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85年4月的一天,在英国东南部肯特郡的小城阿什福德(Ashford),有某个农妇发现,自家牛圈里有一只编号127的奶牛变得病恹恹的,体型也明显变得消瘦。

一开始,这头可怜的奶牛显得非常困倦,无精打采,对草料也毫无兴趣。接下来又开始站立不稳,踉踉跄跄地倒在畜栏的边缘,口吐白沫,像是人发高烧一样不住地颤抖着……

朊病毒作用机制(朊病毒的发现及意义)(1)

忧心忡忡的农妇找到了一些当地的兽医,但他们都表示无法确认这究竟是什么症状。后来一位兽医权威怀疑这头牛得了一种罕见的脑部肿瘤,于是将其宰杀并对牛尸进行了解剖,当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牛的颅骨之后,眼前的景象令他感到吃惊:

死牛的脑组织充满了无数的小孔,像是一坨千疮百孔的烂肉,充斥着大量组织坏死导致的空泡,还有大量细胞纤维增生的迹象……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头病牛的大脑,简直像一块满是孔洞的海绵。

朊病毒作用机制(朊病毒的发现及意义)(2)

因此,经过英国中央兽医实验室的确认,将这种病症命名为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在民间它有一个大家更加熟悉的名字——“疯牛病”

感染疯牛病的它们,有着几乎一致的症状:发病后走路不稳,肌肉不住地震颤,很快就无法站立而倒地不起,最后发展出更多并发病状而死亡。

并且,也有一些病牛行为异常,焦虑、紧张,不断舔舐自己,因为瘙痒而摩擦,甚至有攻击人的行为发生。病牛大多在两周到三个月之间死亡。

朊病毒作用机制(朊病毒的发现及意义)(3)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仅仅数年之后,疯牛病开始在整个英国流传开来,如同一场瘟疫一般。仅是1996年一年,英国就被迫屠杀了15万头疯牛,然而这并没有阻挡住瘟疫的蔓延,无数病牛不断继续死亡。

到了1997年时,英国已经有37万头牛染病,并且病魔开始有向欧洲大陆传播开去的趋势……

朊病毒作用机制(朊病毒的发现及意义)(4)

如果找不到病魔的根源,就没有办法遏制它的疯狂攻势,但当时所有的努力都失败了。

02更可怕的事情,也在同时发生着。

1995年5月时,英国一名19岁的少年斯蒂芬·丘吉尔(Stephen Churchill)在家乡的一家自助餐厅里,吃了一顿看似普通的煎牛排。从此,这个曾经健康无比的大男孩的噩梦,就开始了……

朊病毒作用机制(朊病毒的发现及意义)(5)

一开始他感到头痛,很快变得全身无力,一种非常压抑的负面情绪充斥着他的周身,他开始拒绝说话,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发呆

斯蒂芬的父母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于是带他去看了医生。在经过诊断之后,医生觉得斯蒂芬的生活习惯非常健康,基本上不存在什么患大病的可能,因此他们只能判定他得了抑郁症

然而,无论吃何种精神药物,都无法阻止斯蒂芬的“抑郁症”继续加重下去

朊病毒作用机制(朊病毒的发现及意义)(6)

他的母亲心急如焚,为了拯救自己的儿子,她亲自开着车,带他去了一家他曾经最爱的餐厅,然而斯蒂芬对着那些精美的菜肴,依然表现得全无热情。

“没有食欲吗?斯蒂芬,这可是你最喜欢的一道菜啊……”

可是,她的儿子一言不发,他甚至回忆不起自己曾经来过这。他的记忆开始不断消失,甚至连路都不会走,再之后就开始浑身颤抖,卧床不起。

朊病毒作用机制(朊病毒的发现及意义)(7)

几天后,斯蒂芬就失去了神智,并且染上了急性肺炎,尽管医生用尽办法抢救,但他还是死在了手术室里。

少年斯蒂芬的病故,震惊了整个英国,医学界终于将他的死和疯牛病联系到了一起:是啊,它们的症状如此惊人地一致。不仅如此,专家们将斯蒂芬的死因,联系到了很多年前所发现的某种病症

1913年时,两名德国医师,汉斯·克鲁兹菲德(Hans Creutzfeldt)阿尔冯斯·雅各(Alfons Jakob),同时第一次记录了一种新的人类疾病:患病者初期会出现记忆力衰退、四肢运动失调等症状,随后会逐步恶化,并出现脑功能及认知能力下降、不规则抽搐和视力模糊等现象,一般在半年至两年内,就会不治身亡。

朊病毒作用机制(朊病毒的发现及意义)(8)

这种病,就以他们两人的名字来共同命名,被称为“克雅二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

克雅二氏病在当时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病症,无药可医,甚至学术界连致病的原因也完全搞不清楚。可是,如果不是斯蒂芬的死,加上疯牛病的肆虐,谁也不会在意这种病。

然而,在对克雅二氏病的研究过程中,有些医生从那些厚厚的医疗档案中发现了一些极端可怕的事情,一些……可能是人类史上最原始恐怖的篇章。

03

那一夜盖杜谢克医生后来是如何度过的,但是他却发现了一些不得了的东西……

直觉告诉他,库鲁病诡异的特性,必然和弗尔族可怕风俗有关。那致病的真正元凶,就藏在这些脑组织中。

朊病毒作用机制(朊病毒的发现及意义)(9)

那么,这种元凶会是什么呢?

当时盖杜谢克觉得,既然已经追查到了致病源,那么调查清楚病原体也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无非就是微生物、细菌,或是病毒中的一种。

于是,他首先从研碎的组织液中,分离出了菌类和微生物(主要是原虫),并将剩余的组织液注入黑猩猩的颅骨中。过了20个月,黑猩猩果然开始发病了,症状和库鲁病极其相似

朊病毒作用机制(朊病毒的发现及意义)(10)

这说明致病的病原体,肯定不是细菌、真菌或微生物。

接下来,他又将杀菌后的脑组织液进行放射性照射,以使得其中的核酸失去活性,这意味着其中的病毒也被杀死了。

然而没想到的是,在进行移植后,黑猩猩依然出现了发病症状,甚至还带有传染性。

这个现象令盖杜谢克大惊失色,因为从理论上而言,现在的脑组织液里,没有细菌真菌,没有微生物,甚至连病毒都没有……只有一些蛋白质……

难道仅仅是蛋白质本身,也会使人致病致死,还具有不可思议的传染性吗?这完全颠覆了此前医学界的认知。

为了验证这样的想法,盖杜谢克又进行了一个对照组的实验,将其中一组的蛋白质进行了分解酶处理。结果,这一组的黑猩猩真的没有发病……

朊病毒作用机制(朊病毒的发现及意义)(11)

果然,某种蛋白质才是库鲁病的真正凶手。

虽然,盖杜谢克没有继续追查出这种蛋白质致病的原因,但他依然凭借着对库鲁病研究的贡献,获得了197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朊病毒作用机制(朊病毒的发现及意义)(12)

根据盖杜谢克所得出的结论:库鲁病的病原是某种侵害入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病毒(是的他依然不相信蛋白质也能成为传染源),以脑组织为主要寄主,可以长期地潜伏,世卫组织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严格禁止了当地同类相食的习俗,果然库鲁病的发病率急剧下降直至趋近于零。

04

其实,早在300年前,欧洲人就已经发现一些绵羊和山羊会患有一种奇怪的“羊瘙痒症(Scrapie)”。其症状表现为:丧失协调性、站立不稳、烦躁不安、奇痒难熬,直至瘫痪死亡。

朊病毒作用机制(朊病毒的发现及意义)(13)

此外、还有水貂、鹿和一些猫科动物也有类似的病症。

在结合了羊瘙痒症、疯牛病、克雅二氏病、库鲁病等病症的共通之处后,医学界渐渐摸到了这类病症的共同原因,而真正将它大白于天下的,是美国神经学家——斯坦利·普鲁西纳(Stanley Prusiner)

朊病毒作用机制(朊病毒的发现及意义)(14)

1982年时,他发现了一种致病的蛋白,并以自己的名字将其命名为“prion”,中文翻译为“蛋白

所谓“朊(念ruan)”,其实就是蛋白质的别称。在很多媒体中,将朊蛋白称为“朊病毒”,这其实是不太准确的,因为它其中并没有病毒所携带的核酸物质。因此,学术界也将其称为“朊毒体”

当普鲁西纳提出这样的观点时,引发了学术界的轩然大波:毕竟在此之前,学术界认为传染病的病原体都是微生物,都必须具备可复制的核酸,比如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等(不然拿什么复制?)。

而蛋白质这种人畜无害的软萌玩意儿,咋就成了致病元凶呢?

尽管顶着无数质疑的声音,199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依然颁发给了普鲁西纳,而且是独享(此奖项一般都是二人共享)

朊病毒作用机制(朊病毒的发现及意义)(15)

这严重挑战了很多学术界的权威,并且由于一般诺奖的评选,必须经过十年以上的检验,因此仅仅第二年就颁奖给普鲁西纳,招致了很多人的不满,甚至有人骂他是民科。

但事实证明,普鲁西纳的确是个天选之子,他那离经叛道一般的观点居然真的是正确的。

那么,朊毒体的致病原理是怎样的呢?

正常的朊蛋白(PrPC),是一种生物体内的普通细胞膜蛋白,但是当基因突变之后,它的折叠方式发生了变化,导致了三级结构变异。

朊病毒作用机制(朊病毒的发现及意义)(16)

这种变异的朊蛋白(PrPSC)在人体中无法消化,加上它们和正常蛋白的一级结构相同,因此也不会被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只会积累在人体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中,并越积越多(集聚成了淀粉样纤维),最终破坏了脑组织。

这就好比一个群体混进了奸细,他们和普通成员一样,连情报局也辨别不出,并且奸细还会把群体普通成员也发展成为内奸,最后,奸细的数量就会在这个群体里越来越多。这就是为何疯牛病的病牛大脑,全都变成充满破洞的海绵体的原因。

朊病毒作用机制(朊病毒的发现及意义)(17)

然而朊毒体没有核酸,它靠啥来复制并实施传染的呢?

这是因为,它能与正常结构的朊蛋白结合,并诱导其改变结构(具体原因很复杂和热力学稳定性有关,眠眠就不赘述了,想了解可以留言),转变成可怕的朊毒体。这就类似于病毒的复制,只不过它们是诱导正常蛋白以病理蛋白为模版,不断复制为更多的病理蛋白。

下图中蓝色的为正常蛋白,红色的为变性蛋白,可以看出变性蛋白在不断诱导正常蛋白变成自己的同类……

朊病毒作用机制(朊病毒的发现及意义)(18)

而疯牛病之所以大规模传播,就是因为当时英国为了提高牛肉出产效率,将其它牛肉和骨头的混合物(肉骨粉)加入饲料中,其中来源可能包含病死牛只。

朊病毒作用机制(朊病毒的发现及意义)(19)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同类相食惹的祸啊。

甚至,可能尼安德特人的灭绝,也和同类相食导致朊病毒大规模传播有关(包括北京猿人等直立人也是食人魔)。

06

如果只论传染性和致死性的话,可能朊毒体还并没有那么可怕。但它真正的可怕之处,在于极其难以杀灭(特别是人体内的灭活)。

朊毒体具有和一切已知传统病原体截然不同的特性。

它对各种物理化学因素,都有着异乎寻常的抵抗力:短时间高压蒸气消毒不能使之完全失活,对紫外线的抵抗力比常规病毒高40到200倍,对射线辐射、超声波、酒精、酸等传统灭活方式的抗性都极强,甚至在室温下10%-20%的福尔马林溶液中,还可以存活长达18个月。

朊病毒作用机制(朊病毒的发现及意义)(20)

加上朊毒体不能被多种核酸酶灭活,于是实验室中经常看到的场景是:所有病毒都老早就挂了,只有一堆毒体肆无忌惮地存在(对,甚至不能说存活,它们可以称为生命体的边界)。

因此,依赖于各种高温煎烤蒸煮病牛肉,试图杀灭朊毒体是毫无意义的,这一点上哪怕是我堂堂大吃货国也无能为力,只能阻止相关国家牛肉进口(嗯,比如美国牛肉到今年才解禁)……而英国也只能通过焚烧处理病死牛,用肉体毁灭的方式来做掉朊毒体。

朊病毒作用机制(朊病毒的发现及意义)(21)

是的,朊蛋白原本也只是一种蛋白质,只不过原本岁月静好的它们,走上了歪路,发生了“变性”(非正常折叠),才会变成了置人于死地的杀手:朊毒体。

其实在医学界,除了朊蛋白,还有一些其他的“变性蛋白”,只不过它们不会出现过类似朊毒体那样的生物体间传播。

这些变性蛋白所导致的病症,被统称为“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朊病毒作用机制(朊病毒的发现及意义)(22)

听起来这个名字似乎蛮陌生的,但实际上具体的病症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比如:小脑萎缩症阿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也就是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综合症(Parkinson’s disease)、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 (ALS,也就是“渐冻人”,冰桶挑战那个,也是霍金患的病症)……

朊病毒作用机制(朊病毒的发现及意义)(23)

嗯,这些病症的元凶,都是变性蛋白。

其实正常人的身体,是有着蛋白清除能力的,只是随着年龄增大,蛋白清除系统逐渐老化,变性蛋白不能及时清除,就长期积压,形成蛋白沉淀。当人体内的蛋白沉淀超过细胞降解的极限时,就会发生非正常折叠反应,以此达到自我保护。

变性蛋白聚集在大脑和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于是,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朊病毒作用机制(朊病毒的发现及意义)(24)

下图中左边是正常的大脑,右边是患病的大脑,差异一目了然。

朊病毒作用机制(朊病毒的发现及意义)(25)

虽然朊毒体在内的变性蛋白很可恶,但是人类已经发现它们,已经在研究它们了,已经研究了很多年……

因此,代表着地球生命体最高智慧的我们,对决连生命体都几乎算不上的它们,人类一定可以赢下这一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