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苏联直升机工业,不能不把米里设计局拉出来狂赞一通,战后苏联航空工业在参考借鉴德国技术成果上有了质的提升。特别现在新兴的喷气式战斗机、战略轰炸机,以及更加实用化直升机领域,1947年米里奉命组建米里直升机设计局。在他提任总设计师直至病逝,23年间他带领设计团队共总推出9个直升机型号,里面就包括了大名鼎鼎的米-4、米-6、米-8以及米-24。

当然这只是米里设计局部分产品,另外还有米-10中型直升机、米-26重型直升机、以及米-35武装直升机等等。除了直升机生产总量在世界名列前茅外(近3万架),在重型直升机方面更是领先于世界各国,苏联制造皮实耐用再加上性价比高同样深受各国欢迎。

夸完米里设计局,回归上世纪50年代的中国航空工业,建国初始几乎照换苏联现有成品进行引进仿制。此时米里设计局已经研制出成熟的米-4“猎狗”中型多用途直升机,采用1台活塞式发动机驱动,固定四点式起落架,空重5.12吨可以运载1.5吨货物(外挂1.35吨)。1952年米-4投入服役,1958年哈飞就开始根据苏联图纸仿制出直-5,总计生产500多架,包括基本运输型、客运型、林业型等。

苏联的直升机有多厉害(中苏关系紧张那些年)(1)

米-4“猎狗”中型多用途直升机

直-5是我国第一款直升机,由于60年代后中苏关系进入紧张,从外部直接引进先进航空技术成为奢望。后续无机前后修修改改用了几十年,在法制海豚(直-9)、超黄蜂(直-8)到来之前一直是万金油般的存在。虽然作为第一代活塞动机直升机早已落伍,但是换代产品直-6、直-7研制不给力,造成机型出现断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前后三十年间出于战略上的考虑,苏联居然向我们主动提供了三款先进直升机。


米-6“吊钩”重型直升机,1959年投入使用,初始设计标准是将11吨有效载荷运送到240千米之外。批量入役后性能参数如下:标配5名机组,最大起飞重量42.5吨,最大载荷(内部12吨、外挂8吨),也可以一次搭载70名全副武装士兵。最大飞行速度300千米/小时,载重8吨最大航程620千米,载重4.5吨最大航程1000千米(带副油箱)。

这是苏联航空史上第一款重型直升机,采用涡轴动力(第二代直升机),高达42.5吨的最大起飞重量对两台发动机来说还是很吃力。为了减轻旋翼负担加装15.3米悬臂式短翼,类似固定翼飞机短翼,可以在前飞过程产生升力并提高前飞速度。

苏联的直升机有多厉害(中苏关系紧张那些年)(2)

米-6“吊钩”重型直升机

苏联的直升机有多厉害(中苏关系紧张那些年)(3)

米-6“吊钩”重型直升机

1964年11月,虽然双方关系已经有点冷,但中国空军还是向苏联下单订购5架米-6直升机。经过洽谈双方于1965年7月签订销售合同,约定于当年冬季交付。其实米-6交付苏联军方服役也没有几年,而且这个供货时间看起来也很给力,不过9月份中方派出13名技术人员赴苏培训时意外出现。

按合同规定飞机标配场外着陆空空、空地信标机,但是苏联方面将其拆除不予提供,僵持不下后苏联在1966年7月提出撤销合同。不过作为补偿可以用5架伊尔-18代替,很显然这款当时最先进的机型在真正交付时,苏联方面还是有所保留再加上双方关系有点冷,因此第一次求购失败。

苏联的直升机有多厉害(中苏关系紧张那些年)(4)

米-6“吊钩”重型直升机

进入70年代后,空军对于直升机的换代需求更加迫切。直-5明显落伍,换发拉长版(换装涡轴动力)直-6虽然1969年实现首飞,但安全性差试飞中出现多起重大事故,后续直-7才刚刚起步出于引进吸收国外技术考虑,1970年再次向苏联订购米-6直升机。

本次订购3架,主要出于仿制和参考借鉴用途,考虑到苏联不愿提供信标机这次比较务实不强求。从8月开始双方展开谈判,1970年12月达成订购合同,一如中方用于借鉴仿制用途,三架包括三种型号:运输型、空降型、救护型。合同总价2000多万人民币,单价约680万元,包括3架整机、4台D-25V发动机、3套旋翼以及相关配件。

苏联的直升机有多厉害(中苏关系紧张那些年)(5)

米-6“吊钩”重型直升机

考虑到缺乏重型直升机维护经验,还要求苏联承担交付起13年内所有零件供应,同时交付起6个月内苏联自费派遣4名技术人员来华进行指导。这些条件现在看起来很难理解,当年是真的缺钱能省则省,双方约定于1971年三季度交付,由苏方转场飞到国内。

1971年10月22日,米-6直升机飞抵我国,虽然想法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原定这3架米-6用于研究并获取技术最终实现仿制,但真正深入了解后才发现以当时的技术完全没有可行性。于是米-6就编入新乡直升机团使用,数量较少出镜率不如其他机型,但每次起降超大动静估计生活在周边的群众们很有印象。

苏联的直升机有多厉害(中苏关系紧张那些年)(6)

米-6重型直升机(运输型)

苏联的直升机有多厉害(中苏关系紧张那些年)(7)

米-6“吊钩”重型直升机

米-8“河马”中型直升机,前面提到的米-6对于苏联广袤国土运输来说意义非凡,但是用重型直升机干更实用的中型直升机活性价比不高,毕竟费钱费油。于是1958年米里设计局开始研制米-8,同样采用涡轴发动机(动力更强)、双发布局(安全性更高),不过研制期间经历了单发到双发变化。

V-8(单发版)采用一台AI-24B涡轴发动机(2737轴马力),四片桨叶旋翼,1961年6月24日首飞。V-8A(双发版)采用两台TV2-117涡轴发动机(单台1732轴马力),五片桨叶旋翼,1962年8月17日首飞。考虑到运兵需要进行了多种改进,包括滑动式舱门,自动驾驶仪、电热防冰系统等。双发布局也带来很多好处,可以在单发故障时自动提升另一台发动机功率维持飞行,而且采用耐坠机身安全性大增。

苏联的直升机有多厉害(中苏关系紧张那些年)(8)

V-8原型机(单发)

苏联的直升机有多厉害(中苏关系紧张那些年)(9)

V-8A原型机(双发)

1965年8月后,米-8开始转入批量生产,自用及出口数量众多深受好评,被誉为全球最好的中型直升机。米-8包括武装型、运输型、搜救型等,以军用运输型为例:空重7.26吨,最大起飞重量12吨,最大载荷(内部4吨、外挂3吨)。最大飞行速度260千米/小时,最大升限3975米,最大航程465千米(转场航程1200千米)。

刚刚开投入批量生产的米-8,正常情况下对于当时的我国来说可遇不可求,不过惊喜来得很意外。1966年初,苏联向中方推荐出售2架米-8直升机,这在前面米-6事情还没完全搞定的情况下,不知道算不算心里过意不去来个补偿。3月份苏联方面加大力度,提出可以出售8架米-8直升机,并且在1967年就可以完成交付。但是惊喜来得快去得也快,同年4月苏联再次变卦,以米-8技术不过关暂时无法供应为由自我否定(受此影响,中方向法国购买SA316“云雀”Ⅲ直升机)。

苏联的直升机有多厉害(中苏关系紧张那些年)(10)

米-8直升机

1970年,空军主动向苏联订购米-8直升机(苏联提供1971年度可供出口清单包括10架米-8),虽然此时中苏关系已经很冷,但政冷经热该做的买卖还在进行中。和引进米-6同样想法,通用性能更强米-8直升机如果得以引进,借助其平台作用可以改装出反潜巡逻、海上搜救、武装型等,同时配套的涡轴发动机更具吸引力。

苏联的直升机有多厉害(中苏关系紧张那些年)(11)

米-8直升机

抓住机会引进参考借鉴并进行仿制,对于中国直升机工业发展将产生质的变化,后续换代机型也将得到保障。1971年9月,中苏签订10架米-8客运型订购合同,1972年4月就完成交货,空军分到8架海军分到2架。截止1979年,总计完成四批数十架米-8引进工作,极大充实了当年很虚弱的民航以及海空军。

苏联的直升机有多厉害(中苏关系紧张那些年)(12)

米-8直升机

更有意思的是,1979年最后一批米-8交付时由于正值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苏联以此为由扣下剩余4架不予交付。不过由于中方争取,再加上自己觉得理亏,苏联最后以正常交付4架再加上商业赔偿200多万元结束合同。

苏联的直升机有多厉害(中苏关系紧张那些年)(13)

米-8直升机

米-17“河马”中型直升机,改进自米-8直升机,以军用运输型为例:空重7.1吨,最大起飞重量13吨,最大载荷(内部4吨、外挂3吨)。最大飞行速度250千米/小时,最大升限5000米,最大航程495千米(最大起飞重量)。

和米-8相比两者外形差不多,识别特征以机头方向视角看,米-8尾桨在左侧,米-17尾桨则在右侧。米-17主要换装大功率发动机(TB3-117MB型,单台功率1545千瓦),双发设计安全性高,可以自动平衡补偿单发失效或故障带来的功率降低。1981年,米-17在巴黎航展首次展出,1983年开始出口总产量超过1万架。

巴黎航展上的米-17直升机,注意尾桨在右侧,这是区别于米-8的主要特征。

苏联的直升机有多厉害(中苏关系紧张那些年)(14)

米-17直升机(巴黎航展)

苏联的直升机有多厉害(中苏关系紧张那些年)(15)

米-17直升机三视图

中苏关系比较冷的那些年,中西方关系得到改善,1984年中美达成购买24架S-70C“黑鹰”直升机合同。同年11月首批黑鹰抵达中国,1987年后全部转交给陆航使用,这是中国第一次拥有美国先进的中型通用直升机。购入版本虽然是民用级别,但为了提高高原使用能力换装GE-T700-701发动机,比美国自用T700-700还大10%。黑鹰使我国有了可以在高原使用直升机,对于物资补给、人员运送、救灾抢险等起到重要作用,在当时空军装备中是最顶尖的存在。

1989年,伴随中美蜜月期结束,“黑鹰”直升机零部件供应中断,造成出勤率大减严重影响正常使用。此时中苏关系进入正常化,为打破美方封锁开始考虑从苏联购入米-17予以替换,1990年,经过前期考察谈判双方签订了购买首批10架米-17合同。

苏联的直升机有多厉害(中苏关系紧张那些年)(16)

米-17直升机

米-17和米-4(直-5)、米-8等一脉相承,在操纵上有传承性用起来还算顺手,但是和“黑鹰”相比高原性能达不到使用标准,主要零部件寿命也更短。虽然性价比高皮实耐用,但还是无法替代“黑鹰”的地位,不过随后大量引进的米-17系列成为陆航主力装备,在直-20出现之前无可替代。

苏联的直升机有多厉害(中苏关系紧张那些年)(17)

米-17直升机

苏联的直升机有多厉害(中苏关系紧张那些年)(18)

米-17改攻击型

三款高性能直升机的引进,对于每个时间段中国航空业来说都是一个提升,不论是从技术还是航空发展趋势方向都有其借鉴意义。但和引进并实现仿制的初衷相比,客观基础不行决定了逆向仿制之路走不通,但是小批量引进至少解决了彼时燃眉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