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的粉丝朋友都知道,我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的主任医师,风湿病属于免疫系统疾病,那么在医院做检查的时候,一定会涉及到和免疫力相关的检查,今天我就告诉大家有些检查是没有必要的。
比如类风湿病的全项检查中,一定会有免疫球蛋白IgM、IgA、IgG、IgD、IgE,这些和免疫力相关的检查。依据我个人的临床经验,比如早期类风湿,就是刚患病的第一年,IG指标确实具有参考意义。而在后期,这些指标参考价值就不大了,比如类风湿因子升高了,但是各类IG指标只高了一点点,也可能各类IG指标上去了,但是类风湿因子、抗O以及血沉并没有太大的波动,这些检查做不做意义不大。
我也提醒大家,别太因为检查指标的波动,就着急上火,比如中医强调四诊合参,自身的症状反映,个人感受才是主要判断依据。
当然有病也别忍着,今天要分享的案例就很有代表性,一个女性患者,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腱鞘炎。找到我的时候,是坐着轮椅来的,手脚关节都已经变形,走路费劲,手不能吃力,不能沾水。就连吃饭,也只能勉强对付吃两三口,再多一会儿手就开始哆嗦,勺子就拿不住了,平时都是家人照顾喂饭,而一到犯病的时候,手脚关节,就像小刀在刮一样的疼,根本动不了。
家门口小诊所的大夫诊断为肌腱炎,吃了不少的药,可是除了布洛芬止疼的,其他药也都没什么效果。就这么挺着,直到身上的关节都觉得跟生了锈一样顿疼,两个大拇指不能并拢了,又红又肿,才去正规医院确诊是类风湿关节炎,也用了不少药,双氯芬酸钠,环孢素,依那西普,甲氨蝶呤,但是病情总是反反复复。
之后这个患者开始试上偏方,用蜜蜂蛰,喝蛇酒之类,刚开始可能还有点作用,但是时间一长就没什么显著的效果了,甚至还继发了神经炎。她这偏方是什么原理呢?用咱们老祖宗的话,就是想以毒攻毒。
作为十三代的中医世家,我要提醒大家,以毒攻毒的确是中医中药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是必须得通过完整的辩证和完整的药物剂量控制。盲目的用药,以毒攻毒,只会是雪上加霜。因为中药的本质是中正平和,是通过药物来开阻除痹,扶正祛邪,进而平衡阴阳,寒热,水火。
类风湿的特点是小关节部位,凉水碰不得,一碰就疼,也不能碰热水,一碰就燥痛难受,这是典型的关节深处寒火交杂、阴阳失衡的表现。举个通俗的例子,关节软骨就像一个玻璃杯,一会儿往里面放冰水,一会又往里面倒开水,最后这个杯子就裂了坏了,这就是类风湿。
可能还有人不理解会疑问,凉水和热水倒在一起不就中和了,变成温水了么,为什么会出现寒火夹杂,阴阳失衡呢?其实这个很简单。中医认为,阴阳失衡、寒热交杂的本质原因就是血脉通路出现了闭阻的问题。寒湿痹在骨髓,湿热夹杂在筋膜肌肉,二者因为血脉闭阻,不能中和,反而共同作用于关节软骨,在关节打仗掐架,所以关节就会出现红肿热痛,屈伸不利。
中医把这种现象叫邪盛则实,也就是说风寒湿邪过重,进而寒火交杂,导致机体自身反应机制出现问题,西医称为炎症超敏反应,以及免疫功能亢进。
所以在临床上调理类风湿往往选择的是中正平和的药物,像黑蚂蚁、白芍、青蒿素、青风藤、苏木、人参、黄芪、秦椒、灵芝、黄芪等等。黑蚂蚁之类的药物,是取其药性中开阻除痹,通络祛瘀的本事,因为身体里的道通了,才能把骨髓关节深处的寒邪,湿热之邪拔出来。秦椒、防己这一类药性平和,但是能从本质上调剂一身水火。
这些常用药,根据病情合理搭配,不仅能让我们的免疫力趋于平衡,而且更关键的是,中药是取自于大自然,药方之间彼此搭配是附和的。所以很多患者在用中药调理之后,都能明显地感受到不仅红肿热痛,晨僵、不受力等情况缓解了,更能逐渐的发现自身免疫力恢复稳定了。一身的水火寒热逐渐的平衡,进而让病情稳定在一个平稳期。
我是风湿免疫科的冯主任,风湿免疫类的相关疾病,大家都可以问我,希望能帮助到你们,点击我的头像关注我,每天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了不起的中国医师##类风湿病##我要上 ##健康真探社##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