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少年普法小程序(青少年普法读物我的青春法则全国公开发行)(1)

金少年普法小程序(青少年普法读物我的青春法则全国公开发行)(2)

法治文化“绽放”,离不开检察官辛勤“浇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今日文化自信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校园是检察机关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主要阵地之一,优秀的青少年普法读物是检察机关向全社会未成年人传播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开展法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如何让法律规定活起来,让未成年人用起来,让犯罪分子怕起来,让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校园中生根发芽,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策划,福建省南安市人民检察院主编的青少年普法读物《我的青春法则》,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前,由中国检察出版社面向全国公开发行。作品凭借其生动翔实的案例、别具风格的漫画、自成体系的专题和触及灵魂的互动等独特魅力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法治进校园”全国巡讲活动法治宣传系列图书,并期待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到全国中小学校园,“浇灌”青少年心中的法治种子。

以案释法:有骨有血,漫画释法更生动

一起案例胜过一堆文件。福建省南安市人民检察院案件体量大,2017年以来受理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涉未成年人案件577件731人,案件类型复杂多样,是一个典型的青少年普法案例宝库。

案例真实方有骨血,方能致信。《我的青春法则》由该院检察干警精选本院办理的真实案例,以青少年易于接受的平实语言进行文案原创。如书中以“我把你当同学,你却把我当提款机”为题引入校园欺凌案例,以“自愿即合法?这一瓶青春期的毒药不要碰”为题撰写与未满十四周岁幼女自愿发生性关系构成强奸案例,让青少年在第一眼看到题目时便产生继续阅读的兴趣,改变了青少年对法律晦涩难懂的刻板印象。该书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形式插入案例作为配图,同时根据每起案例进行“检察官释法”,围绕着社会热点和常见罪名有针对性进行科学普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普法效果,该书在每个章节的最后安排“法律课堂”答题区,设置与章节相关的法律知识问答,供学生进行自我测试。以案普法、以案释法,以题学法,该书以典型案例结合法治学习引领法治新风尚。

自成体系:青春法则破解少年成长“所有烦恼”

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我的青春法则》一书包含了预防校园暴力、预防性侵、预防毒品犯罪、保护生态环境、预防金融犯罪五大专题。该书紧密联系最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内容,较为全面地收录了当今社会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盲区、法律陷阱以及可能遭受侵害的各种情形。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该书对“两法”中新增或修改的网络保护、校园霸凌等相关规定通过案例展开释法。以未成年人网络交友引发强奸、继父性侵继女案例,呼应刑法修正案(十一)中加大对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惩治力度。作品结尾以附录的形式用强制报告、入职查询、国家监护等10个关键词,回应近年来未检热点以及未成年人保护的最新成果。

深入校园:法律温情滋润少年身心

实践检验成效。该书初版内容作为校本教材在福建省重点高中南安一中学习使用,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参与本书漫画制作的学生小陈作为第一个阅读该书的学生,表示“法律原来可以这样生动,这么温情”,并萌生了在大学选择法学专业的想法,希望以后可以成为一名检察官。

放眼福建乃至全国,不少地区和福建南安一样,学校数量多、学生基数大、学生具有流动性强的特点,单纯依靠几场法治宣讲难以将法治教育实现全覆盖。《我的青春法则》以学习教材的形式,作为学生的日常学习课程,供教师、中小学生进行常态化教学、阅读和自习。通过将普法读物作为校本教材的形式,能够快速全面地在更广范围内开展“法治进校园”。《我的青春法则》将青少年普法读物作为校本教材是探索法治教育长效机制的最新实践,是在校园中传播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有力载体。

优秀的普法作品是未成年人法治教育的无声法宝,是检察机关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二传手”。我们期待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校园中生根发芽,使全体青少年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法治日报 侯绍辉 吴联炮)

,