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前半生雄才大略,北驱匈奴,南定越族。加强了中央集权,将西汉推向了极盛的阶段。

如果能继续保持这个状态,甚至后半生碌碌无为,他也会是一个完美的帝王。

可惜明君和昏君也都在一念之间,

汉元帝刘奭是怎么死的(有古之贤君风范)(1)

汉武帝形象

武帝晚年开始荒淫好色,由于身体经常生病就开始迷信巫蛊之术。后来更是听信奸臣,想要废除太子。

这就导致了太子发兵叛乱,巫蛊之祸爆发。西汉死伤超过十万人,太子等皇族尽遭屠戮。

西汉王朝也就在这时已经埋下了衰亡的祸根。

在对匈奴作战上来看,晚年的武帝并没有具体的战略目标和有效的军事部署。只是盲目地发动战争,希望因此青史留名。可惜此时民间却纷纷厌战。

打仗就需要钱,由于国库空虚,桑弘羊等人开始疯狂敛财充当军费,这也压垮了这个以农业为主的经济体,并且还催化了土地兼并现象的发生。

皇族和朝堂的内部也因巫蛊之乱搞得分崩离析,直到后来的汉昭帝、汉宣帝在霍光的辅佐下采用了与民休息、减轻赋税的政策。这才勉强稳定了局面。

汉元帝刘奭是怎么死的(有古之贤君风范)(2)

汉宣帝形象

但昭宣中兴也只是亡羊补牢,土地兼并等社会问题还远远没有解决。

西汉的赋税大多数来自于土地,兼并土地的赋税都流入了豪族的口袋中。

世家豪族开始崛起,西汉的朝堂也从军功贵族转变成了世家大族开始把持朝政。

汉室盛衰,当以宣、元为界。

汉元帝刘奭继位后,开始信任世家大儒,国家的政策也由儒法合一变成了传统的复古儒家。

昭宣政策也被腐儒废除,原本可以维持现状的西汉开始不可避免地迅速衰落。

之前的西汉皇帝们懂得什么时候法家为主,什么时候儒家为主,国家还可以灵活调控。

但此时的汉元帝漠视土地兼并,忽视豪强崛起,重用腐儒。

将之前父亲宣帝给自己儒法并及的建议抛掷一边,这就导致了皇权开始旁落。

汉元帝的性格与父亲不同,为人比较懦弱,做事也瞻前顾后。

汉元帝刘奭是怎么死的(有古之贤君风范)(3)

汉元帝形象

父亲宣帝给他留下了三位大臣辅政,以外戚史高为主,萧望之和周堪为辅。

刘奭从小长在史高家,宣帝的意思也是让他以史高为主。

但是萧望之和周堪都是一代名儒,正好符合刘奭的喜好,所以对萧望之的尊崇也高过史高。

这就引起了史高等外戚的不满。于是联合宦官诽谤萧望之结党营私,元帝就下诏将萧望之下狱。

萧望之不堪受辱,于是在牢狱中自尽身亡,萧望之提出的仁改也不了了之。

这时候就体现出元帝政治上的低能,对外戚和宦官一党也只是简单的责备,却不严惩诬告之人。

除了政治上的低能外,元帝还宠信宦官,天真地认为宦官没有家庭不会结党营私,这就走了秦朝的老路。

汉元帝刘奭是怎么死的(有古之贤君风范)(4)

石显形象

到最后,外戚和宦官两个集团以宦官的胜利告终,朝政大权落到宦官石显的手中。

石显此人聪慧机巧,善于揣测皇帝心意。但是此人的聪明用在了巩固权势和贪赃枉法上面。

对于宦官的危害,汉元帝始终视若无睹。被谗佞之臣蒙蔽糊弄,可以说被玩弄于股掌之间

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悟也。

汉元帝废除国策,任用宦官导致大权旁落。这些操作让后世对元帝的评价大打折扣。

在位期间,汉朝的国力大幅度下滑,并且朝堂上变得乌烟瘴气,虽然这个时代有“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但元帝却并未尽到一个皇帝该有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