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器型论茶器

感官会告诉人器皿的一切信息 。

眼睛看到的纹饰、色彩,手里摸到的器型。

这些特征也是人们对杯子认识的最大标签。

摇铃杯

(铃铛杯)很像一只铃铛,杯子立在那里,也像把钟倒过来的样子,也有仰钟杯这一名称。

但是,手里捏个钟多不适合,想想画面也是太辣眼睛,所以多称呼为摇铃杯。

摇铃杯,杯口沿微展、腰腹微收、底足聚拢,亭亭而立,仪态优雅。外壁呈S形,在手里拿捏、把握,手指自如收放。杯腹深是聚茶香的优势。是品茶最佳器型。

标准的摇铃杯 杯身的S型线条柔美而不媚态,挺拔而不刚硬,经典形态的标准就是杯子的每个部位之间都有最恰当的比例,美得很有精神。

图 :墨彩晚归舟图摇铃杯

每一个经典的器型,都会出现保留着它的主要特征进行改变的样式,样式出现的越来越多就形成特征鲜明的同气连枝的同系族。就像基因遗传一样,好的传承保留,坏的变异消失去。

图:影青釉高铃铛杯

马蹄杯

清代流行的器型。倒着放就像马的蹄子。

最主流的马蹄杯

口沿敞开,斜削身腹,底足平整或内凹。

图:青花江崖海潮纹马蹄杯

茶杯型分哪几种(不同的茶杯应该怎么称呼)(1)

高底足的马蹄杯

图:天蓝釉马蹄杯

茶杯型分哪几种(不同的茶杯应该怎么称呼)(2)

最传统的马蹄杯

从底到口,一条直线。刚挺又灵秀。

图:雍正五彩花卉马蹄杯

茶杯型分哪几种(不同的茶杯应该怎么称呼)(3)

压手杯

《陶说》:“此即撇也,坦口折腰,手把之,其口正压手,故名。”

压手杯是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创制的新型瓷杯。

压手杯的特点为胎体厚重,重心在杯的下部,口沿微微外撇,手握杯时,正压合于手的虎口处,给人以沉重压手之感。

图:永乐青花压手杯

茶杯型分哪几种(不同的茶杯应该怎么称呼)(4)

图;青花缠枝纹压手杯

茶杯型分哪几种(不同的茶杯应该怎么称呼)(5)

茶杯型分哪几种(不同的茶杯应该怎么称呼)(6)

鸡缸杯

缸的外型,杯身以鸡为装饰主题,所以名字就是鸡缸杯。

鸡缸杯的问世传说种种,现在听来最有用的是成化元年鸡年与及“吉”同音所以鸡缸杯是明成化御用珍品。这个很应明年鸡年鸡杯市场的好景。

图: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茶杯型分哪几种(不同的茶杯应该怎么称呼)(7)

鸡心杯

按惯例,摇铃是像铃铛,马蹄是蹄型的,但是鸡心杯的外型并不像鸡心,之所以叫它鸡心杯是因为杯子底下藏了一粒鸡心。

这款杯子口沿比地足要大将近10倍,小小的足抱起大大的杯身,要想避免头重脚轻,摇摇晃晃,底足就要有聚力的能量。

在杯子底下就凸出一粒鸡心一样的厚坯来增加重力。

图:永乐青花鸡心杯

茶杯型分哪几种(不同的茶杯应该怎么称呼)(8)

鸡心杯多好玩,都说为人处世多长点心眼会更好,有一颗心的鸡心杯却把心踩在脚底藏了起来。

如果把底翻起来却不见鸡心,那就是藏到消失了。

按传统鸡心杯的型再做改进,修坯的时候掌握好杯底厚度,不显痕迹杯子的重心任然聚在底部,就成功改进出了藏起鸡心的鸡心杯。

图:新彩珍禽鸡心杯

茶杯型分哪几种(不同的茶杯应该怎么称呼)(9)

高足杯

从新石器时代就有高足杯的出现,最早应该是解决席底而坐的生活习惯而存在的器皿。

高足杯在元代最为盛行,据统计元代出土枢府瓷高足杯数量占总数的95%以上。

元人喜饮好骑,高足杯的手柄就很方便移动饮用,所以高足杯又有马上杯的别称。

高足杯作为茶器,从高足到杯身比例各有调整,拿起杯子很有茶不停、杯不歇的漫洒之趣。

例:新彩青绿山水高足杯

茶杯型分哪几种(不同的茶杯应该怎么称呼)(10)

斗笠杯

这是一只有太多故事的杯子,形状就像侠客的斗笠帽子,光看一部水浒就看到江湖中无处不是斗笠盏。

茶的江湖里也是,人均入手率最高的也是斗笠盏。

尽管与摇铃杯、马蹄杯等比起来喝茶的使用体验明显没有优势。口广茶易凉,腹浅不聚香,身直拿不稳,但是杯身能装饰的面广颜值高,所以爱的人就多了。

图:碧色釉斗笠盏

茶杯型分哪几种(不同的茶杯应该怎么称呼)(11)

民国后出现的杯子大都没有特定的器型名称

从前慢,一只杯子从问世到世人皆知,漫长的时间里人们能都接受了,并享受着这种杯子带来的生活方式。

而现代太多的杯子来不及有名字,就消失在快变丰富的生活方式里了,盛器而已。

但是盛器,盛起的是人的生活。认真生活的人会记住它们。

茶杯的识别

从纹饰、有云雷纹、卷草纹、蕉叶纹、云龙纹、万字锦等等的常见纹饰;

从色彩还有鸡油黄、甜白、影青、霁红、祭蓝等。

形态又有方口、花口、瓜棱、葫芦等。

更有各年代各地域的窑口美器。

只言片语,愿能向众多茶器同好抛砖引玉,共同惜器赏器。

本文分享自东家匠人:弘益手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