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狐套利模式(空空狐创始人被资本踢出局)(1)

“创业路上最大的敌人,第一是创始人自己的局限,第二是你与资本的关系,第三才是竞品。”

90后创业者余小丹的信《20天》最近在创投界刷屏了。

20天前,她是创业公司空空狐的90后CEO,持有这家估值2—4亿的创业公司,超过60%的股权。

20天后,她被怀疑患有癫痫或脑部肿瘤,其一手创立的公司被第二轮投资方昆仑万维清算,余小丹辞去CEO,发文宣布出局。

曾经的天才少女,创业大军里神话般的人物,一夕间走下神坛,为我们揭开了创投界那些不为人知的“潜规则”。

1、追梦

天才少女终回国,开启创业梦想路。

2014年,余小丹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医学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回国,全身散发着青春和梦想的气息,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

随着阿里巴巴的迅速崛起,电商成为一种新的交易模式,网购的发展衍生了大量的二手物品,尤其是女性奢侈品的累积,成为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

“如何让这些高端的二手奢侈品流通起来,重新产生价值?“丹丹陷入了沉思。

凭着敏锐的眼光和对市场的洞察力,她看准国内女性二手奢侈品交易的市场前景,并决心在国内互联网交易领域创业。

凭着对创业的满腔热情,以及敢不听人言,只听听从自己内心想法的勇气,丹丹走上了创业之路。

2014年9月中旬,针对国内女性二手奢侈品交易的平台“空空狐”在App Store上线便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丹丹创业项目首战告捷。

因为年轻,所以敢于想象,因为心怀梦想,所以不甘于平凡。

每一个创业者,都必然具备坚定的梦想,不服输的勇气,不计回报的付出,真正实干的魄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做梦

历来辛苦终不负,资本热捧进神坛

2015年6月,空空狐获得由红杉资本领投的2000万人民币A轮投资,同年8月宣布获得由昆仑万维领投的1500万美金B轮投资。

一时间,空空狐声名鹊起,受到资本热捧,风光无限。

在2016年业内比较权威的第三方统计机构“易观中国”发布的二手平台排名中,除却阿里集团旗下的“闲鱼”、58赶集集团的“转转”,“空空狐”跻身前三。

余小丹被誉为创业大军中的“天才少女”、“美女创始人”,至还有“央视对喷俞敏洪”、“被VC追着投”等媒体言论,可谓颜值与能力齐飞,资本与前景无限。

作为创业企业来说,度过最艰难的创业融资期,有资本来源,有市场前景,有稳定的用户,前路似乎一片坦然。

3、破灭

美女创始人奔波终病倒,无情资本趁乱夺大权

空空狐天才创始人余小丹似乎已经注定将成为一个神话。

然而凡是神话,大多是要走向破灭的。

12月8日,余小丹发表《20天》,讲诉了自己如何在20天内被资本踢出局的故事。

20天前,她是空空狐的90后CEO,持有这家估值2—4亿的创业公司,超过60%的股权。

那时候,她的手机响个不停,邮件与微信不断,我想她一定见过许多次凌晨两点的北京,她盯数据、看竞品、平负面、拉投资。

她累的说不出话来,但她还想改变世界,依然对梦想充满希望。

忽然,她晕倒在自家的客厅,失去意识,于是命运的曲线急转直下。

就在随后的20天之内,她被投资人趁其重病踢出董事会,失去了公司50%的股份。

意外吗?悲伤吗?

一切看起来那样不可思议,毫无预兆(至少外界看来如此)。

一个创业公司,没有死在资本最为贫瘠的创业初期,没有死在与竞争对手对抗的市场洪流中,身负“被VC追着投”的标签反而死在成功融资后的资本上,确实让人惊讶。

然而,一切早有伏笔。

余小丹在自述中,撕出了创投领域隐而不宣的“潜规则”。

1、创投关系中地位难平等

“两年前刚开始跟风险投资机构打交道的时候,看到身边风险投资机构跟其他公司签了Term Sheet(投资框架协议)最后反悔,导致这些公司错过跟其他机构的谈判机会,我都觉得惊讶。因为投资框架协议仅单方面限制公司接触其他投资人这一条有法律效应,对投资人没有限制,所以从法律上来说投资机构这么做是没有问题的。”

创业者不遵守协议可能受处罚,但投资方不按照协议打款却不受约束

2、创投“潜规则”

“如果问我,既然都有法律约束,为什么不能让签署协议的股东打钱?而且我这件事从来没有公开说过。为什么呢?因为太危险了。”

余小丹表示,如果诉诸法律的话,一方面可能耗时费力,将分秒必争的创业时间带入旷日持久的官司中;另一方面创投“潜规则”,一旦将情况公开撕破,很可能会被视为“刺头”,会在未来融资中遭遇创投“潜规则”。

实际上,创投关系中,地位不平等并不是新话题,在“有奶就是娘”的条件下,投资方和创业者之间的关系必然不会平等。而且创投领域看似开放实则相对封闭,甚至多家机构之间有LP关系,圈内会相互维持“面子”,于是“潜规则”无可避免。

3、空降

余小丹介绍,在二轮融资成功后,红杉投资人介绍了闲鱼的运营负责人季诺来空空狐担任COO,支付其300万年薪,算在投资款项中,COO税前工资超过全公司所有人的工资总和。

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这样的薪资结构明显不合理,而且非长久之计。因此余小丹决定降薪续命,当然这样的做法必然存在风险,引发相应的连锁效应,降薪可能会引发COO离职,而离职进而也将证实公司资金危机。

结果如预料,COO邮件抄送HR要离职,余小丹生病,到最后的关头余小丹将公司委托给一位创始员工……

空空狐20天之内被资本架空。

所谓资本逐利,无可厚非,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因为降薪而离职,这是正常的现象,然而对于一个处于困难期的创业公司而言,团队核心人物的离职却可能会带来整个团队的动荡。

创业团队的核心负责人只有将公司的利益和前途当做个人的前途,才能在患难时,不离不弃,荣耀时,居安思危。

作为创业者而言,因为对资本的需求,我们无法避免其本身机制的不平等,我们只能默默承受?

不,我们无法避免,但是我们可以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

1、融资落袋方为安,无论是在面谈时投资人怎么表示多么看好、愿意投资,或给了TS,甚至完成DD(尽职调查)并签了投资协议,钱没到账都还是个“饼”。因此,在投资款到账前,对于资金的使用要有充分的预计和应对方案;

2、一定要保证经营资本充足,业务要稳定发展,业务节奏不要太激进,不然容易为了拿钱,而丢掉主动权;

3、投资人推荐的合伙人再牛逼,最好还是跟着自己打拼的铁杆团队会更有持续竞争力,更不会在业务出问题时,给自己背后捅一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