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尘
三国曹魏第二任皇帝曹睿的父亲是谁?曹丕?曹植?还是袁熙?
忆峥嵘年华吞噬了多数人物的故事,倒是一些人的背景故事却怎么也不会消失,曹魏的第二位皇帝曹叡就是这样,曹丕,是他的父亲可以说是诗人,更是一个毒辣的政治家。
群雄争霸的三国,在那个真实的年代,没有貂蝉却有一位堪比闭月的绝代佳人,他就是曹叡的生母。曹叡身世周围有如此玄机,和他的父母有着很大的关系。
就算是为三国写志的陈寿老先生也说得迷迷糊糊,把后世研究三国的人物都弄得晕头转向。
根据原书的记载,曹叡薨于魏景初三年,在公元的二三九年,那时的他按照书上所记为三十有六。可能一代魏帝太过短命引起了大家的好奇?不对。
真正困惑着众多史学家的是曹叡的年纪到底是不是三十六。我们现代研究三国的大家卢弼先生就认为陈寿这么写,其实是曲笔,让熟知的人为咱们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况。
从甄夫人被赐死,之后不久曹丕立曹叡为太子。那么曹元仲是谁的儿子,可以说是不言而喻了,这又从何说起呢?
宋朝时候的裴松之帮我们解答了,他说曹叡如果按照陈寿所写的意思,应该是在建安九年生的,也就是在公元二零四年。而此时的八月曹操才攻破袁绍的大本营邺城。
此时曹丕才刚闯入袁家,看到倾国的甄宓,立即向他老爹邀功要了袁熙的老婆甄姬,可十月怀胎才能生出儿女,怎么说曹叡也得等到建安十年才诞生呀?他又不是神仙更不是哪吒。
那么按照裴先生的推测,从建安的第十年到景初三年一共三十四年整,如果有纪元的误差。再怎么说也只能是说三十五年,怎么可能是三十六年。裴先生说这就很可疑了。
《三国志》可是一部非常难得的优秀历史史书,记录严谨取材真实。而且陈寿先生惜字如金,伦理条条有道。这么重要的时间,他怎么会弄错呢?
卢弼先生还认为大家在拘泥另一个证据“延康元年,曹叡十五岁,封武德侯”这句话,因此质疑三国志中记载有误,是不对的。这只是一个背景介绍。
曹叡早在延康元年之前就被封侯了,另一个纪上写着吉茂在建安二十二年担任武德侯庶子官,曹叡此时也被封为武德侯,再将十五岁的年纪加上去,那正好到去世曹叡虚岁三十六。
由此一派认为曹叡是袁熙的遗腹子,从上面的证据来看完全有可能。而且还有不少佐证。其一,曹叡小小年纪就深受曹操的重视,一直都很宠爱这个孩子。
但是曹丕却在继位后很长时间都没有将他立为皇储,之后病重才将他确立为太子,看来他的老爹不太待见他,有可能是知道了这儿子不是他的。
其二,他和曹家遗传的相貌气质不太一样,曹操他本人长相很大众化,大家起初都不怎么看好他,而曹丕的相貌也没有多加描述。而曹叡却有着“天姿秀出”的加分项,再看看袁绍“姿貌威容”,可能是甄姬的底子更好,遗传像妈妈?不过从遗传来看,这都很可疑。
但是曹丕却选择隐瞒,毕竟曹叡的身世影响到了曹操选择接班人,曹操看到年纪小小的小不点的曹叡有着“岐嶷之姿”,对众人说有了你,我们曹家的基业可以传很多代了。
这话好像和历史上许多隔代制定接班人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一样,曹丕这个小狐狸听到,就算知道这个儿子不是自己的也会努力去保护小曹叡的身份,用来增加自己夺得皇位的分数。
毕竟他心里知道曹操更喜欢他的弟弟曹植,可也喜欢我的儿子曹叡,如果曹叡不是我的骨肉被老爹知道了,那我当皇帝肯定是彻底没戏了,在紧要关头还是走一步算一步吧。
这才有了后面的这些故事,当然还是有人坚持认为这里的三十六是误传,有人把三字和六字抄混了,可是抄错了毕竟只是猜测,而且没有新的发现去支持这个观点。
倒是还有一些学者的观点比较新奇,吸引了大众的注意。
这一派的认为,曹叡的亲爹是曹植。陈寿故意将曹叡的年纪写成三十六而不是三十三或者三十四,就是在暗示曹植和甄宓的联系。《世语》曾说,曹丕知道他的弟弟喜欢甄姬。
有一次便把甄姬的枕头拿给曹植看,曹植竟然看得动了感情,据说曹植的大作《洛神赋》就是写给甄姬的情书,而《感宓赋》才是它的原名。
据说甄姬被赐死时,用发敷面,以糖塞口。曹丕为何对自己的爱妻如此心狠手辣,而曹植听闻嫂子的死讯更是悲痛欲绝。这些都让人产生了他有关们两人千丝万缕关系的联想。
而且曹植在和兄弟争夺皇位时,屡次犯下低级错误,简直不是曹植的作风。让人觉得他是故意的,比较能够接受的理由是。
曹叡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曹丕几个儿子中只有曹叡才能担当大权,曹叡能当上皇帝,我不用和兄长拼得你死我活,而未来的皇位也是我曹植的儿子,我还可以继续纵酒狂欢潇洒生活。
我又何必和他争呢?
还有人认为曹叡是曹操的亲生儿子,和曹丕是兄弟,这种说法可以说缺乏确凿的证据,不过按照曹操喜欢人妻的特点倒是很有可能。但和其他观点相比,实在难成一说。
曹叡的身世谜团还是很难破解,如此神奇的故事实在引人入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