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挂拳,要追溯到明朝中叶时期,已在汉族之中流传,抗倭大将戚继光曾在《纪效新书》中,对劈挂拳就有精辟的论述。他说:“劈挂横拳,唯其快也。”这是指劈挂拳身法的灵活“提膝护胸,伸足朝天,左右抹面”。并由老人谚语“劈挂用时,打人不打脸,终究功夫浅。”在《拳经捷要篇》中,把“抛架子抢步披挂”一招列入“择其善者”而编成的三十二势长拳中。

冷酷且破坏一切的无情之拳(打人不打脸终究功夫浅)(1)

  清朝中期,河北沧州出现劈挂拳的两大支。一支是沧州南皮的郭大发。此人武功非凡,曾为皇宫禁军护卫。这一支传授的内容是劈挂拳的快套、挂拳等。而另一支,是沧州盐山大左家村左宝梅,江湖人称左八爷,他传授的内容是劈挂拳慢套和青龙拳。左八爷后与八极拳宗师吴钟换艺,融合形成了“八极加劈挂,神鬼都害怕”之说。

冷酷且破坏一切的无情之拳(打人不打脸终究功夫浅)(2)

民国初年,正值武术的黄金时代。在沧州劈挂拳高手辈出。武术界最著名的有:李云表、黄林彪、郭长生、李书文、马凤图、马英图、霍殿阁、任相如、曹晏海等。1928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劈挂拳列作研习演练的高级拳术。时任国术馆少林科科长的武术大师马英图和国术馆特聘教授、武术大师郭长生,恰是当时沧州盐山、南皮两支劈挂拳代表人物。二人一见如故,相互切磋技艺,使长期分离的两大支劈挂拳“破镜重圆、合为整体”。继之,二位先辈对原来的劈挂拳重新进行修改,修改后的劈挂拳“神韵倍增、面貌全新”。可以说这是劈挂繁衍传承中一次质的飞跃。

冷酷且破坏一切的无情之拳(打人不打脸终究功夫浅)(3)

  劈挂拳原称“披卦拳”,“披者,打开、破开之谓也;卦者,八卦,伏羲氏所创也”。顾名思义,披卦者,指打开,破译八卦变化之玄奥,后人传承至今,称劈挂拳。劈和挂为本拳的两大功法,它们有机的结合成为劈挂拳实用之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