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被博尔赫斯种草《神曲》。这个月刚好不忙,所以就尝试一下。

没想到,还挺上瘾的。

读过博尔赫斯作品的人都知道,他是但丁的迷弟,对《神曲》非常着迷。

阅读月总结发朋友圈(月度读书总结三月无事)(1)

博尔赫斯大头照嘻嘻

在《永生》中,他提出了关于超越死亡的命题。他尝试想象人们在永恒的“天堂”(老不死但活得无聊)或“地狱”(在轮回中不断经历生死)中是否能得到快乐。最后得出了“永恒的生命无法带来真正的幸福。只有有限生命的意义才能抵御无限生命的空虚”的结论。

在《小径分叉的花园》里,他参考了但丁能梦见两种可能弥留的能力,写出了一本“包含全部选择与可能”的小说。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平行空间。他认同但丁对悲剧的理解与解决方式:“无论福祸,都必然会发生。”因此他的故事才会有宿命的感觉。

他把但丁的心上人贝雅特丽齐写进了《阿莱夫》。他一边淡淡地表达自己求而不得的苦闷,一边安慰自己“当你很爱一个人的时候,也许只是因为你不够了解她”。

但这样还不足以表达对但丁的敬意和《神曲》的喜爱。为此,他还特意写了《但丁九篇》,亲自解读《神曲》。

01、《神曲》内容概况

但丁的《神曲》原名 Commedia,即《喜剧》。因为按照中世纪对喜剧的分类,剧情以欢喜结束的为喜剧,《神曲》的第三部有福之人的灵魂都升入天国,即以欢喜结束,所以但丁给它取名为《喜剧》。

阅读月总结发朋友圈(月度读书总结三月无事)(2)

但丁画像

但后来薄伽丘在评论但丁的《喜剧》时,在“Commedia”前面加了个“Divina”,成为“a divina commedia”(神曲)。

然后一直流传至今。

全书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地狱篇》《炼狱篇》《天国篇》)。每部作品又各自包含33曲,加上第一部的序曲共100曲,14233行。全文用俗语(佛罗伦萨方言)写成,并采用十一音节三韵句的格律。

在中世纪,“三”象征着“三位一体的神”,“一百”象征着“完美”。因此,《神曲》的构思和布局也反映了但丁作为中世纪诗人的特点。

《神曲》讲述了诗人但丁在古罗马诗人维吉尔陪同下,游览地狱与炼狱,然后又在贝阿特丽切的陪同下游历天国的故事。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要数但丁对地狱、炼狱和天国的构思了。

在但丁的想象中,地狱位于耶路撒冷地下,形状像个漏斗,共分为九层,外加进入地狱大门前的昏暗地带。

阅读月总结发朋友圈(月度读书总结三月无事)(3)

地狱

谓地狱前厅地狱可分为两个区域:第六层之前为外城,收纳罪恶较轻的罪人;第六层之后为内城,收纳罪大恶极的罪人。

阅读月总结发朋友圈(月度读书总结三月无事)(4)

电影《但丁密码》截图

炼狱则是介乎于天堂与地狱之间的中间地带。那里收纳的灵魂,生前虽然也有错,但程度较轻,且生前已向上帝忏悔,得到了宽恕。他们来到炼狱是要以不同方式洗涤罪过,最后走向天国享受永福。

炼狱本身有七层平台,每个平台对应于一种罪过。也就是传说中的“七宗罪”,它们是:骄傲、嫉妒、愤怒、怠情、贪财、贪食和贪色。

阅读月总结发朋友圈(月度读书总结三月无事)(5)

七宗罪

进入炼狱洗涤罪过的灵魂,都要根据自己生前所犯罪过分别到这些平台去接受磨炼。然后进入炼狱山山顶的伊甸园去喝忘川河与欧诺埃河的河水:前者能让人忘记生前的一切记忆,后者则让人恢复对生前一切善行的记忆。

但是,进入炼狱之前,阴魂们都要在炼狱的外围等候一定时间,所以外围也是炼狱的一部分。

这样,炼狱除本身的七层平台外,再加上山顶的伊甸园和山下的外围,总共也是九层,与九层地狱相对应。

阅读月总结发朋友圈(月度读书总结三月无事)(6)

炼狱山

至于但丁构思的天国则有九重。由下而上依次是:月亮天、水星天、金星天、太阳天、火星天、木星天、土星天、恒星天和水晶天。在它们之上的是净火天(又叫天庭,是上帝、天使、圣母、圣徒等待的地方)。

阅读月总结发朋友圈(月度读书总结三月无事)(7)

天堂

但丁并未一一描述各重天的样子,仅说月亮天仿佛是一层“明亮、厚重、坚实、纯净”的云,纯净得“就像阳光下的水晶”。对其他几重天,仅说明它们的颜色或速度,例如说火星天呈火红色,木星呈银白色,说水晶天旋转速度最快。

但丁根据福灵们生前的功绩把他们安排在各重天里,然而平时他们却待在净火天里,仅在但丁访问各重天时,他们才分别降至属于他们的天体里与但丁会面。

02、版本选择及对比

好不容易对《神曲》有了兴趣。我又悲催地发现没有一个版本是好读的。

参考了网友们的意见,最后决定在几个意大利文直译版中选择。

现在市面上由意大利文直译的《神曲》共有四个版本:

首先,是诗歌的原文对比。

我找到了肖天佑教授的翻译自述,里面有一段是关于各版本译文对比的。我贴出来给大家看看。

Nel mezzo del cammin di nostra vita

mi ritrovai per una selva oscura

che la diritta via era smarrita.

Ahi quanto a dir qual era è cosa dura

esta selva selvaggia e aspra e forte

che nel pensier rinova la paura!

Tant’ è amara che poco piú morte;

ma per trattar del ben ch’i vi trovai,

dirò de l’altre cose ch’i v’ho scorte.

(以上为完全读不懂的原文)

田版:

“在人生的中途,我发现我已经迷失了正路,走进了一座幽暗的森林,啊!要说明这座森林多么荒野、艰险、难行,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啊!只要一想起它,我就又觉得害怕。它的苦和死相差无几。但是为了述说我在那里遇到的福星,我要讲一下我在那里看见的其它的事物。”

优点:忠实于原文

缺点:放弃诗歌体,选用散文体,导致原诗韵律缺失

黄版:

我走过我们人生的一半路(cheng),

却又步入一片幽暗的森(lin),

这是因为我迷失了正确的路(jing)。

啊,这森林多么原始,多么险恶,多么举步维(jian)!

道出这景象又是多么困(jian)!

现在想起来仍会毛骨悚(ran),

尽管这痛苦的煎熬不如送命那么悲(can);

但是要谈到我在那里如何逢凶化吉而脱(xian),

我还要说一说我在那里对其他事物的亲眼所(jian)。

优点:讲究韵律

缺点:诗句字数(音节数)不齐,诗歌的形体美缺失

港版:

我在人生旅程的半途醒(zhuan),

发觉置身于一个黑林里(mian),

林中正确的道路消失中(duan)。

啊,那黑林,真是描述维(jian)!

那黑林,荒凉、芜秽,而又浓(mi),

回想起来也会震栗色(bian)。

和黑林相比,死亡也不会更悲(qi);

为了复述黑林赐我的洪(fu),

其余的景物我也会一一叙(ji)。

优点:尾韵完全复制《神曲》的三韵律

缺点:诗句长短略有差异,偏粤方言,对非粤方言使用者不够友好

肖版:

人生半征程,

迷路陷密林。

歧路已远离,

正道难寻觅。

密林暗且阴,

浓密又荒僻,

言语难表述,

内心存余悸。

犹如面对临终,

悲痛难以说清。

先表三只猛禽,

再说维氏福星。

优点:保存了诗歌形式美

缺点:过于追求“形似”,忽略诗的“意蕴”

结论:

如果只看原文翻译,个人更倾向于选择港版(黄国斌)。

虽然他的诗句长短略有差异,但他的尾韵完全复制了《神曲》的三韵律。

从整体上看,既有诗的“样式”,也有诗的“意蕴”。且基本转述了原文的意思。

我是广东人,译文偏粤方言对我的阅读不造成任何障碍。反而在读的过程中很有亲切感。

仅从原文翻译来看,我的推荐顺序是:港版>黄版>田版>肖版

其次,是注释部分对比。

第一次读《神曲》的人都特别依赖注释。所以注释的质量也是版本选择的考虑因素。

港版、黄版和田版的注释篇幅几乎占全书的2/3。

大概每三句诗就一个注释,而且都采用尾注而非脚注。

也就是说,我们在阅读《神曲》时,每读三句诗就不得不停下来,然后跳到那一曲诗歌的末尾去读一条注释。

累,真的累。谁读过谁知道。

所以这三版的注释直接劝退那些本来就犹豫要不要读的人。

相比之下,肖版的注释统一使用脚注。读起来反而清爽简洁,理解起来也没有太大压力。

阅读月总结发朋友圈(月度读书总结三月无事)(8)

肖版脚注,比较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

综合所有因素,我的推荐顺序还是:港版>黄版>田版>肖版

另,有网友推荐朱维基和王维克译本。我翻了一下,觉得还不错。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读一下,觉得合适再买。

03、资料补充

但丁的《神曲》是真难懂,所以我又找了一些讲座作为辅助入门。

透过这些讲座,你将大概知道《神曲》到底讲了什么。但丁为什么要写它;为什么要这样写他;这种写法与之前的诗歌有何不同;我们应该怎样去读这本文学巨作;读的时候又该注意哪些地方。

1、TTC讲座:《但丁与神曲》(全2季)

这个系列讲座适合对《神曲》感兴趣,但一无所知的小白。从版本选择、诗人简介到作品简介(三大部分构造 世界观精讲 重要人物分析),都讲得特别仔细。每节30分钟,我在第一次看的时候都是2倍速连刷。主要让自己对《神曲》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阅读月总结发朋友圈(月度读书总结三月无事)(9)

第1季

阅读月总结发朋友圈(月度读书总结三月无事)(10)

第2季

2:耶鲁大学:《解读但丁》(全24节)

耶鲁大学的但丁讲座比TCC的要深入一些。

第一讲首先介绍了《神曲》的作品特色,以及阅读的两种方法:纵向与横向。

所谓纵向,就是就是按照章节,从头到尾读下去。跟随但丁的朝圣顺序(地狱、炼狱、天堂),认识世界的过程来阅读。

横向阅读,就是选出每一部分的相同章目进行对比阅读。比如,单独拎出《地狱》第一章、《炼狱》第一章和《天堂》第一章,我们会发现一个连贯的过程。要不就是按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问题解决的模式,要不就是同一主题逐渐深化、升华。大家在二刷的时候不妨试试这个读法。

第二讲介绍了但丁另一部未完成的作品——《新生》。讲述了但丁本人的爱情故事,以及这个爱情故事对他创作《神曲》的影响。

最后一讲是答疑,剩余部分均按照《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堂篇》的顺序讲解。

整个课程细致精彩,个人十分推荐。

阅读月总结发朋友圈(月度读书总结三月无事)(11)

3、纪录片:《意大利文学巨匠但丁》

这个纪录片最大的价值,在于纠正了我们对《神曲》的很多误解。

一直以来我们都觉得《神曲》很高大上,它的每一句诗都应该是优美的。但在这个纪录片中,研究者却告诉我们:《神曲》的诗句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

恰恰相反,为了扩大《神曲》的传播度,更好地给群众“洗脑”。但丁故意放弃拉丁文,使用意大利通俗语来写作。他的目的是为了作品“朗朗上口”,便于传播。而不是“文藻华丽精致”,给后人作为纯文学的范本来研究。

可以说,《神曲》的“社会性”强于它的“文学性”。因此,我们读者不要先入为主,以为但丁和莎士比亚的风格一样,都爱写一堆优雅唯美的句子。

阅读月总结发朋友圈(月度读书总结三月无事)(12)

4、科普视频:但丁的神曲到底讲了啥?

这个科普系列一共有3集,高度概括了《神曲》三大部分的主要内容。适合对作品有一定了解的朋友看。

阅读月总结发朋友圈(月度读书总结三月无事)(13)

《地狱》部分

阅读月总结发朋友圈(月度读书总结三月无事)(14)

《炼狱》部分

阅读月总结发朋友圈(月度读书总结三月无事)(15)

《天堂》部分

5、独白剧:《但丁的一切》

阅读月总结发朋友圈(月度读书总结三月无事)(16)

6、博尔赫斯:《博尔赫斯全集》《但丁九篇》

推荐理由:见文章开头。

写在最后:

虽然这个月勉强把《神曲》读了一遍,期间也看了不少资料。但还是没有办法说,自己已经读懂《神曲》了。事实上,通过读《神曲》这个过程,我对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和中世纪时期又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估计今年还会抽空补一下想过的课程和作品。

最后希望大家《神曲》阅读愉快!

如果有好的资料,记得也给我推荐一下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