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豆瓣

文|海蓝

《茶馆》是老舍先生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它展现了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中叶近50年的风云变化图景,作者选取了“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清朝末年,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抗战后国民党统治时期”这三个不同节点为代表,清晰的映射出在动荡不安的背景下,小人物的血泪与哀歌。

《茶馆》与1958年3月29日首演,上演49场后于7月10日停演,1963年复排,自1964年4月7日开始,上演了53场后被迫停演。1979年,文革结束三年,《茶馆》再次搬上舞台,引起轰动。《茶馆》的艺术魅力,不止打动了中国观众,还赢得了世界的赞誉,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老舍茶馆经典片段(从一壶茶的规矩)(1)

故事以老北京中的一家大茶馆为背景,呈现旧社会的一些普通人在时代的变化中,为了生存所遭遇到的不同经历。作者以精炼的语言,在三言两语的刻画中,各个人物的性格和命运都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在写作的视角上,老舍曾说:“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描述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来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的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在不到三万字的文本中,我们看到了形形色色、三教九流的人物,看到了中国几十年的历史沧桑和变迁。

老舍茶馆经典片段(从一壶茶的规矩)(2)

诉不尽的传统之殇——茶馆的悲剧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茶馆的存在也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呈现。如第一幕所言,茶客来到茶馆,不仅仅喝茶,这里也有卖简单的点心与饭菜,玩鸟的人也可以在这里歇歇脚,也有说媒拉纤的、商议事情的、讨论奇闻异事的,有事没事都可以来坐半天,这里是一个重要的地方,是疲累的人们放松心情、休闲娱乐交流的所在。

而在清末后期,茶馆的气息变得浑浊起来,有为了一只鸽子而斗殴大家的富人、没人看管的穷苦老人、卖女求生的京郊农民……

在第一幕中:

刘麻子:“说说吧,十两银子行不行?你说干脆的,我忙没工夫专伺候你!”

康六:“刘爷,十五岁的大姑娘,就值十两银子?”

原本喝茶休闲的地方,变成了卖儿卖女的交易场所,这是悲剧的开始。在说出卖女儿的原因时,“一家大小,要是一天能吃上一顿粥,我要还想买女儿,我就不是人。”面对一家老小随时都有被饿死的危险,残酷的将女儿推出去,是他的痛苦与无奈,就如他所说:“爸爸不是人,是畜牲,可你叫我怎么办呢?你呀,认命吧!”康刘的这句话,不只是说给女儿听,更多的是说给自己听的,这句话说出了底层人物面对命运无可奈何的痛苦和绝望,也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经济萧条,民不聊生,这也注定了茶馆“死亡”的悲惨命运。

老舍茶馆经典片段(从一壶茶的规矩)(3)

第二幕,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天下大乱,炮火连天的年月,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难民,人们再无心思去茶馆休闲。京城内多数的茶馆都先后关了门,裕泰茶馆为了避免被淘汰,它已经改变了作风,前部卖茶,后部改成了公寓,大桌变成了小桌。改良到自己也顾不上自己,请不起工人,还要周转恶霸的敲诈勒索,世风日下,就如剧中李三所说: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第三幕,抗战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现在的茶馆已经完全没落了,房租和家具都黯淡无光,墙上的标语不止“莫谈国事”,还增加了“喝茶先付钱”,以一壶茶的规矩,可见人情的厚道全无,人对人高度的不信任,都只是暂时的关系,情感冷漠,经济萧条,小刘麻子用新计划霸占了茶馆,最终将茶馆的命运推向了终点。

老舍茶馆经典片段(从一壶茶的规矩)(4)

豺狼当道,好人活不下去——人物的悲剧命运

裕泰茶馆的掌柜王利发,是全剧的主人公,也是穿插三幕剧的中心人物。他精明能干,有点自私,但心眼不坏,他信奉的是老父亲遗留下来的做人处事哲学: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

他改良茶馆,图的是挣钱养家,安居乐业,只想在动荡不安的社会里求得一线生存;他胆小怕事,面对恶势力的敲诈勒索,委屈求全,因为在那个黑暗的世道里,小市民的反抗都是徒劳的。在最后一幕,他对自己的人生做了总结:“做了一辈子顺民,也没做过缺德,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我得罪了谁?谁?皇上,娘娘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小刘麻子和沈处长霸占茶馆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走投无路的他,选择上吊,以这种悲壮的形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老舍茶馆经典片段(从一壶茶的规矩)(5)

常四爷和松二爷,在第一幕中同时出场,两个都是旗人,吃着“铁杆庄稼饭”,性格却截然不同,松二爷文绉绉的,喜好玩乐。常四爷,正直爱国,痛恨洋人,不满于清政府的腐败。因说了一句“大清国要完了”,而被抓入狱一年,出狱后,又进入义和团跟洋人打仗。现在自食其力,靠买菜为生。松二爷一生越来越落魄,到最后下葬的棺材也是常四爷为其化缘而来。常四爷代表的是在世态荒凉、人情冷漠的背景下,真情真义的体现,而这样一个人最终也没能逃过时代年轮的压榨。他凭自己的良心干了一辈子,到最后去一事无成,七十多了只能到街上卖花生米。最后他这样说到:“个人算什么呢?我盼哪,盼哪,只盼国家像个样儿,不受外国人欺辱,我爱咱们的国呀,可谁爱我呢?”

秦仲义,王掌柜的房东,在第一幕出现时二十多岁,阔少,后来成为了维新的资本家,他主张实业救国,苦心经营工厂几十年,最后彻底破产。最后一幕出现的秦仲义,已经老得不成样子,衣服也破旧不堪,与刚出场时完全判若两人,当他的实业救国梦被现实生活击的粉碎时,他说:“有钱哪,就该吃、该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去干好事。”最后他明白了,在半封建社会,实业救国是走不通的,努力奋斗几十年,最后只落得一支笔,一个小本,他的悲剧是没有看到真理的悲哀。

老舍茶馆经典片段(从一壶茶的规矩)(6)

社会的命运悲剧

第一幕中,十五岁的康顺子被卖给庞太监为妻时,只说出了两个字“我,我…”然后就昏死了过去,此处的情节,无声胜有声,这是对旧社会中国父母受压迫,受奴役,受残害,受蹂躏的困境的无声控诉。

同时在第一幕中还出现一位乡妇卖妞的一出戏,在民不聊生的社会背景中,她们没有一点食物来充饥,她们饿得失去了自信,失去了自由,失去了自我,二两银子就能卖掉孩子,如此的残忍不堪,就如同剧中康六说:这就是命啊!认命吧!这不仅仅是他们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苦难的生活磨灭了她们对生活的希望。

热心的常四爷叫了两碗面条给母女俩,能解决一时,可不能解决一世。在小妞问妈妈:“不卖妞妞啦!妈,不卖啦?妈!”乡妇回答说:“乖!”哭着带小妞走了。从乡妇的答非所问里,提现的是下层人民的悲哀与无奈,想继续生活,却毫无选择。更讽刺的是,热心的常四爷经过心酸的这一幕,说了一句“大清要完了”,就被当作汉奸,关进了监狱里。

常四爷喊出了人们不满世事的心声,却遭受了无情的逮捕,坏人当道,好人过不下去,在悲惨的时代小人物是对抗不了命运的。

而茶馆墙上的四个字“莫谈国事”,没有随着茶馆的改良而消失,反而以更多更大的形象展现在人们眼前,这也充分展现了,在政治腐败的统治下,对老百姓的残酷压榨,没有言论自由,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老舍茶馆经典片段(从一壶茶的规矩)(7)

《茶馆》并不是一出单纯的悲剧,从第一幕,到最后一幕,都不乏喜剧的语言和令人发笑的情节,在表面喜剧的氛围中。暗涌的是时代的悲凉。尽管剧中人物和故事纯属虚构,却也不得不说,在我们感叹别人命运的同时,也对作者传达的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共鸣,不管是在什么年代,都存在那些为了生活而苦苦针扎的人。而在现在的今天,我们拥有的是更多,更丰富,更美好的生活,我们不是应该更加珍惜,更加努力去抓住这些幸福吗?

文献参考:

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 老舍

《茶馆》的诞生机制及其主题的多重意蕴 蒋杰

《茶馆》创作始末 杨晏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