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农村见到最多的,目前也比较多人信的“问仙婆”,小时候我一致很好奇他们的机敏,往往能说中要点,和善于总结。那么"问仙婆”在其他地方有吗?

钦州灵山最有名的地方是什么(在广西其他地方有钦州灵山等地被称作)(1)


少数民族仙姑

壮族巫婆壮语叫“娅敬”,汉语称“禁婆”、“仙婆”。巫婆自称能沟通阴阳两界,卜吉凶,问鬼神,跳鬼治病。她们单独活动,能说会道,善于察颜观色,而且多是民歌高手。 她们在做巫婆前必须经历过一场不小的病,病中胡言乱语地唱歌,醒过来经过拜香火,即成 为巫婆。历史上,汉魏以来,中原及一些边疆地区兴起了道教、佛教,惟广西多信巫觋,仍留古意。近代社会进步,迷信巫觋之风逐渐减少,但并未彻底改变。

钦州灵山最有名的地方是什么(在广西其他地方有钦州灵山等地被称作)(2)

骗人的问仙婆


降神时装成鬼神附身,口中喃喃呢呢地唱着民歌,代事主死去的亲人说话。壮族历 史上以女巫为主,至建国前女巫仍不少。旧桂系时期曾征收“巫道捐”,允许营业。民国16年(1927年)后严禁巫道活动,但无效果。一般迷信的人,尤其是妇女,多喜欢找女巫降神驱鬼。巫婆从中得到收入,成为一种迷信职业。天等县每年正月初二至十五,年青妇女还结伴请巫婆唱燕(燕调轻快,为青年妇女专唱)或唱巫,每唱一次,需送较多的钱和布、米、肉、 蛋等物。
   汉族称女巫为“仙婆”。迷信者有病延医无效,或竟不延医服药,多不惜花钱“问仙” 做道。妇女不孕或只生女孩不生男孩,也请仙婆“换花盆”。清至民国间,此风最盛。现在民间一旦有点什么事,家里妇女特别喜欢去“问仙”。

钦州灵山最有名的地方是什么(在广西其他地方有钦州灵山等地被称作)(3)

都安、大化等地瑶族称女巫为“触陀”。建国前,“触陀”被认为是沟通人神的中介。 传说,在很久以前,没有“触陀”,“密洛陀”的喜怒哀乐是靠显灵来表示的。后来有一天, 人们正在地里劳动,突然看见一位孤寡老妇人走出房子,纵身一跳,坐到芭蕉叶子上,接着又站起来,在树梢上来回走动,快步如飞,一会儿到这个山头,一会儿到那个山头。人们感到奇怪,当进到她的房子里时,又见她坐在火灶边,浑身发抖。她自称得女神“密洛陀”神 灵附体,可以随风行走,看得见鬼神,知道阴间各种差事,还说“密洛陀”告诉她,死后只 许她将此巫术传给三个妇人。于是远近闻名,人们称她为“触陀”,常请她问神。她死后将 巫术传给三个妇女,这三个妇女死后又各自传给了三个人,如此代代相传。“触陀”受到人 们特别的尊敬,认为人间一切祸福均与之有关,如遇疑难欲求原因及解救办法,即请“触陀” 问神。由于“密洛陀”的生日是农历五月二十九日,人们遂认为单月单日求神最灵验。每逢单月单日,往往从早到晚,求神的人络绎不绝。“触陀”在这天往往整天忙碌,但平常不脱离生产劳动。

钦州灵山最有名的地方是什么(在广西其他地方有钦州灵山等地被称作)(4)

仫佬族称巫婆为‘‘娅敬”,又称“巴娅”,意即“布婆”,因其发迷问神时,须以布蒙头,故名。巫婆的产生,不由师徒相传,而传说是有“神”自来附体。建国前,罗城物华乡有些村屯,每当中秋节前后,本地女青年经常做催眠的玩意。在明月当空的晚上,众多女青年围着一个女青年,用布巾把她的头盖起来,然后围着她唱“娅敬”歌,唱得她昏头转向、 胡言乱语的时候,便认为是“仙姑”附身了,于是人们开始向她卜问吉凶,久而久之,被捉弄的女青年有的便成为巫婆。过去,仫佬族有的人很信“娅敬”的话,有什么疑难都去求她 解决。“娅敬”都是本民族妇女,几乎每屯都有一个。
   上述各民族巫婆,建国后经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等运动,破除迷信,到60~70年代, 几乎绝迹。进入80年代,又有一些巫婆恢复活动。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文自:岭南十三叔
参考:都安、大化、灵山等县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