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这一天是团圆的一天,家人欢聚一堂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场景非常的温馨,由于中秋佳节的美好寓意,在东亚的文化圈中很多国家都有中秋节,比如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家,他们也都在农历8月15日这天过中秋节。

吴刚折桂与中秋节的关系(中秋说月月中有嫦娥)(1)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很多,比如嫦娥奔月、吴刚折桂、唐玄宗漫游月宫等,这一切都代表了古人对月亮的美好向往,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中国的探月工程也成功实行,嫦娥三号、五号成功升空并在月球表面降落,还带回了月球的样本,中国千年的奔月梦想终于成了现实。

吴刚折桂与中秋节的关系(中秋说月月中有嫦娥)(2)

从人类第一次登月开始,人们就知道月球表面很多环形山,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美,这也造成了月亮看起来有明有暗,而吴刚折桂的故事也就源于此,吴刚折桂就是吴刚伐桂 ,古代人们在看月亮上的阴影的时候,很像一棵大树,树底下有个人,看起来好像在砍树,这就是吴刚伐桂最初的由来吧,但是有个地方解释不通,就算月亮上的阴影是一棵大树,为什么偏偏是桂树呢?

吴刚折桂与中秋节的关系(中秋说月月中有嫦娥)(3)

很多人都认为吴刚伐桂的传说来源于《山海经》,但实际上《山海经》中没有吴刚,而只有一个吴权,这个吴权也没有伐桂: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为侯,鼓、延是始为钟,为乐风。这里的记载跟吴刚没有半点关系,跟月亮也没有关系。至于说吴权的妻子因为内疚,又无颜去见丈夫,便派儿子去月宫。一个变成蟾蜍,一个变成兔,一个变成了蛇,代母受过,日日陪伴着吴刚伐桂,这些都是后来的传说。

最早说月亮上有桂树的是《淮南子》,《淮南子》云:月中有桂树,但也没有关于吴刚的传说,到了唐朝,吴刚伐桂的故事才出现,《酉阳杂俎》说:“旧传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道有过,谪令伐树。”

吴刚折桂与中秋节的关系(中秋说月月中有嫦娥)(4)

唐朝的《酉阳杂俎》说月中有桂是以前的传说,大概取自《淮南子》,而吴刚伐桂在这本书里也有了清晰的记载,是因为吴刚学道成仙的时候犯了错,这才让他伐桂,而且吴刚每砍一刀,桂树都会愈合,也就说桂树是砍不断的。

而在其他版本的吴刚传说中,不管是吴刚是南天门的将军与嫦娥有恋情,还是贪婪的民间财主,最后的惩罚都是砍桂树,而且桂树总也砍不断,惩罚一个人做事情,但事情永远也做不完,这或许是最大的惩罚吧。

吴刚的传说搞清楚了,那么月亮上的桂树到底哪里来的?

这跟桂树中的一个品种有关,那就是月桂,月桂之所以叫月桂,并不是因为是月亮上的桂树,而是它每个月开一次花,跟月亮每个月圆缺呼应,因此被称为月桂,明朝王象晋创作《二如亭群芳谱》中有记载桂树有:“有秋花、春花、四季花、逐月花者”。这里的逐月花就是月桂,明朝名臣李东阳《蒋御医黄头月桂图》:一月一花开,开时月常好,这都说明月桂在古代很常见,而且这种月桂在浙江、福建一代居多,吴刚伐桂应该是一个南方的传说。

当然,仅仅是每个月开一次花,跟月亮圆缺吻合并不能让桂树成为仙树,还要加上桂树的药用价值,《说文解字》中桂的解释是“百药之长”。《本草纲目》中引用《本经》的说法,认为桂的药用价值为:“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

吴刚折桂与中秋节的关系(中秋说月月中有嫦娥)(5)

有如此好的疗效,古代人肯定认为桂树是仙树,毕竟能够治百病并且养精神的药材不多,而且还能够保持年轻,比现在的保健品效果好多了,再加上桂树有166个品种,其中有一个月桂还月月开花,自然也就是成为月中仙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