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姓是大姓,刘姓人口占第四位。同时刘姓又是帝王之姓,光是皇帝就有66位之多,也有说70多位的,反正是第一基本无争议。但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刘姓还是文人之姓,历史上和近现代都出了不少有名的大文豪,此文就简单介绍其中十位佼佼者。

1.刘安,西汉文学家、古琴演奏家。生于淮南。他是西汉王朝宗室,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孙子,淮南厉王刘长的儿子,嗣淮南王。他曾召集千余人的写作班子,组织编写了一部巨著《淮南子》,也称为《淮南鸿烈》。这是一部中国学术史上划时代的皇皇巨著。刘安作为主编,自然体现了其思想。据说汉武帝对这位叔叔辈儿的有文化的王爷很敬重,每次书信作答都要有司马相如帮着润色词语。

《淮南子》以道家学说为中心,吸收了《道德经》和《庄子》的许多思想,特别是汉初清净无为的黄老思想。共有内书21篇、外书33篇和中书8篇,内容涵盖了政治学、哲学、经济学、文学、史学、伦理学、物理、化学、农学、医学养生等等,像一部大百科全书,难怪国学大师梁启超评价说:汉人著述中第一流!如今该书仅存内书21篇,其余的散失了。可惜!

2.刘向,世居长安,刘邦异母弟楚王刘交之四世孙,西汉文学家、目录学家和官员,官至中垒大夫。主要生活年代在汉成帝和汉哀帝时期。

刘向受命整理诸子百家典籍近二十年,学问渊博,为保存整理国故做出了巨大贡献。刘向的主要著作有(有的是和其子刘歆合作完成):《说苑》、《列女传》、《战国策》、《别录》。《列女传》主要记载了古代妇女的生活,也可以看做是一部妇女历史。《战国策》在秦末时代就已经有了,而且还曾经有过多个名字,刘向将其重新整理,并正式定名为《战国策》。而《别录》则是我国第一部有书名的综合性分类目录书,共20卷。

刘姓在古代有什么名人(刘姓历史上的十大著名文豪)(1)

3.刘伶,安徽淮北人,字伯伦,魏晋时期名士,与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阮咸等并称为“竹林七贤”。说实话,把刘伶归为文豪有点勉强,因为比他文学成就大的刘姓文人多的是,之所以犹豫再三还是列上了他,是因为他的名气太大,竹林七贤里面最能喝酒的人,也有无数关于他喝酒的“段子”:比如,他带个仆人,边喝酒边行走,留下话:死便埋我!他还曾经赤身裸体在房子里,人们见了皆掩面。刘伶面不改色说:我拿天当房子,拿房子当裤子,你们怎么跑到我裤子里来啦!?

选择刘伶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刘伶的墓葬在本人的老家河北徐水,还有刘伶公园,更厉害的是“刘伶醉”这一名酒品牌。相传刘伶到徐水拜访老友张华,张华拿出好酒招待他,他喝得大醉,一直昏睡了好久,以至于人们都以为他死了,后来这个酒就成了“刘伶醉”。

再说他的思想,因为是名士,特别是魏晋时期的名士,崇尚无为清净,不愿为官,他流传下来的最有名的作品《酒德颂》,是一篇骈文,充分表达了这一点。

刘姓在古代有什么名人(刘姓历史上的十大著名文豪)(2)

4.刘义庆,南北朝文学家,南朝刘宋宗室,世居京口。他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长沙王刘道怜次子,由于叔叔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他过继了过去,并承袭了临川王。后来有任过尚书仆射、荆州刺史等要职,因为无心于此,所以并没有在政治上有大的作为。

刘义庆自幼聪明,博览群书,被认为是刘氏宗室中最有才气的人,宋武帝也称赞其为“此吾家之丰城也”。他文学上最大贡献还是组织人编纂《世说新语》,记载了从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的作为社会风气言谈习俗等等,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共有故事1000多则,有长有短,问世以来深受各个层次之欢迎,《三国演义》和戏剧等许多文学形式都曾从这里取材。

刘义庆还曾写了志怪小说两部,但是遗憾的是现在已经遗失。他英年早逝,只活了41岁就病逝了。

刘姓在古代有什么名人(刘姓历史上的十大著名文豪)(3)

5.刘勰,出生于京口(镇江),南朝梁代人,著名文学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曾任县令、校尉、东宫通事舍人等职务,但是他并不以做官知名,而是以一部他潜心写作历时五年完成的《文心雕龙》。

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刘勰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该书共有10卷50篇,分为上下两部,每部25篇。《文心雕龙》具有唯物主义的文学史观,认为文学终究要受到时代和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从而把这一方面的文学理论提高到新的高度。同时,他也非常重视文学本身的发展规律。

刘姓在古代有什么名人(刘姓历史上的十大著名文豪)(4)

6.刘禹锡,唐朝中期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字梦得,人称“诗豪”。他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又与韦应物白居易一起被呼为“三杰”。他是洛阳人,但是祖上是中山,他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这么说来,他还有可能和蜀汉先主有比较近的血缘关系)。

刘禹锡的名作主要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等。哲学著作有《天论》三篇,主要讲了天的物质属性,具有唯物主义思想。当然他最为有名的还是那篇《陋室铭》,据说这是他遭到贬谪后受到当地官员刁难,故意把不好的房子给他,他不但没有计较,还写下了这一千古名篇:山不在高,有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他的咏史诗也很出名,比如《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刘禹锡参与了王叔文领导“贞元革新”,后来失败,王叔文赐死、王丕下狱病死,刘禹锡、柳宗元等核心骨干八人被贬为边远州司马,因此又称之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刘姓在古代有什么名人(刘姓历史上的十大著名文豪)(5)

7.刘伯温,即刘基,浙江青田人,其出生地现在已经划归了天成县。他是明朝开国功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同时也是大文学家,与宋濂、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刘基刘伯温作为谋略家最为知名,差不多和三国时代蜀汉丞相诸葛亮齐名,有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之说。他的文学上成就毫不逊色,我们中学时候就学过他的寓言散文《卖柑者言》,文字流畅精彩,寓意深刻,其中不乏成为格言的句子,比如: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峨冠博带;昂昂乎干城之具也。。。他还有一个名篇《郁离子》。他的寓言文学影响极大。

刘伯温被封为诚意伯,有《诚意伯文集》传世,他是元末明初鼎革之际一位重要的诗文大家。刘伯温后来被朱元璋冷落,当然也有他为避祸而主动淡出之意,但是最终下场也比较凄惨,有被胡惟庸毒死之说和被朱元璋派人毒死之说两种,反正未得善终。

刘姓在古代有什么名人(刘姓历史上的十大著名文豪)(6)

8.刘师培,清末民初经学家、国学大师,也是政、文两界风云人物。字申叔,江苏仪征人,早年曾经中举,但是参加会试失败,做过革命党人,宣扬过无政府主义,做过湖广总督端方的幕僚,跟随他参与过镇压保路运动,清朝垮台后,刘师培十分落魄,被资州革命军羁押,后经过章太炎发表救刘宣言,蔡元培致电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要求保留“读书人而种子”,赦免刘师培。经孙中山干涉,刘师培获释放。后又历经辗转,成为了袁世凯的幕僚,被封为“上大夫”。袁世凯称帝准备,由杨度、刘师培等六人组成筹安会六君子。1916年袁氏称帝失败且很快病逝,刘师培再度流落津门,以至于生活无着落,寄身于破庙之中。

1917年经好友、北大文科学长陈独秀引荐,提倡兼容并包的校长蔡元培慨然允诺,请“学问渊深的”刘师培来到北大文科做教授。直至其1919年11月以36岁英年早逝,在北大这三年是其学术上的高峰期。1998年北大百年,在《北大百年国学文萃》中,“文学卷”、“史学卷”和“哲学卷”中都收录有刘师培的文章,其影响力可见一斑。从那个时代北大学生的回忆中,刘师培上课从来不带只言片纸,上课侃侃而谈,条分缕析,声音不大(患有肺病),但是吐字清晰,很有吸引力。同为教授、且一向很傲气的黄侃,自觉经学水平不如刘师培,竟然自降一辈,拜刘师培为师。刘师培有《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传世,可谓文学史研究方面的扛鼎之作!

刘姓在古代有什么名人(刘姓历史上的十大著名文豪)(7)

9.刘半农,江苏江阴人,自幼聪颖,六岁就能咏诗对联。他是民国年间文学家、教育家,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民国初年曾在上海给新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为生。1917年到北大任法科预科教授,积极投身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参与《新青年》的编辑投稿。此间曾有一个有名的“双簧事件”,说的是由另一位新文化运动先驱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寄信给新青年,以守旧派口吻指责新文化运动,而刘半农发文批驳的“王敬轩“体无完肤,极大扩大了新文化运动影响。

刘姓在古代有什么名人(刘姓历史上的十大著名文豪)(8)

刘半农后来到欧洲游学英法,并获得巴黎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到北大国文系任教授。刘半农治学范围极广,文学改革、小说改革、歌谣、现代诗、语音学、翻译、民间文学、汉字改革、语法改革、戏曲改革、摄影、乐律、文物考古等都有自己的主张个代表作品。有《扬鞭集》、《瓦釜集》、《半农诗选》传世。不过刘半农最有名的成名作还是《叫我如何不想她》,后来这首诗由另一位国学大师赵元任谱曲,广为传唱,他在诗中首创“她”字,受到赞誉并沿用至今。

刘姓在古代有什么名人(刘姓历史上的十大著名文豪)(9)

1935年,刘半农因染上回归热病逝。

10.刘文典,安徽怀宁人,生于合肥,现代著名文史大师,校勘学大师,庄子研究大师。他是国学大师章太炎、刘师培的学生。先后任北大教授、国立安徽大学校长、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西南联大教授、云南大学教授等。终身研究古籍校勘以及古代文学研究及教学,有《庄子补正》、《淮南鸿烈集解》等专著。1958年因为屡被批和判,突发急病而逝世。

刘文典天生文人傲骨,有两个关于他的典故最能说明这一点,其一是他1928年任国立安徽大学校长时,因为学潮和到安徽安庆视察的蒋介石互怼,蒋介石骂刘文典学阀,刘文典骂蒋介石新军阀,蒋大怒,把刘文典关了起来。不过应该是没有后来越说越玄乎的打耳光和踢人情节的。其二是他一贯看不起新文学而沈从文,同在西南联大任教,评教授时刘文典说:陈寅恪可拿400大洋、自己该拿40大洋,朱自清4块大洋,沈从文四毛钱都不该给!一次日军飞机轰炸昆明,联大师生纷纷躲避,沈从文跑的快,超过了刘文典,老刘大怒,说:陈寅恪跑是为了保存国粹,我跑是为了庄子,学生跑时为了未来,沈从文为啥跑?!当然,刘文典也不是一味地狂傲,他对精通十几门外语的史学大师陈寅恪就“十二万分”敬佩,认为陈是真教授,自己只算半个。而对沈从文仍然是认为没资格,他的理论是,沈是我的学生,他成了教授,我不成了“太上教授”了吗?!

刘姓在古代有什么名人(刘姓历史上的十大著名文豪)(10)

除了上述十位先生大家,刘姓文豪还有刘向之子刘歆、唐代诗人刘长卿、南宋后期豪放派词人代表刘克庄、元代儒学宗师刘因、写作《老残游记》的清末讽刺小说家刘鰐,以及现代作家刘心武、刘恒、刘震云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