为手少阳三焦经之络穴,也是八会之一,通于阳维脉,有清热解毒之功;悬钟穴为足少阳胆经之腧穴,是八会穴之一的髓会,主要作用为清泄肝胆之郁火,通调肝胆之气机,对胆囊和胆管均有特殊作用。
外关穴:
外关穴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悬钟穴:
悬钟穴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⑤ 气海穴 三阴交穴
功用:此二穴相配具有通调下焦气机、补肾的作用。
艾灸:气海为任脉经之腧穴,为一身元气聚集之处,本穴能助全身百脉之沟通,凡气之所至,血乃通之,所以本穴有调气活血之功;三阴交乃足三阴之交会穴,以调理肝、脾、肾三经气机为主,善治下焦湿热,兼以健脾补肝益肾,调理冲任。
气海穴:
气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三阴交穴:
三阴交位于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缘。 (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⑥ 合谷穴 内庭穴
功用:此二穴相配具有泻胃火、降呕化积滞、理气止气止痛之功。
艾灸: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具有清热利咽、清炎止痛的作用;内庭穴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所以胃肠二经之热,本对穴有清泻之功。牙痛及口腔粘膜糜烂的病人,取本对穴按揉、刮痧、艾灸,都有很好的效果。
内庭穴:
内庭穴在足背,当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此穴为双穴,左右各一)
⑦ 中脘穴 足三里穴
功用:此二穴相配具有升清降浊、健脾和胃、消积导滞、行气止痛的作用。
艾灸:中脘是八会穴之一的腑会,是调理中焦之要穴,也是调理胃病的必用穴;足三里为胃经的合穴,“合治腑病”,为胃病患者远道循经取穴之一。
中脘穴: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⑧ 膻中穴 内关穴
功用:此二穴相配可宽胸理气、强心安神、通胸阳、止心痛。
艾灸:《素问灵兰秘典》谓“膻中为臣使之官”,是说“膻中者君主之宫城也”。心者,君主之官,说明本穴与心的关系甚为密切,是八会穴之一的气会,调气之功较强,凡气病灸之甚佳;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宽胸理气,温通心阳。
膻中穴:
膻中穴位于人体的胸部人体正中线上,两乳头之间连线的中点。
——END——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佩兰
⊙运营编号:YNZY0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