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位置面积

于都县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东部,贡水中游。东邻瑞金市的瑞林、下坝、岗面、万田等乡镇和会昌县的西江、凤凰岽、白鹅、洛口、庄埠等乡镇,南连会昌县的晓龙乡和安远县的浮槎、塘村乡,西接赣县的小坪、长洛、大田、江口、吉埠、三溪等乡镇,北毗兴国县的社富、留龙、杰村、江背、樟木、龙岗、梅窖等乡镇和宁都县的赖村镇。地处东经 115°11′ ~ 115°49′51″,北纬25°35′ 48″ ~ 26° 20′ 53″ 之间。县境南北长83.25 公里,东西宽 63.33 公里,总面积2893平方公里。县政府驻贡江镇,距赣州市65公里,距南昌市422公里。

于都县城是哪个镇(于都县的建置区划)(1)


第二节 建 置

于都建县于西汉高祖六年 (前 201 年),以北有雩山,名曰雩都 (1957年6月1日改“雩都”为 “于都”)。建县初幅员辽阔,县境范围包含今于都、宁都、石城、安远、瑞金、会昌、寻乌 7 县 (市),故于都有 “六县之母”之称。治所设在东溪的南面 (今贡江镇古田)。

春秋,于都地处楚吴边域。楚若敖二十一年 (前 770 年),属楚。吴阖闾十一年(前504年),属吴。

战国,周元王三年 (前 473 年)十月,越王勾践灭吴,于都属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灭越,复归楚。

秦,统一全国,始皇二十六年 (前 221年),分全国为36个郡,于都属九江郡。

西汉,高祖元年 (前 206 年),楚项羽立英布为九江王,于都仍属楚。四年,九江郡改为淮南国。五年,汉灭楚,仍为淮南国,于都始属汉。六年 (前 201 年),颖阴侯灌婴平定江南,析淮南设豫章郡,郡治南昌。于都始设县,属豫章郡。

东汉,初平二年 (191 年),析豫章郡设庐陵郡,郡治石阳 (今吉水县境),于都属庐陵郡。一说兴平元年 (194 年),析豫章郡设庐陵郡,另一说建安四年 (199年),析豫章郡设庐陵郡。

三国,属吴。嘉禾五年 (236 年),析庐陵郡设庐陵南部都尉,治所于都灌婴垒(今县城)。

西晋,太康三年 (282 年),庐陵南部都尉改称南康郡,郡治仍在于都。

东晋,永和五年 (349 年),南康郡治由于都迁章、贡二水间 (今赣州市)。

南朝,宋永初元年 (420 年),南康郡改为南康国,国治迁回于都。齐永明元年(483 年),南康国复称南康郡,治所不变。梁承圣元年 (552 年)南康郡治由于都复迁章、贡二水间。陈永定二年 (558 年)县治迁大昌村 (今梓山镇固院)。

于都县城是哪个镇(于都县的建置区划)(2)


隋,开皇九年 (589 年),南康郡改称虔州,于都属之。大业元年 (605年),虔州复为南康郡。九年,县治迁回东溪的南面。十二年,鄱阳林士弘占据虔州称帝,国号楚,于都属之。

唐,武德五年 (622 年),林士弘降唐,南康郡复称虔州。县治复迁大昌村,于都属虔州。贞观元年 (627 年),全国分为 10道,于都随虔州属江南道。五年 (631 年),县治所被洪水冲塌,始迁今县城。开元二十一年 (733 年),分江南道为东、西道,于都随虔州属江南西道,道治洪州 (今南昌)。

贞元四年 (788 年),升于都为上县 (3000户以上)。天佑元年 (904 年),升于都象湖镇为瑞金监。

五代十国时,后梁开平四年 (910 年),以虔、韶二州置百胜军,卢光稠附梁为防御使,于都随虔州属后梁。贞明四年 (918年),于都随虔州属吴。南唐 元元年 (973年),灭吴,于都随虔州属南唐。

北宋,太平兴国元年 (976 年),分江南为东西路,于都随虔州属江南西路。元丰年间 (1078 ~ 1085 年)升于都为望县 (4000

户以上)。

南宋,绍兴二十三年 (1153 年),虔州改称赣州,于都属之。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年),分全国为11个行中书省,江南西路改称江西行中书省,于都随赣州属之。十四年,赣州改为赣州路总管府。元贞二年 (1296 年),赣州路总管府改称赣州路,于都仍属之。

明,洪武二年 (1369 年),赣州路改称赣州府,洪武九年分全国为 13 个承宣布政使司,江西行中书省改称江西承宣布政使司,于都属之。

清,于都属赣州府管辖。

民国元年 (1912 年)冬,废府,设州、厅。次年,统一全国县制,地方政权设省、县两级,于都直属之。民国 3 年 (1914年),全国行政区划设省、道、县 3级,江南省设 4 道,于都属赣南道。民国 15 年(1926年),废道,于都直属江西省政府。

苏区时期,1929 年 4 月,于都县工农兵革命委员会在县城成立,属中共赣南特委。1930年4 月,改称于都县苏维埃政府,属赣西南苏维埃政府。10 月,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在吉安成立,于都改属之。1931 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于都属之。1932 年 1 月,将 1930 年成立的于北区苏维埃政府,改为胜利县苏维埃政府,隶属江西省苏维埃政府。1934 年 2 月,赤南县苏维埃政府在畚岭成立。3月,改称为登贤县,属粤赣省苏维埃政府。1934 年 7月,赣南省苏维埃政府在于都县成立,统于都、登贤、赣、杨殷 4 县。10 月瑞西县苏维埃政府在宽田成立,直属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11 月,兴胜县在仙下龙溪山成立,属江西省苏维埃政府。12月,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决定,在县内西部地区设置于西县,因时局变动未实现。

于都县城是哪个镇(于都县的建置区划)(3)


民国 24 年 (1935 年)3 月,县境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复为于都县,属江西省第十二行政区 (治宁都)。4 月,江西省政府将全省 13 个行政区缩为 8 个,于都属第八行政区 (治宁都)。

1949年8 月 13 日,于都解放,并成立于都县人民政府,属赣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9月,改属宁都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2年8 月 29 日,撤销宁都分区督察专员公署,于都改属赣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4年7月成立赣南行政公署,1968年2月成立赣州专区革命委员会,1978 年 5月成立赣州地区行政公署,1999年7月1日成立赣州市人民政府,于都县均属之。

第三节 行政区划

1986年,全县设有桥头、葛坳、银坑、马安、曲洋、汾坑、仙下、高龙、岭背、车溪、段屋、宽田、沙心、梓山、西郊、罗坳、黄麟、罗江、新陂、利村、于阳、禾丰、小溪、祁禄山、靖石等25个乡和贡江、铁山垅、盘古山等 3 个镇。有村民委员会402个,村民小组4975个;城镇居民委员会14个,居民小组86个。

1988年 4 月,银坑乡、祁禄山乡改为镇建制。7月,银坑镇设莲花、新街等 2个居民委员会,祁禄山镇设安前滩、荷树岭、布村、新圩等4个居民委员会。

1989年 1 月,撤消西郊乡,其行政区域归贡江镇管辖。5 月,盘古山镇增设南村居民委员会,铁山垅镇增设大岭居民委员会。7月,宽田乡上堡村为 “畲族村民委员会”。至 1993 年,全县设有 22 个乡、5 个镇,402 个村民委员会、4983 个村民小组,22个城镇居民委员会、159个居民小组。

1994年 12 月,罗坳、禾丰二乡改为镇建制。

1996年1月,岭背乡改为镇建制。

1997年4月,梓山乡改为镇建制。

1998年 2 月,高龙乡半石示村更名为仙马迳村。

2000年,全县有 18 个乡、9 个镇、402个行政村、4984 个村民小组、22 个城镇居委会、159个居民小组。

2014年,全县辖9个镇、14个乡、353个行政村。

2020年,全县辖9个镇、14个乡、353个行政村、4986个村民小组。

附:2000年于都县行政区划一览

乡镇名称 村数 小组数 村 委 会 ( 居 委 会 ) 名 称

贡 江 28 342

秀山 仓前 里泗 永红 长征 东溪 红峰 长岭 窑塘 古田 黄金

上窑 窑金 桥坑 白口 石鼓 新地 水南 植林 农业 芦山 罗坪

上欧 迳坑 窑坑 河田 红旗 蔬菜场(东方红、红卫、解放、向阳、红旗、

长龙、于中、古田)

银 坑 20 266

谢坑 冷水 坪脑 香塘 嶂脑 樟树 银坑 河背 窑前 营下 洋河

洋迳 年丰 平安 琵琶 松山 岩前 巩前 上谢 梅屋(莲花、新街)

岭 背 29 376

岭背 长富 大窝 金星 金溪 滩下 阳田 元峰 留坑 下拔 小岭

禾溪埠 小禾溪 禾溪 山田 兰龙 大坝 大阴山 上营 谢屋 水头 虾蟆石

布坑 燕溪 塘内 塘外 大塘 录田 东坑

梓 山 27 376

上蕉 联星 瓦松 花桥 永丰 梓山 山塘 合和 星明 塘贯 大陂

山峰 长口 源枫 新兴 河坑 安和 潭头 下潭 红丰 中心 岗脑

排脑 张军 龙口 生龙 磊石

罗 坳 21 279

大塅正坑 峡山 全角 白果 水塅杨梅坑 鲤鱼 步前 黄坳 塘头

三门 茅坪 岩背 罗坳 跃洲 孟口 河坪 大桥 古嶂 下坪

于都县城是哪个镇(于都县的建置区划)(4)


禾 丰 23 389

东光 隘下 坪山 黄 华堂 蕉坑 禾丰 黄泥 珠塘 金盆 园岭

麻芫 陂角 大湾 尧口 大龙 营前 中坊 大字 黄田 库心 石迳

亭子

祁禄山 12 92 

塅水 刁薮 金沙 井前 上岭岗 畚岭 坑溪 邓屋 马岭 水坞 嵊背

横龙(安前滩、荷树岭、布村、新圩)

铁山垅 9 79

丰田 畔田 河迳 林丰 大布 大庄 大富脑 大庄排

中坑(丰田、铁山、大岭)

盘古山 12 134

山森 工农 横城 仁风 和平 人和  仔 下增 长龙 茶梓 大坑

围屋(东村、南村、西村、自建、山上)

曲 洋 9 95

高坝 石灶 龙井 曲洋 三溪 桐溪 小迳 小洲 小源

葛 坳 16 199

下罗 曾子 上脑 澄江 杨梅头 陈田 龙头 塘泥 东村 牛颈 葛坳

蛇颈 小庄 老屋 窑背 大田

桥 头 8 91

水背 朱屋 桥头 江背 东山 固石 历迳 中石

马 安 8 146

马安 西汾 大螺 桥下 上宝 贡布 溪背 头金

汾 坑 8 99

井洲 鲤汾 富竹 汾坑 上排 瀚田 周庆 周新

仙 下 21 270

仙下 贯背 上方 洋田 石坑 石陂 富坑 福星 潭石 三贯 山塅

邹坑 石脑 西洋 东田 吉村 高枧 乱石 莲塘 高兴 龙溪

段 屋 11 138

寒信 大屋 枫树 上塘 围上 段屋 杜田 康梁 高丰 胜利 严岗

车 溪 16 180

罗坑 小汾 河边 优胜 丰产 安塘 五丰 坳背 朱坑 桃坑 潮溪

车头 车溪 坝脑 飞跃 铜锣

高 龙 7 58

高陂 朱田 留田 龙山 庄头 嶂下 仙马迳

宽 田 15 181

桂龙 龙泉 红星 山下 宽田 李屋 马头 寨面 新田 杨公 石马

桐树 石含角坑 上堡

沙 心 6 77

东布 沙心 新圩 红光 高屋 沙塘

于 阳 7 69

于阳 前塘 大岭 沙湾 远坑 桃溪 下堡

黄 麟 16 169

朱田 车头坝 流坑 岭下 盐潭 和睦 杨屋 湖山 下关 黄龙 罗西

上关 井塘 公馆 太南 迳尾

利 村 17 206

下村 里仁 上村 洪衫 上垄 下垄 花潭 渭田 莲塘 下渭 利村

三坊头 回龙 狮石 茶坑 上坪 洛村

新 陂 11 121

义屋 觉村 高田 板塘 中 庙背 群联 新陂 塘坑 光明 移陂

罗 江 17 199

前村 罗江 新屋 笙竹 西岗 乌坑 黄岭 太坪 联丰 苏坑 高滩

下坝 洋坑 鹅坑 小满 上溪 白田

小 溪 16 162

锁龙 秀塅 左坑 鹅婆 簸箕 坳下 黄泥 小溪 长源 高石 田心

流源 丰坑 船坑 藤桥 桃枝

靖 石 12 191

黄沙 任头 田东 靖樟 靖石 杨梅 龙屋 靖东 渔翁 长赖 良纯

龙江

(选自《于都县志1986—2000》“卷一建置环境”“第一章建置区划”;供稿:于都县志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