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残酷的内战,汉高祖刘邦终于战胜项羽,成为了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然而他的龙椅还没捂热,就受到北方雄主——匈奴冒顿单于的挑战。在白登山,刘邦中了匈奴的埋伏,险些阴沟翻船,死在了那里。刘邦脱险后,不得不与匈奴人采取和亲政策,受到了许多羞辱。

汉朝抗击匈奴成功的原因,汉朝本可在一天内解决匈奴(1)

从汉高祖到汉武帝,汉朝一直坚持和亲政策,但匈奴的侵略气焰却丝毫没有收敛,他们屡次兴兵入寇,杀掠官员和百姓,造成极大的破坏。为了拔掉这个毒瘤,汉武帝听从大行令王恢的建议,准备将匈奴的主力一网打尽。

早在战国时期,赵国大将李牧就曾算计过匈奴。他故意示弱、设下埋伏,引诱匈奴主力进入赵军的埋伏圈,并将其团团围住。此战之中,十多万匈奴骑兵被一网打尽,匈奴人精锐尽失,实力大衰,不仅几十年不敢窥视中原,而且连东胡、娄烦等少数民族都敢欺侮他们。有了这样的先例,汉武帝决定复制这样的奇迹。

当时,汉朝和匈奴刚刚修复了关系,两国边境贸易办得红红火火。对于汉朝边民,匈奴人并没有那么警惕,相反还挺信任,毕竟双方是亲密的商业伙伴。一个叫聂壹的边境豪商找到了王恢,进献了一个绝妙的计策。他说:“我和匈奴单于很熟,他们非常信任我,我可以财利为诱饵,引他们攻打我国边境,到时只要天子用重兵设伏,匈奴单于就可轻易擒获。”王恢一听,认为聂壹的建议有一试的价值。于是他将聂壹派到了匈奴,作为自己的间谍。

到了匈奴,聂壹对单于说:“我在汉朝杀了人,所以才逃到贵国。”之后,聂壹还向单于毛遂自荐:“汉朝马邑城财宝极多,我能杀死马邑城的县令县丞等官吏,将马邑城献给您。到时候,这些财物就可全部得到了。”虽然汉匈两国刚刚和亲,但在财物的诱惑下,匈奴单于还是同意了聂壹的计划。

汉朝抗击匈奴成功的原因,汉朝本可在一天内解决匈奴(2)

之后,聂壹“潜入”汉朝,匈奴单于亲率十万主力紧随其后。聂壹进入马邑城后,亲手斩杀了一个死囚,然后将其头颅挂在城墙上,假充是马邑城官吏的头,以取信于单于派来的使者。聂壹对使者说:“马邑城守已死,请大单于即可发兵攻城吧!”于是,单于并带领着大队人马,向马邑的方向疾驰而去。然而令单于没想到的是,汉朝早就设下了埋伏。汉武帝大花血本,集中了30多万兵力,准备随时“包匈奴人的饺子”。

单于带兵长驱直入,逐渐靠近马邑城。一路上匈奴人发现了大量散养的牲畜,但令他们奇怪的是,牲畜旁却一个牧人也没有。对此,敏感的匈奴人产生了警觉,于是单于派精兵潜入附近的烽火台,抓住了小兵,并向他打探消息。在死亡的威胁下,小兵立即屈服于匈奴人的淫威,他说:“汉朝数十万人埋伏于马邑城下,就等单于自投罗网。”听了小兵的话,匈奴单于大呼上当,他立即吩咐左右:“汉人太奸诈,险些被他骗了,我们赶紧撤军!”

汉朝抗击匈奴成功的原因,汉朝本可在一天内解决匈奴(3)

汉朝伏兵见匈奴人回头了,惊呼不好,于是立即倾巢而出,追击匈奴人。然而匈奴人逃得太快,一溜烟地功夫就已经逃出塞外,汉军连个俘虏都没抓到。原本,王恢带领三万人,负责袭击匈奴的辎重部队。但当他发现匈奴单于没有进入包围圈,而是直接选择逃跑时,完全失去了作战的勇气。在王恢看来,匈奴人没有与汉军交战,如果他贸然袭击匈奴的辎重部队,一定回遭到匈奴精锐的攻击,凭他这点人,必然要吃败仗。于是他按兵不动,坐视匈奴人逃走。

就这样,“马邑之谋”就以这样如此遗憾的方式失败了。汉朝的行为,将匈奴彻底激怒,汉匈全面战争就此爆发。如果此计成功,匈奴主力将受到致命打击,匈奴人必将面临众叛亲离、土崩瓦解的局面。然而,这个计策并没有布置周密,最终竟坏在了一个小兵的手上,实在是太可惜了。匈奴人出了边塞后,均暗自庆幸,认为自己能脱险,必然是有老天在帮助,于是匈奴单于将那个倒霉的小兵封为“天王”,意思是“上天派下来的王”。

汉朝抗击匈奴成功的原因,汉朝本可在一天内解决匈奴(4)

马邑之谋失败后,汉朝受到了极大的损失。对此,汉武帝大发雷霆,他将王恢叫到面前,并严厉地予以斥责:“你的计划失败也就算了,但你为何怯懦不前,不肯带兵袭击匈奴的辎重?”王恢回答:“我手头只有三万人,实在打不过匈奴啊!”对此,汉武帝毫不谅解,仍逼迫王恢自杀了。

如果不是那么不走运,汉朝原本可在一天内制服匈奴。但因一个小兵的泄密,这个结果却整整被拖了300年(公元前202年到公元91年),无数汉军将士血洒疆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