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文责自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穿蓝色条纹睡衣的男孩的观后感?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穿蓝色条纹睡衣的男孩的观后感(看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有感)

穿蓝色条纹睡衣的男孩的观后感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文责自负。

1943年,8 岁布鲁诺的父亲是纳粹德国军官,随着父亲的升职调任,他离开了玩伴和原来的家,搬到了集中营附近。在陌生的环境下,极爱冒险和探索的他偷偷地认识了集中营里跟他一样大的犹太男孩施穆尔,小男孩之间的友谊在无情的二战中生根发芽。

布鲁诺每天会带着自己的玩具,躲开大人,带着给施穆尔的食物,展开双手快乐地向着集中营飞奔。尽管电网隔开着两人,在士兵的哨声中,施穆尔会急急忙忙地推着手拉车回去,但是布鲁诺却很开心有了好朋友,甚至为了防止包里的食物被发现,对母亲撒了谎。他是个有着自己的世界观和想法的孩子,环绕在他周围的美好事物让我们看不出战争在他身上留下阴影,所以他相信大人所说集中营黑乎乎的浓烟只是在焚烧垃圾,施穆尔的条纹睡衣和编号只是在参与一个游戏。在布鲁诺纯真的眼里,没有罪恶,尽管有时会觉得一切很怪异。刚来到这里的他以为集中营是农场,不明白为什么农场里面的人都穿着条纹睡衣;不明白为什么姐姐把自己的玩偶都丢掉,成为虔诚信奉希特勒的好战份子;不明白为什么所有的犹太人都是坏人;不明白为什么父母对于怎样对待犹太人这个问题而开始争吵不休。

看到科特勒中尉为转移话题虐打犹太仆人,在饭桌上无动于衷的父亲第一次让他感到迷惑害怕,可是当看到纳粹颠倒黑白的集中营宣传片,他信了并为此豁然开朗,一扫之前的忧郁拥抱着自己的父亲。布鲁诺看到施穆尔在房子里帮忙擦杯子很开心,给了施穆尔糕点吃,可却被科特勒中尉看到了,惧怕科特勒中尉的布鲁诺撒谎是施穆尔自己拿的,害得施穆尔被毒打。对友谊的背叛让布鲁诺深深自责,受伤的施穆尔只是平静地接受这一切并且原谅了布鲁诺。

在离开的前一天,布鲁诺去跟施穆尔告别,为了弥补之前对施穆尔的背叛,他想陪 施穆尔一起去寻找施穆尔的父亲,所以他换上条纹睡衣,戴上条纹帽子,穿过铁揪挖的小洞,两个小男孩一起向着集中营宿舍走去。布鲁诺终于参与到了这个游戏里,开始了自己的探险,可这一去却是永远。集中营跟布鲁诺想象的不一样,没有宣传片里的闲情逸致,他安慰施穆尔只是去毒气室等雨停和洗澡,两个小男孩紧紧地握着手,小小的身子在犹太大人之间显得更小,生命随着烟囱里的浓烟慢慢远去,电影里唯一的美好也都消逝而去,他们永远留在了天真无邪的 8岁,最后只有一地杂乱的条纹因衣留在毒气室外面。

电影里没有给我们看到很多德军迫害犹太人的残忍画面,可是通过布鲁诺的视角来看周遭,却让我们这些观众觉得更加的残忍与无力。战争是无情的,不同程度地伤害着卷入其中人,肉体上的,心灵上的,我无法想象布鲁诺如果活下来会不会跟他姐姐一样被洗脑失去纯真,因为这太让人痛心了,一个民族怎能如此残忍地居杀另外一个民族,生命是可贵的,布鲁诺的家人在悲痛布鲁诺逝去的同时,是否想过在毒气室里的其他犹太人。布鲁诺虽然并无过错,但是也被卷入了这场战争中,导演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述战争的无情,人们只能跟着战争的洪流往前走,个体的努力是无用的,也是无力的,作为普通的无辜个体无法避免被卷入这场战争。纵观历史,国家之间,民族之间,部落之间乃至个体之间的争斗都是持续存在的,种族屠杀在不同时间地点也曾多次发生,比如1994 年的卢旺达种族大屠杀,短短2个多月,共造成80-100 万人死亡,死亡人数占当时世界总人口1/5000以上,大量胡图族平民在媒体和激进分子的煽动下也参与整个屠杀行动。

人之初,性本善,为了利益而发动的非人道战争,是对人性的亵渎,也是人性光辉的闪现。有一些善良的人用着他们微薄的力量,尽可能地帮助战争中的受害者,比如我们熟悉的《辛德勒的名单》,也许跟整个战争的伤亡相比,他们所做的微不足道,但是对那些获救的受害者来说,却己经是一种恩赐。随着国家的强大,生活在和平安稳环境的我们应该庆幸和感激,并祈祷世界和平,人人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