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闪烁,夜空绚丽,时而光带成柱;时而华彩绽放;时而滟滟斑斓连绵起伏,时而电光四射与星月同辉……

2021年6月11日晚,一场巨型灯光艺术秀在上海浦江上空,浦江两岸开演,灯光秀以“灯光璀璨庆华诞,不忘初心跟党走”为主题,拉开了上海庆祝建党百年灯光系列活动序幕。

夜幕中,外滩边,殷红的光束照亮人民英雄纪念塔。浦江两岸,300多栋建筑依次点亮,将建党百年巨型灯光标识,烘托得熠熠生辉。

在欣赏灯光秀的无数双眼睛中,有不少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的职工,他们神情激动、成群结队地翘首在浦江之畔。他们眼中的灯光秀既有与大众审美一样的美感,也有与大众愉悦不一样的体会。

看着看着,他们眼里的美景有些迷离有些幻化起来。他们的眼神穿过了时间隧道,来到了140年前的上海……

百年浦江滚滚向前,涛声依旧,述说着那些年电灯与电力的故事。

中国第一盏电灯与中国第一座发电厂

1879年5月28日,中国第一盏电灯在上海虹口区乍浦路一间仓库里试验成功,这是由一个来自英国的工程师制造的。

这个外国人有一个很中国化的名字——毕晓普,毕晓普是公共租界工部局的电气工程师。

为什么是毕晓普担纲试验工作?为什么是外国人试验成功电灯?

故事要从头说起。

近代以前中国室内照明用品主要是油灯、蜡烛。所用之油主要为豆油、菜油和蜡。在室外,富庶人家夜晚行路用灯笼,内燃蜡烛。所谓秉烛夜游,上海也不例外!

19世纪50年代后,煤油逐渐成为油灯的主要燃料。煤油灯是在上海等通商口岸开埠以后开始进入中国的。用煤油灯照明较之豆油灯不但价廉而且光亮,一盏煤油灯可相当于四五盏豆油灯。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了五大通商口岸之一。1864年,上海第一家煤气公司大英自来火房开张。第二年,煤气灯开始使用于上海。煤气灯起初主要用于洋行和街道,后来行栈、铺面、茶馆、戏楼以及居家竞相使用,这为夜市的繁荣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865年12月18日,大英自来火房在南京路从浙江路口以东到外滩装接了10盏广告性质的煤气路灯。晚上,煤气灯犹如一颗颗夜明珠熠熠生辉,游人有“终宵如在月中行”的梦幻感觉。不久英租界主要马路都亮起了煤气灯。

然而,煤气灯毕竟是煤气灯,与电灯相比,仍存在不少缺陷!

电灯比煤气灯更亮,电灯比煤气灯使用起来更方便,电灯比煤气灯价格更低廉……

电灯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然需要,电灯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支撑,对电灯的呼唤之声日益响亮。

试制电灯成为了毕晓普之类的电气技术人员紧抓不放的命题。

毕晓普来自英国,比较了解欧洲的电力发展状况,他深知电的重要性,更知道一旦电灯能够大行其道,人们的生活状况,社会的发展状况将出现飞跃。

由此,毕晓普一马当先,开始了一次次试制电灯的试验。这是一桩需要付出艰辛劳累的事,这是一桩吃力但很讨好的事,一旦试制成功,不但能提高生活质量,也可以使得工部局经济收益大大提升。

无数个热辣辣的日子里,毕晓普匍匐在工作台上,任汗水挂满一脸;无数个冷风嗖嗖的日子里,毕晓普摸爬在那间小小的实验室内,只冻得手脚冰凉……

那日,也就是1879年5月28日,毕晓浦以一台10马力(7.64千瓦)的蒸汽机为动力,带动西门子(Siemens)工厂生产的自瘦式直流发电机。当锅炉汽压达到每平方英寸30磅 (0.21兆帕)时,打开蒸汽阀门,蒸汽机开始转动,随即孤光灯碳棒间出现火花,逐渐发出洁白的弧光。这最原始的弧光灯试验获得成功,这台发电机在每分钟680 转的转速下,可发6000支烛光(6114坎德拉)弧光灯所需的电力。且操作比较方便,用调节发电机转速就可改变灯光亮度,试验共进行了三次,参观者只要站在高墙上;在离灯 80 英尺 (24.4 米)处,手持稿纸,同样能清楚地看到蒸汽机上冒出来热气的影子。接着,又做了开停机和关灯试验。经过多次试验证明,机器正常运转,接通电路时,电灯不会熄灭,开灯关灯十分方便,这是其它任何灯具无法与之比拟的。

随着灯泡放出洁白强烈的弧光,第一盏电灯终于在华夏大地问世!

“奇异的自来月”,这是人们对电灯的盛赞。

至1897年,上海两租界基本普及电灯。其后电灯开始照亮上海城市。

电灯试验成功并开始替换煤气灯后,电量供应跟不上需求的问题凸显出来。

当时对电的需求不只是居民生活需要增加电灯,许多行当,如娱乐、餐饮、商场、企业都因为没有电而处于较为原始的手工状态。

电量能不能大量供应成为各个行当所期盼,用望眼欲穿亦不过分!

增强电量供应,成了当时租界公用事务管理者的当务之急,他们急于提高租界的居民生活、企业发展、经济收益,把增加供电量当成了第一要务。

1882年初,曾在工部局任秘书的立德尔(P. W. Little)在美国休假期间与克利夫兰市的勃勒许电气公司(Brush Company of Clevalnd Ohio)达成协议,取得在中国和香港使用其设备的特权,即把该公司的直流发电设备及照明系统介绍给上海等地。

当年5月,立德尔向工部局提出在公共租界办电的申请得到批准后,与狄斯(C. M. Dyce)、罗(E. H. Low)、魏特摩(W. S. Wetmore)等董事通过登报招股集资 10.1万银两(实筹5万银两),成立了上海申光电气公司(Shanghai Electric Company) 。

这就是上海创办的第一座发电厂,也是中国第一座发电厂。

虽然这座发电厂比英国伦敦霍而蓬(Holborn)电灯厂晚4个月,比1875年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弧光灯的法国巴黎北火车站电厂晚7年,但比美国纽约珠街(Pearl Street)电厂早4个月,比日本东京电灯公司早5年。

这座电厂的建成,标志着中国电力工业从这里开始起步!

电,灯光,让上海真正成为了20世纪初,世界上最繁华的不夜城!

远东最大电厂与中国第一座民营电厂

又一座火力发电厂——杨树浦发电厂在上海诞生,此厂后发展成为远东第一大发电厂。

杨树浦发电厂的发展有个渐进的过程。

20世纪初,上海的工业出现了飞速发展,诸如纺织厂、造船厂、面粉厂,以及商业公司等等接踵而来,电常常就爆表了,到处都是用电申请,工部局电气处的官员被一张张申请表弄得头昏脑涨。而位于裴伦路(今九龙路)的新中央电站受到场地、供水和运输条件的限制,根本就无法再增加供电量。

增加售电量成为各方之需,各方之急。1897年,清政府上海南市马路工程善后局在十六铺老太平码头创办南市电灯厂。

这当然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1908年,工部局电气处在杨树浦沈家滩黄浦江边用7.5万银两购地39亩,筹建江边电站。

1913年4月12日,江边电站建成发电,标志着杨树浦发电厂正式运营。当时发电厂调度室仍在新中央电站,一年之后,杨树浦发电厂又陆续安装2台5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和4台2.8万磅/时(12.7吨/时)链条炉排锅炉,总容量为1.4万千瓦。至此杨树浦发电厂一号锅炉房装有8台锅炉,6千伏开关室和控制室同时建成。

其后,厂里分别向德国、加拿大和英国购买过机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考虑到德国机组质量有问题,就向美国订货,共订购2台1.8万千瓦的汽轮发电机组。1921年,利用报废的3号、4号汽轮机的凝汽器,安装了1台与5号机相同类型的1万千瓦新4号汽轮发电机组,并建成了总长为844.5英尺(257.4米)的箱型循环水出水渠。到1921年底,杨树浦发电厂从建厂以来累计投资2077.1万银两,其中购买设备投资为1765.4万银两。

至1923年,杨树浦发电厂已拥有发电机组12台,锅炉26台,装机总容量达12.1万千瓦,成为远东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远东最大的火力发电厂!这自然让中国人为之自豪,然而,这又是一家外国人造的厂,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心情就有些复杂,可说“让我欢喜让我忧!”

当时中国一些具有民族情怀、国家意识的有识之士,诸如李平书、童世亨等既接受西方工业先进之举,又心心念念想着提升国家实力者,就不停地想自建民族工业发电厂。

他们并不排斥洋人建厂。近代思想家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说“师夷长技以制夷”。他们睁大了眼睛看,竖起了耳朵去听,花心思揣摩;他们学习着洋人的技术,集聚着自身的资金、技术、管理实力,筹划着追上去,赶上去。

于是,这边雄踞黄浦江边的杨树浦发电厂威风凌凌、成为中国电力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度时,那边李平书、童世亨等人就跃跃欲试了!

1911年10月,由中国民族资本投资的第一家发电厂——闸北水电公司闪亮登场!

这是由李平书为首发起建设的。

李平书与日商大仓洋行订立借款合同,以全部厂房 、机器 、营业权为抵押,以充建设资金。1913年,闸北工商业有所发展,投资建筑者增多,水电供不应求。为满足需求和早日摆脱缺款困境,3月,水电公司再向大仓洋行借款,5月,水电公司考虑自家发电机容量小、效率低,不能适应营业扩展,决定停止发电,转而向工部局电气处购买交流电并转售,使水电用户增加。

1925年,公司通过全面考察和分析,认为要进一步振兴闸北水电事业,只有建立新水电厂。为筹集资金,公司进行第二次招股,68万元股票几日内抢购一空。11月,公司以27万元收买自行解散的江湾电灯公司的厂房和设备,备作建新厂使用。全部计划拟定后,1926年9月向欧美各厂家招标。1927年1月开标,决定全部机器由捷克斯洛伐克斯可达厂承造,造价美金51万余元,全部厂房建筑由洽兴营造厂及建兴打桩公司承造,造价32万余元。新电厂占地 37亩,位于军工路剪凇桥闸殷路口。1930年2月全部建筑先后完工,7月机组安装全部竣工,12月24日,新电厂向用户供电。

新电厂建成后,结束了闸北地区依赖外国人供电的局面。 同时,公司收费低廉,营业额直线上升,1931年全年发电量达4360万千瓦,供电最高负荷为1.55万千瓦。

正当公司突飞猛进时,“一. 二八”事变爆发。1932年日军大举进攻上海,闸北一带遭狂轰滥炸。2月9日,新水厂因管道被炸而停止运行,新电厂也由于线路及总变电所被炸而停机。在水电停运期间,幸亏公司事先推测局势,巳与美商上海电力公司及上海自来水公司订立馈电馈水合同,使公司营业区域内的主要用户水电供给继续维持。事变结束后,公司虽然尽最大努力于4月底恢复工厂出水,8月下旬恢复电厂发电,但经济损失高达70余万元,全年亏损40余万元,营业状况下降到历史最低点。

为收拾残局,恢复生产, 1933年1月,公司以全部资产作抵押,向银团和旧债权人借款规银215万两,用来修复设备及清理各项贷款。同时,为加强集体力量,走出困境,公司调整组织体系, 增设总务科。2月,公司第八届股东会增选钱新之等4入为董事, 推举陆伯鸿为总经理。

1933年,公司水电两项营业巳日渐恢复到事变前水平,尤以电力发展更快,全年发电是1932年的3倍,比营业最盛的1931年增加1000万千瓦。同年6月,电厂又增添锅炉1台,使发电量显著提高。在稳定发展各项营业业务过程中, 公司明确提出 “增加效能,减轻成本,辅助生产,服务社会。扩充水电工程,以应需求,改良水电设备,以增效能,招揽工厂,以 繁荣市面,推广电力,以增加售电、供电。”

发电设备尚有待添加,银团借款也须在3年内还清,这非当时公司力所能及。为此,公司决定发行债券。从l934年至1936年曾二次发行公司债券。同时,公司又决定扩充资本金。自1935年到1937年4月,共进行三次招股,每次增资100万元,使公司总资本从600万元扩大到900万元。经过短短几年的艰苦创业,截止抗日战争前夕,新电厂拥有发电机组4台,容量3.45万千瓦,成为当年华入企业中容量最大、发展最快的火力发电厂。设备容量的扩展,促进了公司营业额,全年收支盈余额从1933年的80余万元,猛增到1936年的136万余元,用户已超过3万户。

销售方面,公司十分重视向同行售电。1934年前,荆华、大耀、真如三家电气公司巳分别够用公司的电力。1934年至1937年,公司又向华商电气公司、浦东电气公司、嘉定华兴永记电灯厂和南翔生明电气公司售电。这些电气公司购用后,在各自的营业区域内转馈,无形扩展了公司的营业区域。公司对本地区用户,采用各种优惠办法,多次降低水电费,令贫苦市民也能用上水电。

1934至1936年,公司业务蒸蒸日上。上海金融界,企业界与同行,对公司周到的服务,充分的供给、公允的定价、可靠的使用,均有认可。

因为公司在经济、营业和各项工程等方面成绩突出,经当时的中央建设委员会考核评比,自1931年至1935年,连续五年受到政府嘉奖,获得优胜荣誉奖状。 1937年初,公司的营业状况呈现欣欣向荣趋势……

『第一』成群与中国最先进都市上海

说到上海在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上的贡献,人们总是如数家珍地说:试制了中国第一盏电灯,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发电厂,开设了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投资的发电厂。

其实,在早期的中国电力发展过程中,上海曾经出现过多个第一:

1896年

公共租界工部局电气处新中央电站落成发电,并于1907年装置了当时国内第一台单机容量最大的8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

1911年

为配合电力输出安装大量电缆,以3相6.6千伏配电,当年安装了4.45英里(7.2公里)电缆线路,此为同时期国内最长的电线线路。

1916年

上海电力在国内首批竣工22千伏电缆1、2、3、4线路,每根长8.64公里。

1931年

浦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在黄浦江中首次敷设了5.5千伏和6.6千伏南北各两条水底过江电缆,将浦西的电力馈供浦东用户。这是上海最早铺设的穿越黄浦江水底的电力电缆,也是中国第一条过江电缆。

1932年

闸北水电公司敷设了上海首批33千伏电压等级的电力电缆。

1935年

上电以杨树浦发电厂为起点,用22千伏电缆输电,连同市中心的6.6千伏配电网,构成了一个供电可靠的地下电缆输、配电网络,成为中国最早和规模最大的城市电力电缆网。

中国第一盏电灯、第一条线路、第一只电表、第一台变压器、第一条电缆、第一座变电站…………电力上的许多个“第一”都出自上海。

许多个第一支撑起了上海一片辽阔而明亮的前景。上海成了中国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政治中心,上海的繁荣走在了全中国前列。

拥有第一便拥有历史!在中国电力史册上,拥有众多第一的上海电力必将彪炳史册。

■宋长星

国网上海电力价值:上海电力拥有多个第一(1)

国网上海电力价值:上海电力拥有多个第一(2)

国网上海电力价值:上海电力拥有多个第一(3)

国网上海电力价值:上海电力拥有多个第一(4)

国网上海电力价值:上海电力拥有多个第一(5)

国网上海电力价值:上海电力拥有多个第一(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