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年前古埃及的“来”字#

原创不易,支持请按“关注”,和我一起发掘古文字的秘密吧!

前言:

古埃及距今5200年前后使用过的“中文字”体系,来自中国杭州良渚文化的传播。

西方学者们认为,于距今5200年前后的古埃及“美尼斯”国王时期,国家开始首次统一,出现了第一王朝。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1)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2)

{上图1为中国浙江良渚文化时期的梳子,距今5300年前后。图2为古埃及的梳子和骨针,距今5200年前后,笔者自拍于德国柏林古埃及博物馆}

笔者曾经参观了中国浙江良渚和德国柏林古埃及博物馆,发现“美尼斯”国王时期出现的古埃及器物体系,是对中国浙江杭州5300年前余杭良渚文化器物体系的翻版。例如,梳子,还有用于丝绸刺绣的骨针,等各种器物。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3)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4)

{上图1为笔者自拍于德国柏林古埃及博物馆的古埃及文字,距今5200年-5000年.图2为中国良渚文字,距今5300年-4300年}

上图1为距今5200年前的古埃及通行文字,有很多是可以识读的“中文字”,例如有“乄{X}”字,“人”字,“从{2个人并排}”字,“界”字,皆是由中国浙江良渚传播而来。古埃及文字在距今4000年以后{摩西率领以色列人出走埃及之后},开始变体,融合了来自很多不同地方的文字,单纯的“中文字”体系时代就结束了。

中国的良渚文字,现在还没有人去研究它,可惜了!

今天,本文就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来”字,看一看中国良渚文化是如何传播到古埃及的。

还有,古埃及人后期又去往了何处呢?

一:5200年前古埃及首饰盒上浮雕的“来”字,讲述了中国浙江人与古埃及“来,回”迁徙居住的历史。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5)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6)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7)

「來」乙6378反合14022反賓組

{上图1为笔者自拍于柏林古埃及博物馆的首饰盒,距今5200年。图2为甲骨文“来”字}

在古埃及首饰盒的盖子表面,浮雕有一个美术字体的“来”字。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8)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9)

{上图1为古埃及“来”字的局部,图2为一朵下垂的郁金香花苞和文物对比}

古埃及的“来”字,左右两边描绘有2朵下垂的郁金香花苞,显示来自中国良渚人女性们首先迁徙来到土耳其和格鲁吉亚等地区{新石器时代郁金香植物的原产地}暂住,再迁徙来到埃及居住。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10)

{上图为浙江杭州余杭良渚博物院池塘里的荷花}

郁金香,又称为洋荷花旱荷花

荷花{郁金香},是夏天才开的花,普通话俗称为“夏花”,良渚人的吴越语方言要反着说,称夏花为“华{花}夏”。

古埃及“来”字上浮雕的2朵郁金香,是对来自中国“华夏”移民族群的文化表现。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11)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12)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13)

{上图1,2为古埃及的“来”字及其局部。图2为中国的玉兰花和文物对比}

古埃及“来”字的底座,有一朵花,是反着的状态,如果把它顺过来,就能看出是一朵原产于中国江浙一带的玉兰花,现在是中国上海的市花。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14)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15)

{上图1为古埃及的“来”字,图2为三星堆3号青铜神树。安源 摄}

古埃及的“来”字造型,后期就演变成了中国三星堆3号坑青铜树的样子。

三星堆“来”字形的青铜树,是对古埃及的华侨族群往中国迁徙的历史证据之一。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16)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17)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18)

{上图1为古埃及的“来”字,图2为良渚陶文“回”字}

憧憧往来。——《易·咸》

5300年前的良渚人女性从中国迁徙到埃及居住,叫做“来”。

良渚人女性的埃及后裔们也会离开非洲,前往中国浙江良渚的娘家探亲,叫做“回”。

华夏文明与古埃及文明,有“来”就有“回”。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19)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20)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21)

{上图1,2为古埃及的绿松石和贝币,称为“賚”,图2为古埃及的贝比,自拍于柏林古埃及博物馆}

【集韻】“賚”:音來。

【書·汤誓】:予其,大賚,汝。

古埃及由绿松石和贝币串联在一起的项链首饰,在当时叫做“賚”lài。

“賚”,是中国《詩经·周頌》的篇名,共一章。根據〈詩序〉:「〈賚〉,大封於廟也。〈賚〉,予也。言所以錫予善人也。

《诗经,周颂·赉》记载:

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

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

时周之命,于绎思。

也就是说,在西周早期陕西省的“周原”遗址里,会考古出土这件古埃及的绿色和贝比项链。

因为“賚”字,是《诗经》的一篇。

二:古埃及的“来”字与浙江良渚癞蛤蟆玉器的历史关系。

{1}“来”字,与良渚玉雕的癞蛤蟆,以及莫角山。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22)

5300年前的良渚人和古埃及人,不受现代汉语文字的束缚,习惯用“同声字”。

【廣韻】落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才切,来:音“赖”。

古埃及的“来”字,在当时的词义和发音为“赖”字。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23)

{上图为Ra,也拼作Rah),是古埃及太阳神。从第五王朝,距今4494年至4345年开始,成为古埃及神話中最重要的神,中文音译为“赖”。}

“赖”字,发音为“来”字,是古埃及神话中的太阳神,被视为正午的太阳,也是赫里奥波里斯-九柱神之首。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24)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25)

{上图1为良渚文化镂空兽面纹玉癞蛤蟆牌饰,1987年瑶山遗址发掘:M7:55,眼眶以下的两侧各有1个锯齿状突起,很像青蛙的爪子,十字镂孔及其两侧的形态更像青蛙的后腿,所以整件器物像一只蹲伏的青蛙。宽7、高3.9厘米。图2为癞蛤蟆和文物对比}

良渚博物院的官网,将这件玉雕解释为一只青蛙,它实际上是一只癞蛤蟆,当时叫做“赖{癞}”,也读作“来”,是良渚女性们的姓氏用字。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26)

{上图为良渚古城的莫角山遗址}

【書·大禹謨】:大禹,曰文命 ... 萬世永賴。

商代国家文献“大禹莫”的“莫”字和良渚“莫角山”遗址的“莫”字,词义解释为蛤蟆,又称为癞{赖}蛤蟆。《尚书》记载的良渚古城,是属于“大禹”建造的“莫角山{癞蛤蟆山}”城市,良渚的女人们都姓“赖{来}”。

{2}距今1万年前土耳其的“来”字,是对浙江地名的表达。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27)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28)

{上图1为良渚石斧。图2为斧头砍树}

《说文解字》析:破木也。析,一曰折也。以“斤”破木。

距今1万年之前的浙江省,地名简称为“折”字,俗称为“析”字,源于浙江人用石斧来折断树木砍树。

“析{折}”字,后期的词义解释为蜥蜴。

1万年之前的浙江,俗称为“蜥{析}蜴”江。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29)

{上图为土耳其哥贝力克遗址出土的文字,距今1万年前}

浙江人在距今1万年前就往土耳其的哥贝力克遗址迁徙了,并在这里留下了文字的历史证据。不过,西方的历史学家们不认识汉字,就把这个文字放反了。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30)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31)

{上图1为哥贝力克遗址的“来”字,图2为蜥蜴和“来”字对比}

把“哥贝力克”遗址的“来”字,放正,就能发现“来”字是对一条蜥蜴外形的写实。

这个距今1万年前的“来”字,是由来自中国浙江的“上山人{浦江县人}”所书写。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32)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33)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34)

{上图1,2为土耳其哥贝力克遗址石雕壁画上的癞蛤蟆女人,图2为癞蛤蟆对比}

“来”字,发音为“赖”字。

哥贝力克遗址石雕的癞{赖}蛤蟆女性,她的名字叫做“大禹”,她是一只“出西羌”的蛤蟆。

{3}《尚书》记载古埃及和古中国的“莱夷”族群。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35)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36)

{上图1为古埃及的“来”字。图2为中国山东省的莱州湾}

土耳其哥贝力克出土距今1万年前的“来”字和癞蛤蟆女性壁画,证实了古埃及“来”字迁徙和发展的历程。

【廣韻】落代切,莱{来}:音賴。義同。 

【書·禹貢】:萊{来}夷,作牧。

《尚书》记载距今6500年-5300年前的“来夷”人,祖籍地在中国的浙江和山东省的莱州半岛地区。古埃及首饰盒上浮雕的“来”字,证实了浙江人和山东莱州人女性往非洲大陆迁徙,在当地从事纺纱织布产业的历史。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37)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38)

{上图1为山东省龙口市的“莱子国”归城遗址,图2为该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及其铭文}

距今2500年前的山东省归城城址,南侧背倚莱山,北面朝向大海,距渤海海岸约17.5公里。莱山海拔高程为619米,地势险峨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准确地说,该遗址叫做“归,来”遗址,由从埃及迁徙归来的“莱子{来子}”们后裔所建立。

三:陕西省宝鸡市出土西周早期的青铜器“来盘”铭文,证实了《圣经,旧约,出埃及记》的真实性。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39)

{上图为古埃及各个不同的神}

在距今5200年-4000年之前,古埃及是一个“多神教”的国家,古埃及神话里的神,数量超过了2000多个。

在距今4000年前,于西亚地区诞生了“单一神”的基督教,并传播至于埃及。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40)

{上图为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路线图}

《圣经,旧约,出埃及记》记载了以色列人的后裔“摩西”在古埃及传播基督教和信仰上帝,屡次被古埃及的国王镇压。距今4000年前后的摩西,率领30万以色列人在上帝的指引下出走埃及,往西亚的迦南地迁徙。

宗教战争,引发了古埃及文明的第一次崩溃。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41)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42)

{上图1为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来盘”,盘子上浮雕有一只“角蜥”首,盘内底铸铭文21行,约360个文字。}

西周青铜器来盘铭文记载:“”曰:宅厥堇疆土,用配上帝。

青铜器“来盘”的铭文,证实了4000年前古埃及宗教的冲突,信奉上帝的摩西和信众叛逃了古埃及,以色列人的后裔们又从西亚的迦南地继续往中国宝鸡市迁徙,在眉县铸造了青铜器来盘,铭文记载“用配上帝”。

四:“来”字,表明了原生于伊拉克的小麦,于距今4000年前传播至于中国新疆和山东省莱州半岛。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43)

{上图为甲骨文“来”字与小麦的图画}

甲骨文字体的“来”字,字形是对原产于伊拉克作物小麦外形的写实。

中国植物考古学家赵志军介绍说:“2005年,考古学家们在山东聊城校场铺遗址发现了4000年前的小麦遗存,这里位于华北平原的西部,按照小麦从西到东的传播路线推测,原产于伊拉克的小麦进入中原的时间应该更早。”

考古成果显示:在山东省的海岱地区,新发现小麦遗存的年代相对较早。例如,通过科学的浮选法在山东省聊城校场铺、胶州赵家庄、日照两城镇和日照六甲庄四处考古遗址都出土了属于龙山时代的炭化小麦遗存,绝对年代在距今4600-4000年之间,这是目前在中国发现的可信度较高的最早的小麦遗存。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44)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45)

{上图1为古埃及的“来”字,图2为山东省“莱子国”出土的西周青铜器铭文,距今3000年前后}

青铜器铭文识读:来,日,乍{突然死了}。翔鼎。

距今4000年前的山东省“莱子国”地区,地名俗称为“麦丘来”,由一群来自古埃及和伊拉克的移民们所命名,这批移民带来了原产于伊拉克的小麦在山东省播种,小麦写作甲骨文字体的“来”字。

归城遗址青铜器铭文的“来”字,字形和古埃及的“来”字形同。

结束语:

用文字,来追踪古代人类的迁徙史。

文明起源的标准,是什么呢?

当前,西方学术界比较流行的判断文明是否形成的标志,有“三要素”,即冶金术、文字和城市的出现, 这是根据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北非的埃及文明归纳出来的。

“文字”,是讲述全球人类文明发展和变化的基础条件之一。

象形文字对照表古埃及(识读古埃及5200年前的中文字)(46)

古埃及距今5200年前首饰盒上浮雕的“来”字,讲述了埃及文明诞生的母体源头,以及古埃及人在距今4000年前出走往西亚迁徙,并携带着小麦种子往中国传播的人类迁徙史。

用文字,来追踪古人类的迁徙时,属于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