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80%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表现为对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在交往中缺乏自信,办事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容易罪责归己,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怎样排解内心自卑或克服自卑感?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怎样排解内心自卑或克服自卑感(人为什么会自卑)

怎样排解内心自卑或克服自卑感

研究表明,80%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表现为对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在交往中缺乏自信,办事畏首畏尾,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容易罪责归己。

自卑的人喜欢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相比,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影响到工作和生活。严重的会产生灰心、内疚、焦虑、忧郁等负面情绪,甚至对人生失去盼望,走上轻生的的不归路。抑郁症的症结就是自卑感

人们为什么会自卑不自信呢?

一、消极的早年经历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从婴幼儿时期起,由于无力、无能和无知,必须依附父母和周围世界。那时我们自我认知的形成完全来源于父母和周围的世界对我们的镜像映射。如果遭受否定、惩罚、忽视,缺少温暖关爱,就会造成自我认知上的扭曲,认为自己不好,不值得被爱。

我的父母从小对我的管教很严格,以批评鞭策为主,总拿别的孩子的优点跟我的缺点比较。我并没有犯什么大错,他们就会对我发火,很严厉地批评我。而我学习成绩很好,他们却不表扬奖励。

我性格内向,小时候害羞文静,不主动亲人,所以不讨大人喜欢。5岁的时候,一个叔叔跟我爸说我的发小长大后会比我更能成事,因为她更活泼外向。我的长辈也总跟我说:“你的性格要改改,不要这么内向,开朗点。”我的同学也说我是死读书的书呆子。

二、消极的非黑即白思维

消极的早年经历让人形成了消极的非黑即白的单一思维方式,认为“别人都讨厌我”、“我一文不值”、“我不值得被爱”。从而觉得自己必须取悦别人,做得完美别人才会喜欢自己。于是,不顾及自己的需要和感受,牺牲自己来讨好他人,获得表面上的良好感觉。但一旦有人不赞同自己,就会更加全面否定自己,对人际关系产生恐惧,从而消极退缩。

我以前呆过的两个公司,我主动多次跟一些同事示好,但他们就是不理我。我心里就产生了消极的自我对话:“看吧,你就是不讨人喜欢”。虽然还是有其他一些同事愿意跟我走近,但我只关注这些不理我的人。后来,我很长一段时间在人际关系上自我封闭不主动,原地打转。

三、家庭经济因素

家庭贫寒,生活困难,与别的同学相比,觉得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差而感到自卑。

我父母是农村教师,为了让我受到好的教育,把我送到城里最好的学校去读书。班里的同学大部分家庭条件比我好,穿的衣服比我好很多。小学有段时间每天放学后留学生补课,全班只有我一个人没有补课背着书包走。中学时我骑一俩破自行车,都怕被同学看到笑话。这些也让我觉得自己比别人差。

四、社会文化因素

每个人都处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社会文化因素对自卑心理也有影响。

在一些重男轻女观念重的地区,对女生的轻视也会让女生产生自卑。如果所在的家庭是少数族裔,或面临贫穷,会承受来自社会的歧视问题。

我的外公在文革时被批斗,我的母亲因此也受到攻击、歧视、政治压迫,让她一度也非常自卑。

五、外表或身体缺陷

外表或身体的缺陷,比如太胖、太瘦、太矮、太高、太黑、残疾、胎记等等,尤其是在被人嘲笑后也会产生严重自卑。

尼克.胡哲生下来没有四肢,很长时间自卑得想自杀。

我长痘长了十几年,前两年都还长。曾经一段时间很胖,加上长痘,显得又胖又丑。每次跟别人说话时都低着头躲避别人的眼神,怕别人看到自己的痘痘。

一个人的改变总是由内而外。每个人都守着一扇由内向外开启的大门,彻底的改变一定与内在坚定的信心有关。当内在的自信慢慢变得坚定的时候,以下的提示将有助于你有效地树立起自己的自信心。

(1)尽量坐在前面

坐在前排,是培养自信的一个好方法。

坐在前面比较显眼,没错!虽然坐在前排较醒目,但是别忘了想不醒目而成功是不可能的。

成功本身就很显眼,引起别人注意可以增强你的心理承受能力。

任何集会的时候,后面的座位都会先坐满。这个现象相信你也亲自体验过。大部分人喜欢坐在后面,或许是因为不愿意太显眼。可要知道,这种态度只会使他自己显得畏缩不前、信心不足。

请你从现在起,在参加各种集会时尽量以坐在前排为原则。只要走入人群,就坐到人群的最前面去。如果你能养成自动坐到前面的这种习惯,那么,这种习惯会带给你无限自信。

(2)注视对方的眼睛

当对方不敢注视你的眼睛时,通常表示着:“我在你身旁,感到自己无能为力,我在你面前感到自卑、渺小。”逃避对方眼睛的人说:“我害怕,我没自信。”所以你不妨直视对方眼睛,以克服这种恐惧的心理。

凝神注视对方,等于告诉对方:“我是正直的人,对你绝不隐瞒任何事情。我对你说的话,是我打心底里相信的事情。我没有任何恐惧感,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3)用新的姿势走路

动物的走路姿势是一种重要的形体语言,它会泄露出内心的状态,反过来也会影响到心理的反应。在动物世界里,野兔在树林里左顾右盼,窜来窜去,胆战心惊,显得很不自信;而狮子的出现从来就是从从容容,如入无人之境,那份自信让野兔望尘莫及。

作为高级动物的人更是如此。有的人走起路来低垂着头,慢吞吞的,看上去弱不禁风;而有的人走起路来挺胸抬头,矫健有力,给人的感觉是神采奕奕。

心理学表明,当一个人不自信的时候,会造成走相的不自信,同时,一个人走相的自信反过来也会引导内在的自信。

因此,建议不妨经常改用一些新的姿势走路,这对自信形象的树立既简单又有效。

比如,你可以比别人快20%的速度走路,一个人的步伐的加快将大大地促进自己心态的调整和改变。

走路比一般人略快的人,等于告诉所有的人说:“我正要赶到有要事待办的地方,我必须去做很重要的事,不仅如此,我要在到达之后15分钟内把那件事办成。”步伐缓慢则显得懒散,给人的感觉是个意志消沉的人;而那些不紧不慢、步伐适中的人好像在说:“我实在是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

走路姿势是你是否自信的外在表现,因此,如果你自信,不妨时刻提醒自己:抬头!挺胸!走快点!步子迈大点!

(4)主动发言

有许多思想敏锐、颇具才干的人,不喜欢讨论事情,并与他人难以相处。这并不是说他没有那份能力,问题是他缺乏信心。

在会议上或交谈时,你必须养成主动发言的习惯,抓住任何一次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千万不要这样想:“也许我的想法和观点一文不值,如果得不到赞同或者说得不好,别人会觉得我差劲,我还是什么也不说好了。”这样的忧虑与放弃,只会加深在别人看来自信不够的印象,这对自己的形象是非常不利的。其实,你越能主动发言,热情与自信也就越能“如影随形”,有增无减。

当你自告奋勇地发言时,你的自信力一定会增加,说起话来也就越容易了。你最好踊跃地发言,因为这是培植自信的维他命。戴尔?卡耐基非常倡导以“主动发言、练习讲话”这种生活化的训练方法来帮助缺乏自信的人建立自信,效果十分理想。

(5)常带微笑

“微笑会给人带来自信。”微笑虽然是自信缺乏者的特效药,但是许多人却不相信这句话,在他感到恐惧时,决不微笑。事实上,微笑能给自己带来自信,祛除恐惧与烦恼,击碎意志的消沉。微笑能唤起对自我的认同,当你微笑时,说明你看重自己和自己的状态,对自己感到满意,这将有助于你更上一层楼;你微笑,在别人看来你是一位大方开朗的人,无形中会让对方产生好感并吸引对方,由此更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此外,微笑不只是治疗感情的特效药,更有同化他人反对意见的魔力。假若你给予对方衷心的微笑,只此一点,就已使任何人无法对你发怒了。

做到“四个正确”,从此告别自卑

克服自卑心理的正确方法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如果自惭形秽,那他就不会成为一个美人;如果他不觉得自己心地善良,即使在心底隐隐地有此种感觉,那他也成不了善良的人;如果他不相信自己的能力,那他将永远不会是事业上的成功者。很难想像,一个缺乏自信心的运动员能够登上世界冠军的领奖台。正如拿破仑说的那样:“默认自己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创造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树立自信心是战胜自卑感的根本方法。心理专家在生活中发现,只要做到以下“四个正确”,就能克服自卑感,树立自信心。

(1)正确评价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短处,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我们显然不能因为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缺陷就怀疑自己的全部能力。我们不仅要看到自己的不如人处,还要看到自己的如人之处和过人之处,这才能正确地与人比较。按照社会心理学上的归因理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把失败得失归之于某种原因。许多人的自卑心理,实际上就是由于归因不当造成的。

(2)正确表现自己

自卑感往往是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挫折,对自己能力产生怀疑。所以,除了正确评价自己以外,还要学会适当地表露自己的才能,对自己提出适当的要求。自卑是同失望形影相随的,或者说,自卑是在失望的基础上产生的。为什么自己会看不起自己呢?因为自己对自己失望透了,简直有些绝望了。人的失望情绪,又是同人对某件事情的期望程度相关的。事先的期望值越高,事后因结果不理想而产生的失望程度也相应越高。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一下子要求过高。比如你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中发过言,第一次在许多人面前讲话,就不能把发言效果设想得很好。这样即使失败了,也不会过分失望。

心理学家建议,自卑感强的人,不妨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较大的事情。这些事情即使很不显眼,也不要放弃争取成功的机会。任何成功都会增加人的自信,对于自卑的人来说,尤其如此。而且,任何大的成功,都蕴积于小的成功之中。只要循序渐进地锻炼能力,自信心就会取代自卑感,这是合乎逻辑的结果。

(3)正确补偿自己

补偿是人的天性。常言道“盲人耳聪”,说明失明的人,耳朵特别灵,以听补盲,就是这个道理。人不仅具有生理上的补偿能力,还可以进行心理上、才能上的补偿,当然,补偿应该是积极的。有的人自叹能力不如别人,却巴不得看到别人失败受挫甚至犯错误,这是一种幸灾乐祸,是一种消极补偿,当然是不可取的。

(4)正确地面对人生

每个人要学会看清事物的本质,乐观向上,对生活、前途充满信心。具有自卑心理的人总是过多看重自己的不利、消极的一面,而看不到有利、积极的一面,缺乏客观地、全面地分析事物的能力和信心。这就要求我们学会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而不被暂时的、表面的现象所迷惑。青年朋友只要客观地分析自己有利和不利的因素,乐观向上,对前途充满自信心,并积极进取,就不会因暂时的挫折而产生自卑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