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端午节。端午节大家吃粽子、赛龙舟,这是为了纪念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这些在小学的课本或一些课外书也介绍过。不过今天我就来分享另一个端午节的故事,相信各位条友会有兴趣。

伍子胥与端午节的故事。

在江南苏州嘉兴一带。端午节的起源倾向于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伍子胥。

伍子胥原是楚国人。家族与楚王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先祖是名臣,其父是当时楚太子的老师。可是在公元前552年,伍子胥的父亲、兄长及全家一百多人被楚平王下令所杀,只有伍子胥侥幸逃脱,避难来到当时的吴国(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并结认了吴国的公子光,后又协助公子光夺得了吴国王位,是为吴王阖闾(鱼肠剑、专诸刺王僚等故事就发生在当时)。此后吴王阖闾重用伍子胥。伍建议吴王"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禀,治兵革。",并受命为吴国选址建新的都城。他"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选定城址,合理规划,修筑了阖闾大城,也就是现在的苏州古城区。伍子胥雄才大略,一片忠心,帮助吴王阖闾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此时吴国国力也到达了鼎盛。

不久阖闾去世,其子夫差即位。伍子胥则继续辅佐吴王夫差。其间吴国打败越国并俘虏了越王勾践。伍子胥经过分析当时的局势后上奏折夫差,应趁势一举灭掉越国。可此时的吴王夫差却自矜功伐,听信谗臣伯噽之言,保留了越国,后来还将越王勾践放回了越国。伍子胥拼命上谏不可放虎归山。可夫差不听,大恕,下令赐死伍子胥。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留下遗言,要家人于他死后把他的眼睛挖出,挂在东城门上,亲眼看着越国军队破城灭吴,随后自刎而死。 吴王夫差听闻极怒,命人于五月初五把伍子胥的尸首用鸱夷革裹着抛弃于钱塘江中,吴地民众哀怜伍子胥,为其在江上立祠,命名为胥山。

果然如伍子胥所言,伍死后三年,越王勾践率军攻破阖闾大城,灭吴国。而此时夫差悔之晚矣,死前令人用白布蒙住双眼,以示羞于在阴间见到伍子胥。之后千百年来江南一带都有伍子胥死后化为涛神的传说,五月初五端午节也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江南一带有关伍子胥的故事也是许多许多。把挂过他头的城门叫"胥门",抛投他尸体的河叫"胥江",那湖口称为"胥口",附近有座山叫"胥山"。而胥口太湖边上还有座胥王庙。以上种种都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如有到苏州的小伙伴也可以借此访古论今,感叹古代吴越的波澜壮阔!!!

最后祝大家端午节快乐,身体康健!持续的疫情让大家太难了,守的云开见日出,加油,致敬平凡的你我![作揖][作揖]

端午节的传统文化说一句话(端午节那些事儿)(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