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可避免地要与人交往,想过得愉快,就要处理好人际关系。

下面这5句话,或许能让你有所受益。

真正睿智的人跟任何人相处(哲思与人相处记住这5句话)(1)

真正睿智的人跟任何人相处(哲思与人相处记住这5句话)(2)

01

多记他人好处

华罗庚说: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从出生到死亡,都离不开亲人、朋友、父母一点一滴的帮助。

记着他人的好,每天都收获阳光,有朋友相伴,活得快活自在,终生有幸福伴随。

相反,记着别人的不好,只会增加不必要的仇恨,活在怨念的世界中,最终苦了自己,害了别人。

哲学家说,一个人只有记得别人的好,才会有福气相伴,有幸福跟随。

记着别人的好,怀着感恩之心对待他人的人,世界从不会亏待他。

真正睿智的人跟任何人相处(哲思与人相处记住这5句话)(3)

02

多帮他人难处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位名叫克雷斯的年轻人因为汽车抛锚被困郊外。

正当他万分焦急的时候,有一位骑马的男子正巧经过这里。见此情景,这位男子二话没说便用马帮助克雷斯把汽车拉到了小镇上。

事后,当感激不尽的克雷斯拿出不菲的钱对他表示酬谢时,这位男子说:

“不需要回报,如果你遇上一个有难处的人,那就请给他一点帮助吧。”

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在很多人有难时,克雷斯都会主动去帮助。当他人给予感谢时,他从不要回报,只是转述那句男子对他说的话。

许多年后的一天,克雷斯被突然暴发的洪水困在了一个孤岛上,一位勇敢的少年冒着被洪水吞噬的危险救了他。

当他感谢少年的时候,少年竟然也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曾说过无数次的话:

“不需要回报,如果你遇上有难处的人,那就请给他一点帮助吧。”

克雷斯的胸中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暖的激流:

“原来,在别人困难的时候,我伸出的援助之手,周转了无数的人,最后经过少年还给了我,我一生做的这些好事,全都是为我自己做的!”

当看到他人遇难,你伸出援助之手,总有一天,会回报给你。

一个人在世上生活,总会遇见难关。锦上添花人人都会,难的是雪中送炭。

曾子言:“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你帮助他人,在你遇到困难时,他人会同样帮助你。

真正睿智的人跟任何人相处(哲思与人相处记住这5句话)(4)

03

多念他人长处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有一天,一只羊和一只骆驼争论,是高好还是矮好。

骆驼说,当然是高好,你看,再高的树叶我也能够得着。说完,它一抬头就吃了一口树叶,羊伸长脖子却怎么也够不到一片树叶。

羊不服气,走到公园的一个栅栏门口,羊一拱身子就进去了,一边吃起里面的青草一边说,还是矮好吧,你看,这里的草多嫩啊。

骆驼爬下身子,使劲往里钻,也没能够吃到里面的青草。

它们互相不服气,后来一起找到了老牛评理。

老牛说,高有高的好处,矮有矮的好处,我们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的优点。

老牛说的这个道理显而易见,大家都懂。

可是我们依然会犯上骆驼和羊的毛病,习惯于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到别人的短处。

古语云,用人之长,天下无不用之人;用人所短,天下无可用之人。

你只有懂得欣赏别人的长处,才是成大事的人。

真正睿智的人跟任何人相处(哲思与人相处记住这5句话)(5)

04

少戳他人痛处

生活中有一些这样的人,他们喜欢踩着别人的痛点,彰显自己的优越,并且十分享受。

良言暖心,恶语伤人。

但凡与人相处有分寸,有同理心的人,绝不会没事就拿别人的苦难、难堪、无奈取乐,以此为自己的“幸福感”增值。

生活中,说话没有分寸,口无遮拦的结局往往是伤人伤己。

说出去的话像一把刀,扎向对方心里,同时也给彼此的关系划了深深一刀。久而久之,朋友反目,亲人疏远,一回头发现,只剩自己形单影只。

真正睿智的人跟任何人相处(哲思与人相处记住这5句话)(6)

05

宽容他人错处

宽容是一种人生修养。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宽容不是纵容,而是与人为善。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说:“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阳明心学里也说要修心,要宽容。宽容既指宽容他人,也指宽容自己。

在平定宁王叛乱的过程中,王阳明的一位部下因失误战败,王阳明不仅没有问罪于他,反而还安抚他。过后,这位部下在战事中立下大功。

时时盯着别人的过错,为别人的错误而怒火中烧,烧伤的是你自己。

人生在世,要受许多委屈。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价值,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让它们揪紧你的心。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谦虚其心,宏大其量”,面对伤害、中伤,成熟的人会忍他、让他、容他、再看他。学会一笑置之,超然待之,智者懂得在宽容中壮大。

不斤斤计较,给别人留后路,也是在为自己的未来留路。当你宽容别人,别人才可能宽容你,睚眦必报的人只能越走越窄。以温柔、宽厚之心待人,让彼此都能开朗愉快地生活。

资料来源 | 一读、洞见、慈怀读书会

来源:人民论坛网 微信号rmltw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