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最新地契(59张地契里的历史见证)(1)

民国期间,地契已经开始雕版印刷,有固定模板。

现在最新地契(59张地契里的历史见证)(2)

王先生整理地契

时间跨度从乾隆41年到民国时期,59张地契,代表的是一段长长的历史。

几年前,我市收藏爱好者王先生和朋友在北梁淘到一个装满票据的皮箱,回家后竟发现,里面所装的是一套完整的老地契。近日,王先生向记者展示了这套“宝贝”,并希望能让这些史料发挥应有的价值。

梁上“淘”到宝

王先生和陈茂林是忘年交,两人都曾在包头师范学院历史学院读过书,都当过历史老师,都有收藏爱好。

“北梁是我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我对这里的风土人情、一砖一瓦都有深厚感情。”王先生说,“在北梁棚户区改造前,我和茂林就经常去采风,用相机记录这里的变迁,希望能将这里的文化和历史通过自己的方式保留下来。”

在北梁拆迁期间,热爱收藏的王先生和陈茂林下班后,会不约而同地到北梁附近逛逛。2013年的一天,二人再次来到北梁,意外地淘到了“宝贝”。“那是一个皮箱,皮箱里用牛皮纸包裹着各种票据,当时也没特别留意,回家之后,就放在柜顶了。”王先生说。几年后,他再次打开箱子,拿出箱子里一片片泛黄的宣纸时,如获至宝。

“之前因为工作原因,一直没细看。退休后,把箱子里的东西拿出来一看,我惊讶地发现,这是从乾隆41年到民国期间的、萨拉齐当地的全套地契。”王先生说。随后,他将地契给业内的专家鉴赏,大家均对这套地契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给予了肯定。

据了解,地契由卖方书立,内容包括土地面积、坐落、四至、地价、出让条件,当事人双方、亲属、四邻、中人及官牙等签字盖章。“地契分为白契和红契两种。买卖双方未经官府验证而订立的契据叫作草契或白契。立契后,经官府验证并纳税,由官府为其办理过户过税的手续之后在白契上粘贴由官方排版统一印刷的契尾,盖上官方大印,便成了官契,也叫作红契。”陈茂林介绍。

时间跨度二百余年

地契作为见证我国土地权属变更的重要历史资料,真实地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权属变更及对土地的管理制度,甚至能反映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状况。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张轻盈单薄的纸,能承载一段深刻厚重的历史。

这套地契总共59张,乾隆年间2张、嘉庆年间1张、道光年间13张、咸丰年间3张、同治年间1张、光绪年间3张、宣统年间1张、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时期10张、民国时期25张。涉及清真寺买进、租进、租出14张;出售土地52张;出租4张、典押2张、分产2张、施舍1张。

“这套地契最早的是乾隆四十一年的,距今241年。从乾隆开始的每一任皇帝在位期间的都有,一直延续到民国。其中,我认为最珍贵的是宣统皇帝也就是溥仪皇帝在位期间的,他只在位短暂的三年时间。地契全部为土右旗萨拉齐镇的,地契中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王先生介绍。

“据了解,康熙、雍正年间是不允许山西、河北、陕西的汉族人在蒙古族的地方进行土地租赁的。为什么到了乾隆年间出现了地契呢?一是因为乾隆年间平定大小和卓之乱缺少粮草,二是因为乾隆在位时,中国人口已经达到了高峰,人口的膨胀加上自然灾害,迫使人口大量迁移,也就是走西口。”王先生分析认为,这个时期地契的出现也可以推断是走西口的一种表现。

“另一方面,这套地契我觉得也体现了内蒙古地区的民族融合。清朝是满族的统治,蒙古人的土地,汉族人租赁,回族人在中间租进租出、买进卖出,体现出萨拉齐地区的民族融合。最大的史料价值反映了包头土地制度的变迁,不同时期土地的价格等都可以通过地契反应出来。一个完整的地契由三部分组成,由老百姓之间签订的称为白契;到官府达成协议,官府会发一个官契;再到户部,根据土地大小费率缴税后颁发的红契。”王先生说。

盼能发挥其史料价值

关于成套地契的历史、文化、研究等价值,记者采访了包头博物馆副馆长张海斌和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教授牛敬忠。

张海斌表示,这套从乾隆年间到民国时期的50多张地契,对研究萨拉齐文化历史、社会发展规模都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市的美岱召、五当召都有多个年代、多种类的地契,但能针对一个地区,比较系统留存的地契比较少。”张海斌说。

牛敬忠表示,一个地方比较系统的地契是重要的档案资料,对研究文化、社会提供史料支持。通过地契还能看出萨拉齐街巷、房地产的发展程度。“从地契上看,不少人姓马、姓白,可以推断是回族,对回族、清真寺的历史也是很好的研究价值。”牛敬忠说。

牛敬忠教授同时表示,由于边远地区地契信息量少、信息不全,如地契上没有标注亩数、没有签字人物的关系,很难勾画出线条。“如果这套地契,配合上当地档案以及民间访谈,就可以做一个有深度的研究。”牛敬忠表示。

“由于工作忙、专业知识不够丰富,这么好的东西放在我们手里有些可惜。如果有这方面研究的学者、作家、文化工作者,可以用这套地契写有关包头土地制度的发展、税收制度的发展、走西口的民族文化等书,我全力支持。包头市是一个移民城市,也确实需要有历史的物件。我希望将这套地契的文化价值、史料价值发挥出来,为包头市作一份贡献。”王先生说。

记者 摄影报道 实习生 胡朝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