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语文?为什么要学习语文?

什么是语文?最早给它定义的是叶圣陶先生,谓之“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即为语文。也就是口头语言加书面语言即为语文。简言之,语言 文字,就是语文。

语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文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狭义的语文指语文课程,即中小学生所学习的语文科目。

怎么才能学好语文(为什么要学习语文)(1)

为什么要学习语文?个人认为,原因如下:

一、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

在中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科内容都是用汉字编写的,而汉字属于语文内容的一部分。如果个体不识字,则无法阅读相关科目的内容。

个体的语言理解能力将通过语文学习得到训练。如果一个人阅读理解能力不强,将会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比如最近网上频繁出现的讨论数学出题不严谨的问题,在此摘取其中一例:

题目:12加6除2,商是多少?

学生作答是:12 6÷2=15

结果这个答案被判错,帖主表示不服,认为答案没错。

主帖下面有很长的跟帖留言。有说出题不严的,有说玩文字游戏没意思的,有和贴主一样认为15这个答案没错的。当然也有很厉害的网友,指出了关键所在:“除”和“除以”是两回事。

像这种题,就考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读题的细心程度。但这道题如果是出给三年级小学生的,显然就是出题者大意,没记错的话,三年级还没学分数问题。

这道题的正解应是2÷(12 6)=1/9

不仅数学等理工科目与语文相关,就连外语也与语文相关。以英语为例。

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

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sun,

But you find a shadow spot when the sun shine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wind,

But you close your windows when wind blows....

This is why I’m afraid,

You say that you love me too...

这是几年前在网上非常流行的一首小诗,它有很多个翻译版本:

普通版

你说你喜欢雨,

但是下雨的时,你却撑起了伞;

你说你喜欢阳光,

但阳光播撒时,你却躲在阴凉处;

你说你喜欢风,

但清风扑面时,你却关上了窗户。

我怕你对我,也是如此之爱。

七言绝句版

微茫烟雨伞轻移,喜日偏来树底栖。

一任风吹窗紧掩,付君心事总犹疑。

诗经版

子言慕雨,启伞避之。

子言好阳,寻荫拒之。

子言喜风,阖户离之。

子言偕老,吾所谓之。

离骚版

君乐雨兮启伞枝;

君乐昼兮林蔽日;

君乐风兮栏帐起;

君乐吾兮吾心噬。

真是高手在民间。看到了吧,广大网友的才情可一点不输学院派人士。

如果以上的网友,对英文和中文没有一定的功底,尤其是不了解离骚、诗经的文体特点,又怎么可能译出那样的版本呢?

怎么才能学好语文(为什么要学习语文)(2)

我一直认为,语言的学习,翻译是最高的境界。一个好的译者,是能够把外文所蕴含的文字底蕴(包含它潜藏的文化、习俗在内)很好的、用符合本国文化与习俗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而要做到两者的结合,需要有两种语言背后的强大的文化底蕴(不仅是中英互译,包括汉语里不同方言之间的互译也是如此。前段时间看了《创世纪》。它的原始版本是粤语,但译成普通话时,译者就把粤语的“痴线”译成了“脱线”。这就是没明白粤语“痴线”的含义及其用法带来的误译。)

即使我们不说这么高深难的翻译,仅仅生活所用,学好语文也将对我们的外语学习有所帮助。以发音为例,如果我们的普通话能说得标准一些,那么大抵上我们的英语口音就会少夹杂一些其他的语色。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人们对声母n和l分不清,这就导致这类人在念但凡含有n和l字母的英语单词时,会发生混读现象,如like读成nike,lice读成nice等。这样的发音,就会导致语义发生变化。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困惑,有些学生,语文成绩很好,但数学成绩不行;有些学生则数学成绩很好,而语文成绩很差;有些是英语成绩不错,语文不好;有些则刚好相反。这又怎么解释?

怎么才能学好语文(为什么要学习语文)(3)

这些现象并不相悖。一个学生语文成绩好,说明ta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高,但数学成绩不行,问题不出在对文字表达的理解上,而出在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上。反过来,在数学学习的低级阶段,一个学生的数学成绩好,语文成绩不好,只能说在低级阶段,数学的语言表达(而且是母语表达)并不复杂,而ta对数学这门学科本身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如此,从表面上看,数学成绩就会好于语文成绩。

至于英语,我们现在中小学所学的英语,其实就相当于以英语为母语人士的幼儿至小学阶段的水平。在小学乃至中学阶段,英语显得比语文好是因为英语学习包括考试的难度都远不及语文考试的难度。小学英语只需掌握500-1000左右的词汇,而语文要掌握生字3000,词汇4000以上。所以,它们并不是一个等量级。而且英语和语文,虽然都是文科,但它们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其逻辑是不一样的,没有太多的可比性。但中文功底却能够影响日后英语学习的纵深度。

总之,一个人要想在某个领域上走得更远,需要有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有良好的语文功底,所以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在1978年担任复旦大学校长发布就职宣言时曾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我的意见是第一堂先考语文,然后判卷。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二、语文是个体生存、发展的工具

一说起语文,人们眼中就只有那个要写作业的、要被老师改分判卷的、要考某某大学必修的语文,即语文课程。双减之前,家长们找这机构那机构,补的也是它。

但事实上,人们无时无刻、随时随地都在用语文,而不是只在课堂上、考试中才用语文。

当一个婴儿出生长大近一岁后,ta就必须学会相应的语言去表达ta的所需,而这些语言由ta的直接抚养人直接教授,掌握这门语言将会让ta得到更多的关注,需求也能更快速、精准地获得满足。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个不会说话的小孩和一个口齿俐伶的小孩,其生活状况会有什么样的差别。

怎么才能学好语文(为什么要学习语文)(4)

可能你会困惑,小孩子学说话是在学语文?Ta们说的话,就是语文?非常肯定地告诉你——是的!

我们之所以只把课本——《语文》,看作是语文,是因为我们把语文的内涵,包括汉语的内容窄化了。汉语,包括广州话、普通话、客家话等等,所以,广义上说,每个人出生后所学习的母语,就是语文。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说,除了哑巴,谁不会说话呢?

是的,除了哑巴,谁都能开口发出声音,说出词汇,但不等于会说话。

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但在大家都说普通话(其他方言含民族语也一样)的情况下,有些人见到美丽的夕阳只会说:“我操,好美!”(弱弱的说一句,我一直认为“我操”是一句粗俗下流的用语);而语文学得好,就可以来一句“夕阳无限好,满目青山皆是辉”。想念一个人,除了“我想死你了”,再无其他;而语文学得好,可以来句“日日思君不见君,只愿君心似我心,不负相思意”。

语文,除了用于卿卿我我,在日后工作中也将会广泛用到。

怎么才能学好语文(为什么要学习语文)(5)

怎么才能学好语文(为什么要学习语文)(6)

怎么才能学好语文(为什么要学习语文)(7)

怎么才能学好语文(为什么要学习语文)(8)

以上这些标语都出现了错误。如果负责这方面的人总是出错,试想,ta的职业生涯能走多远?看到这里,你还会认为语文无用,不需要学或好好学吗?

尽管语文是如此重要,但它仍是被忽略的。以前,一个人如果能力平平,人们会说,最不济可以当一个小学老师;双减之前,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到初高中阶段,补课的学生几乎都不补语文,而数理化英,尤其是数学,补课的最多,原因是提分快!

不识字的人都会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可在现实中,家长、学生们却多在空中楼阁修修补补。

尽管从读书时代起就对应试颇有微词,可是,如果没有了考试,语文会不会更被抛之脑后?在考什么就学什么的功利驱动下,对多数人而言,大概也真只能是“考”字了得。否则,丢掉了这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字语言,岂不是我辈之奇耻大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