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孩子开始生病的高二阶段,八年时间酸甜苦辣,一言难尽。

思考八年时间里与上万情绪障碍的孩子家庭的各种交集,更是五味杂陈。

青春不只是激情滂湃,前途似锦,也有暗流汹涌,风雨肆虐。

青少年成长中的教训,值得总结与反思。

惊人的数字——8年和10000

8年。

从孩子高二下期发病的2014年夏天,到现在,他基本回到正轨,整整八年过去了。

10000

八年多,我由急切的求医问药者,成为心理咨询师、“阳光旅途”QQ群管理员、心理健康公益组织“渡过”的陪伴者和多个社群群主,所接触到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情绪障碍患者,数量已然上万。

这八年里,孩子经历的情绪障碍,还在不断地重复,没有看到明显的下降趋势,反而出现值得警惕的低龄化发展趋势。

遥远的记忆——谁的青春不曾迷茫

因为孩子的际遇,我时常会思考问题的根源,并用自己的经历去印证我们成长经历的同与不同。

于是,我经常会想起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那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初、中期。

那时的我还是眼界狭小的农村少年,在如今被缅怀和歌颂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中与父母过着相对艰辛的日子。

艰辛,但并不痛苦。家庭氛围轻松,所以心里不乏温馨;内心无欲无求,所以较少背负压力。

那个时候的农村还有广播,下午放学时间,经常会播放《小喇叭》、《星星火炬》,以及一些歌曲和小说联播。

我记得播过德国电影《英俊少年》主题歌《小小少年》的歌词: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

眼望四周阳光照。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

但愿永远这样好。

一年一年时间飞跑,

小小少年在长高。

随着年岁由小变大,

他的烦恼增加了。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

无忧无虑的乐陶陶。

但有一天,风波突起,

忧虑烦恼都到了。

一年一年时间飞跑,

小小少年在长高。

随着年岁由小变大,

他的烦恼增加了。

根据我们的经验,这些烦恼可能来源于:

1、对自我意愿的干扰

鞋舒不舒服,自己的脚最熟悉。但是,父母、亲友会根据他们的经验,给你提供“最好的解决方案”,非得向你推荐一双“最合适的鞋”,目的是让你跑得更快、更远、更轻松。

我这里的“鞋”只是比喻,可能包括发展方向、爱好、交友、饮食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2、对未知人生的不安

对不确定性的担忧是最基本的人性本能。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必将离开家庭庇佑、单独翱翔自己天空的目标日渐清晰。

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他们将面临很多陌生的东西——职业,人际关系,组建家庭,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

3、具体的挑战——学习和工作

现在的社会,对于孩子的独立发展有一条约定俗成的“终南捷径”:

(1)通过努力地学习,取得较好的成绩,进入名校;

(2)在名牌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

(3)名校、好工作,从此进入人生坦度,过上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

通过良好的教育走入人生正轨,教育背景越好则幸福指数越高,这是一条由家庭经验、利益驱动等共同塑造的共识。

家庭经验方面,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家长、高度认可知识价值的家长、吃过没有文化苦头的所谓失败家长,都在强化这种共识。我这几年的经验,知识分子家庭、教师家庭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和情绪障碍的比例远高于一般家庭。

利益驱动方面,这几年,教育与房地产、教培、绩效考核等深度勾连,相互推动,造成了对名校、尖子生的盲目崇拜。在这种潮流中,青少年个体因学习成绩起伏、自身学习状态好坏而产生情绪波动和烦恼,是非常普遍的常态。

我这八年观察到的上万情绪障碍的孩子,几乎所有人的发病年龄都是学习阶段、尤其是竞争激烈的初高中阶段,且发病期已经产生明显的心理波动和行为异常,可见学习已经成为导致青少年崩盘的杀手。

相同与不同——我们与孩子们青春期的一些对比

相同的地方:

两代人都有成长的焦虑,都承受着成长的压力,也产生过困扰和动摇。

不同的地方:

(1)我们那个年代青春期孩子心理健康疾病的发病比例,远低于现在这个时代。

(2)我们那个年代青春期孩子的发病年龄,没有现在这样高度集中于初中、高中等学习任务较重的阶段以及名校、尖子班级。

我们所有的奋斗,无非是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未来。

因此,这绝对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情形。

青少年心理问题哪个最普遍(从八年上万家庭的经历看青少年心理问题)(1)

青少年心理问题哪个最普遍(从八年上万家庭的经历看青少年心理问题)(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